
酷盤與阿里正值蜜月期。
阿里收購酷盤后,酷盤團隊將與阿里的用戶體系和數據應用場景共同提供 “個人云”服務。阿里也在同一天給用戶們送出了“大紅包”:安裝來往客戶端下載酷盤,即送出目前永久免費的最大存儲空間——10T終身免費的酷盤存儲空間。
這也意味著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的戰爭又在個人云存儲這一領域點燃——此前,百度和騰訊都已加速布局個人云存儲這一應用服務。
BAT 之外,國內外“云端”之戰也來勢洶洶。在海外,云存儲應用Dropbox在微軟、谷歌、蘋果、亞馬遜四巨頭的絞殺中頑強生存下來,以其簡單、專注和高增長、高估值成為了行業的標桿。大家都想爭當中國的Dropbox。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之一,個人云存儲市場毫無疑問是下一個金礦。對于網民而言,個人云存儲也將他們從遠在天邊的云端拉到了眼前。不少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內,會有7成的網民使用個人云存儲。
從拼容量到拼免費離線,個人云存儲的野蠻生長還在繼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眾逐鹿者都將Dropbox視為自己的對標公司,但Dropbox衍生到國內個人云存儲市場,已經演繹為各種版本與模式。未來國內的“個人云”戰爭將越來越具中國特色,分享與生態正在成為他們謀局的重心。
從大容量到免費離線
爭當中國的Dropbox
Dropbox已經成為個人云存儲的寵兒。
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憑借著免費試用加高級服務收費的模式,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中乘勢而起,迅速占領了個人用戶云存儲市場。它的用戶數量已由去年12月份的1億增長超過了2億,估值達40億。
跟進者眾,2011年7月28日,阿里云推出云OS操作系統及搭載該系統的天語云智能手機之時,即率先直接將免費容量開放至100G這個量級。
直到去年8月4日,蘋果公司才宣告推出iCloud服務,對全球蘋果開發者開放。10月份,iCloud正式面向用戶。
這之后,在金山快盤、115網盤、華為等積極耕耘的同時,近年來,幾乎所有國內外有能力的IT和互聯網企業也都加入了個人云存儲大戰,盛大云、新浪微盤、京東云、微軟SkyDrive、蘋果iCloud、亞馬遜 Cloud Drive等各類“云”也層出不窮。
今年8月份,金山云推出了100G免費容量;2天后,360云盤推出PC端+移動端共贈送360G永久免費空間的營銷活動;9月初,百度云盤一周年時,借機推出“百度云1T永久空間”活動,網民只需花1元,完成一些簡單的登錄任務,就可獲得1T容量的百度云永久存儲空間。
對于百度的這一舉動,新浪微盤也按捺不住揚言“網盤持久戰,我們玩得起!先送100G,后續嚇爆你”;360云盤也立馬宣布繼推出360G永久免費空間之后,再免費贈送用戶666G大容量空間;騰訊更是祭出了令業界側目的TB級免費存儲空間;十一前夕,酷盤收歸阿里,更是要贈送10T終身免費的酷盤存儲空間。
云端之戰在近3個月迅速加劇。大家互相跟進,似乎誰的容量更大才更能抓取用戶。
實際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導致用戶對個人云存儲市場有著迫切需求。“云存儲”一方面能夠為用戶的存儲需求消除各種不必要的麻煩,比如購買管理軟件和硬件系統等;另一方面,也能夠有能力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存儲需求。
也就在最近,除了在容量上大肆廝殺外,業界注意到,云存儲們也有將目光聚焦到免費離線下載功能上。
百度云就宣布,原付費才能使用的BT離線下載功能永久免費,所有用戶均可領取離線特權。
對普通用戶來說,TB級別的存儲空間已經是相當足夠。資源尤其是視頻資源跨用戶、跨端的傳輸體驗才是用戶關注的重點,而離線下載憑借其省時、高速、穩定的特性可以說是存儲類產品的“標配”。
但離線下載能夠成為競爭的決定性砝碼嗎?根據Taneja Group預計,到2014年,云存儲產品將實現100億美元市值。也有報告顯示,未來5年,中國云存儲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03%。云的價值還未挖掘,他們也將在更多的層面加強競爭。
愛分享也愛下載
圈住“屌絲”的社交網絡野心
據說超級好看的電影《環太平洋》已經下線有一段時間了。王寧想從網上找來看看。
這時他通過百度云盤找到他人的分享,直接存到自己的云盤里即可觀看。
這是百度云盤最吸引他的地方。而且,進入PC端的百度云盤之后,他直接把視頻放到云盤,然后通過Pad或手機里登錄云盤就可以隨時觀看了,不占用移動設備的空間,也不需要復雜的傳輸。慢慢的,愛看電影的他也開始自己分享一些電影。
百度云盤已經開始演繹為一個基于資源分享的SNS社交網絡。
想存視頻的存視頻,想存文檔協同辦公的協同辦公,想做資料分享的做資料分享。個人云存儲已經演繹成云存儲+OS(蘋果iCloud、阿里云)、云存儲+下載(百度云盤)、云存儲+文檔(印象筆記)、云存儲+協同(Dropbox、金山快盤)等多種模式。
但毫無疑問,分享正成為一批個人云存儲應用的共同特色之一。
同樣在分享和下載上下工夫的是新浪微盤、騰訊微云。新浪微盤注重的是在用戶在分享信息的同時加進去一些音樂、電子書等的分享;騰訊微云則看重用戶同步、分享照片的大需求,以其新入口進入,另一方面在為QQ空間服務。
大數據時代,云盤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將會越來越多被廣泛地使用,人們會將越來越多的重要文件(視頻、電子書、照片、文檔等)存貯在云盤中,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這些服務商的忠誠用戶。
這其中,也因為中國不受版權的局限,類似于百度云等將視頻作為分享、通過云盤使用下載功能的個人云存儲應用也大受歡迎。一位業內人士在反復使用比較之后,認為下載將是國內個人云的一大中國特色。
“真正用于協同辦公的不到20%,中國的國情和海外不同”,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得屌絲者得天下。”這也是未來個人云存儲在國內市場演繹的關鍵。
由于市場的需求,云存儲的商用前景以及作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屬性得到了大大小小的互聯網企業的極大青睞。
實際上,就連Dropbox本身,也開始考慮跳出自身同步個人文檔的框架。
Dropbox以出色的跨平臺整合能力深受歡迎,不過它不甘于只是作為儲存工具,近日更新了照片分享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輕松建立臨時相本,并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業內人士分析,這代表Dropbox已經跳出“檔案”的框架,朝著內容面思考。
分享、下載或將慢慢演繹成下一步個人云市場的風潮。
圈住“屌絲”,積累更大的用戶基數,控制入口,搭建生態圈,這是國內不少大佬們布局的思路,也是個人云存儲深入競爭的砝碼。
進一步說,借云盤圈地之后,云盤上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他們還可以通過挖掘數據的深層價值實現盈利。比如,騰訊的社交數據、百度的搜索引擎數據、阿里的電商數據等。畢竟,在國內,很難有“不自私”的云。
漫步在“云端”
大公司的無盡想象空間
創業公司年輕但靈活,可以憑借靈活的組織架構專注于產品改進,為用戶打造完美的產品體驗。Dropbox的奇跡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年,當Dropbox在2008年面向大眾推出時,使用此服務的用戶數量仿佛一夜之間從寥寥幾千,到上萬,接著是幾百萬。
但這一現狀在國內很快被改寫。Dropbox在2012年11月宣布用戶過億,但這一過程用了近5年時間,而百度云兩個月時間個人用戶量已突破1000萬,一年內宣布破億;騰訊微云推出后不到一年也成功破億。
大公司往往具備強大的技術優勢,能夠迅速資源互通,建立起用戶規模,其網盤也能夠迅速搶占市場。
在國內,小創業公司要想在個人云存儲市場上稱霸天下的可能性非常小。畢竟,網盤服務需要不斷地投入資金,創業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面對互聯網公司的大舉進入云存儲市場,早先的創業公司已經顯露疲態。
即使是Dropbox進軍中國也會水土不服。由于服務器放在國外,會導致用戶資料無法及時同步。
云存儲服務需要產品和運營的時間積累也需大量的資本,如果產品沒有能力規模化運營,則很容易在競爭中被淘汰。業內人士如是分析。在這方面,互聯網巨頭有著天然的優勢。
而且,巨頭們往往都擁有自己的核心網絡產品,如果能把云存儲與自家優勢產品打通,并走開放的道路,也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多一成勝算。騰訊微云就將收藏功能添加到了微信中,擁抱4億微信用戶,迅速獲得了用戶的關注,給產品的將來發展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如今,阿里收購酷盤后,想象其實才剛剛開始。在阿里看來,為用戶提供“個人云”服務是未來無線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而個人云存儲服務與阿里原有的生態體系具有天然的整合性、互補性,未來將會成為阿里巴巴無線生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完成酷盤收購后,阿里將加大云存儲領域的投入。酷盤的賬戶體系將會與阿里巴巴集團賬戶體系打通。未來酷盤的目標是要成為移動設備上文件和數據的云端中心。
個人云端之戰在中國,也必將是巨頭之戰。BAT之下,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各種需求之下,國內個人云存儲市場將演繹得更加分化。Gartner預測,未來中國會有70%的云服務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