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氣污染、水污染、癌癥村……在2013年初剛剛召開的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上,馬云關(guān)于“癌癥將會困擾每一個中國家庭”的發(fā)言讓大家感同身受,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和環(huán)境迫在眉睫。然而有一個生長于北京的人,早已在保護動物與生態(tài)的道路上身體力行。 她,就是法國伊迪傳媒總經(jīng)理、國際自然之道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策劃執(zhí)行人巴燕。
在北京土生土長的巴燕,本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畫家,13歲起,她就隨父親走遍了美國、香港、韓國、法國及中國的許多城市和地區(qū)舉辦書畫展,還曾受邀為多國領(lǐng)袖作畫。正當所有的人都認為她會在巴黎繼續(xù)她的藝術(shù)家之路時,她卻做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進入了法國伊迪文化傳播公司,并回到北京。談及她當時的決定,她顯得很淡然:“我其實更喜歡動物和自然,并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來關(guān)注它們。”
愛動物,愛自然
巴燕在伊迪擔任總經(jīng)理之后,和她的搭檔——伊迪傳媒總裁、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創(chuàng)始人、自然之道基金負責人素娃,做成了一件她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承辦由中國電影資料館、四川省雅安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雅安國際熊貓·動物與自然電影周(即中國國際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自2007年起,迄今已成功舉辦5屆。
問及她做動物自然電影節(jié)的初衷,她烏黑靈動的眼仁閃出光芒:“中國地大物博,僅鳥類就有1000多種,但是卻很少有出類拔萃的動物與自然影片出現(xiàn)在國際視野里。當年我們看到在中國沒有人做這件事,才開始做。這個平臺沒人搭就永遠是落后的。因為我們的合作伙伴法國梅尼古特鳥類電影節(jié)28屆,加拿大關(guān)注地球環(huán)境電影節(jié)13屆,美國jacksonhole野外電影節(jié)也有20幾屆了,而我們才5屆。”“很多人問我們,什么是中國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就是專門征收世界動物與自然、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電影節(jié),國際上很多這樣的主題性電影節(jié),我們至今已經(jīng)舉辦了5屆。2007年開始至今已經(jīng)收到約30多個國家近300部影片,并與世界10多個電影節(jié)建立了聯(lián)盟,每年會把中國影片送出去參展逐獎。”
除了把中國美好的動物自然宣傳出去,她更多的也是為了國內(nèi)默默堅持關(guān)注和保護動物的人而做這件事,巴燕特別提到一個細節(jié):“有一次接到內(nèi)蒙一位董老師打來的電話,一開始聽到他略微顫抖的聲音‘我拍攝這部關(guān)于一種稀有鳥類的影片,拍了10年……我想?yún)⒓幽銈兊碾娪肮?jié)。’突然,我的眼睛有點濕潤,我們承擔著怎樣的責任?又能做些什么才能對得起這些艱難的動物自然電影人?”
就這樣,6年來,巴燕和她的伊迪團隊,建立了國際動物自然影像在中國的交流平臺;建立了第一個“動物與自然電影之家”,為世界各國電影人到中國拍攝野生動物提供機會和便利條件;從協(xié)助中國影人和自主制作動物與自然影片向全世界傳播,到每年不斷向合作者世界各地十五大綠色電影節(jié)推薦中國影片,把中國的影像推向世界舞臺。
6年來,中國國際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吸納國內(nèi)外動物與自然影片300多部,吸引了包括法國著名出品人兼制片人貝爾納·羅蘭等國內(nèi)外近1000 多名影視名人、專家、協(xié)會負責人親臨現(xiàn)場,觀眾和游客也從2007年的20萬增至2012年的63萬人次。
做成了這些,巴燕卻不談自己的成就,她說:“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野生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說過‘幫助它,就是幫助我們自己’。一開始,我們都以為幫助它,是在拯救它,但是慢慢地明白,實際上,拯救它們是在拯救自己的過程,真正被幫助的是自己,收益的也是自己。每個人因為人生的經(jīng)歷不同,都是從不同的入口進入豁達的。”
觀鳥,繪畫,修身
工作偶有閑暇之余,巴燕便揣著照相機前往野外進行觀鳥攝影,往往一呆就是數(shù)小時,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巴燕卻不覺辛苦,她說: “觀鳥,能讓我們靜靜地與大自然相處。置若其中,而不是居高臨下,真正地看到,感受到別樣的生活。這便是它與旅游的區(qū)別。那使我們找到了與這個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
“并且,城市處處皆是幻境,生存在幻境里的我們怎能抵住誘惑,一下明白了,一下糊涂了。一下執(zhí)著了,一下空了。一下開了,一下關(guān)了。到大自然中去,才能明白我們真正存在的意義,才明白對人類、自然、動物的理解,人類構(gòu)建的社會和教育系統(tǒng),對現(xiàn)代都市生活人帶來了怎樣的誤導,有些一直困惑的問題竟然如此簡單。每當我們感覺迷失了,其實都是迷失在自己的大腦里了。走出去,接觸自然就會覺得一切都清晰可見。”
每人眼中都有個不一樣的世界。相機是反映你看到的世界最好的一種方式。看一朵小花如何開得肆無忌憚,看一只小鳥如何消磨時光。站在老樹的旁邊作一次它伸出的枝子,佇立著面對陽光,沒有理由的微笑。“快樂其實是一種選擇,是選擇對回憶的一種紀念方式。到自然中去能帶給我無限的快樂,我選擇這樣記住我的人生。”
“當然,我們最希望的是大家能看到我們用鏡頭記錄的這些可愛的動物與美好的大自然,然后讓大家都來保護它們,至少不要再給它們傷害。”
繪畫,這是巴燕繼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和觀鳥之后投入最多時間的另一件事,而且亦有所成,近來她以荷為題創(chuàng)作的新風格畫作深受國內(nèi)外友人喜愛。她畫的荷花既不是常見的水墨般清淡,也不是太陽般絢麗多彩,而是安靜如夢幻般飄渺,用色大膽,又不失韻味,透著一種禪的味道,正如她的人一樣,越來越明亮而純凈起來。
問及她為何有這樣的能力和成就,她淡淡地說,曾經(jīng),我遇到的擁有幸福的人很多,但是知道自己擁有幸福的人并不多。隨后她說起自己當年在巴黎藝術(shù)學院時候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最著名的作品是堅持十幾年,每天畫一豎。有許多人都覺得可笑,但卻感嘆和佩服老師的堅持。所以,巴燕說:“繪畫就是我的堅持,做‘冷門’的動物與自然電影節(jié)也是我們的堅持。”“堅持正能量,堅持開心地活在腳踏實地的理想里。在妥協(xié)中堅持,在堅持中妥協(xié)。”
在看完《一代宗師》電影后,巴燕得到宮二的一句話——“武功修為分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她豁然開朗,得悟人生三重天:我,天地,眾生。她說,其實人生就是與歷史重合的80年,想通了這件事,就想通了你要做什么人,做什么事,不執(zhí)著于什么,能放下什么。我們每一天竭盡全力做的,都是如何平衡自己。
一次,朋友黃敬中問巴燕快樂和幸福有什么不同,她一直沒想到合適的說法。這次她說:其實,“得”,就是快樂;“舍”,就是幸福。幫助自然動物和那些用鏡頭展示它們的人,能夠獲得心靈的平靜和滿足,能夠讓我感到幸福,我感謝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