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竇偉偉又來到了頤和園觀察大黃鴨。這樣的日子他已經持續了有一段時間,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看看這個團隊是怎么操作的。”作為一個表情創業者,他希望通過觀察大黃鴨獲取到自己團隊發展所需要的東西。
跟竇偉偉一樣的創業者還有很多,從早年的兔斯基、阿貍到之后的暴走漫畫,以及近期登錄微信表情商店的Mr Egg 團隊……都在做著表情的生意。
有數據披露,2013年第一季度Line直接售賣表情獲得1700萬美元,第二季度2700萬美元,今年3月,Path 推出表情貼圖商店,付費表情推出后一天的收入就超過了其過去出售付費濾鏡的收入總和。6月,移動社交應用陌陌推出表情服務。7月, Facebook在網頁端和移動應用Facebook Messenger 中也同時添加了這一功能;8月,微信發布其5.0版本,其中的一大變化就是增加了表情貼圖商店。竇偉偉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自己團隊創作的“龍之國寵”有朝一日可以登上QQ、或者微信表情商店。
將時間后退10年,或者5年,販賣表情來賺錢這件事都是非常“不靠譜”的。不管是QQ、 Yahoo! Messenger 還是MSN或各種論壇、社區,盡管大家都提供表情,卻鮮有人賣表情。一直以來,表情的功能不過是錦上添花,可是如今,它卻成為各大網站創收的重要一部分,表情經濟應運而生。“表情經濟指在很多即時通訊類的平臺上,通過售賣表情類貼圖獲得經濟利益,繼而獲得衍生利益的現象。”阿貍運營總經理王玲表達了她對表情經濟的看法。至于表情經濟的實質,作為浸淫表情行業多年的老人,竇偉偉認為“其本質就是情感經濟”。當科技和人類的感情走到了一定的階段,二者結合所引發的的行業變動也就不足為奇了。
IM應用爆發
表情行業的新契機
2008年,原本供職于某香港公司的竇偉偉決定辭職創業,方向是表情行業。各大社區都在征集自己的表情,這讓他嗅到了表情經濟未來的商機。這是竇偉偉發現自從2005年騰訊開放私人表情設計以后,表情行業的又一次發展契機。因為除了頁面模板之外,表情是最可以區分社區形象的符號,社區自然對表情有著巨大的需求量,但是2008年參與表情設計的工作大多由兼職設計師來做,行業分散且從業者收入并不高。倘若這時候進入進行資源整合,伴隨著IM領域發展對表情行業的推動,一定會讓“表情經濟的未來大有前途。”這是竇偉偉的計劃。
事實上,自從30多年前的“笑臉表情之父” Scott Fahlman創作出第一個“:-)”以后,這個小圖標就開始活躍在網絡聊天窗口和電子郵件中,之后的短短幾個月內,相繼出現了幾百種表情:張嘴的驚訝表情,戴眼鏡的人,亞伯拉罕·林肯,圣誕老人,教皇……甚至有人將創作這種表情當作一個非常正經的愛好。
如果說這是第一代表情的話,那么以Yahoo! Messenger開發的笑臉為代表的表情就可以稱之為第二代表情了。如今,以LINE、Facebook、微信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表情堪稱是表情史上的一大跨越了,因為他完全顛覆了之前純符號的表達方式,不但圖片更海量,且能發送動態圖片,讓人們的交流更為新鮮有趣。
與之同時,我們也發現網絡上,人們越來越頻繁的使用著表情。LINE大中華區總裁Frank Lee曾分享過這樣一組數據:LINE每天全球訊息發送量大約為70億條,其中貼圖占10億。意味著人們發送的每7條信息中就有1條是表情貼圖。一天中,貼圖的最大下載量高達幾千萬次。另一項來自Yahoo! Messenger的調查顯示,61%的用戶覺得他們在IM工具中使用表情最能準確表達自己。
竇偉偉認為表情經濟的爆發是在2005年以后,這得力于IM領域的發展。事實上,伴隨著IM工具越來越多,從Yahoo! Messenger、MSN、QQ到YY語音、陌陌、微博、微信等,越來越多的IM產品涌現,還有越來越多的網站也都增加了在線交流功能,表情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這是竇偉偉觀察的結論之一。
而且,而近年來,伴隨著智能手機的誕生,用戶的習慣也發生了更為顯著的變化,發送一個表情可能比打字更便捷,且伴隨著3G網絡的普及,表情傳輸變得越來越容易實現,而手機支付體系的日益完善,也在推動著表情經濟的發展。
“表情經濟的發展就是IM社區的需求所催生。”竇偉偉認為IM社區的推廣功不可沒,阿貍運營總經理王玲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建立在平臺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上,并且有部分用戶愿意為版權付費,付費門檻又比較低。這才是能真正催生表情經濟的條件。”
產品要長線發展
賦予表情新故事
“大黃鴨為什么會吸引萬人前往參觀?”這是竇偉偉觀察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接著他回答了自己的疑問“因為她不僅僅是一只鴨子,更代表了我們對童年的純真與美好的回憶。所以,一個與表情相關的產品要取得長線發展,背后必須要賦予它新的故事。”
在竇偉偉眼里,表情行業里把故事講得很好的不外乎兔斯基,阿貍等早年間被用戶熟知的形象,他們不僅開發了容易被人記憶的動漫形象,還有那些之后衍生的繪本、插畫、以及各類周邊衍生品,都是值得學習的案例。
昆明湖旁邊的大黃鴨指定售賣點,一只高約15厘米,有大黃鴨設計者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簽名的橡皮鴨,售價高達299元,稍微大一點的毛絨鴨,因為沒有簽名,售價相對便宜在99元。這樣的價格在竇偉偉看來已經不低,能夠通過一款表情的研發先是為用戶所熟悉,之后還能源源不斷創造新收入,這才是完整的產業鏈條。來自阿貍的數據也顯示其產品營收主要來自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形象授權和圖書發行方面。
阿貍運營總經理王玲認為:“阿貍并不屬于嚴格意義的表情經濟,而更像是一種動漫產品,因為它是先有內容,之后才通過表情和無線增值產品推廣,從而為人所熟知。”換言之,阿貍的成功更多來源于內容創作而非表情。
王玲還表達了另一個看法“從兔斯基通過表情紅了以后,很多企業或者設計師希望通過表情創作與開發再塑造一個很紅的形象,用相對低成本的投入獲得豐厚回報。但是形象爆紅有很多偶然性,可持續盈利需要系統體系的支持。在平臺上通過售賣表情獲取收益,也要看平臺的開放程度。大平臺本身并不希望將蛋糕切分出去,多會選擇外包設計或者一次買斷,不會與表情設計者共享利益。而不考慮這部分利益,希望借助平臺推廣表情后再獲得衍生的利益時,也同樣需要更大的投入與持久經營。”
王玲的看法正是竇偉偉的擔憂所在,自從2008年涉足表情行業迄今,他的公司尚無實際意義上的盈利,更多時候,跟其它創業公司一樣,他們將表情免費投放到各大社區、論壇,以期先讓消費者先熟悉該產品,進而獲得市場認同。
與此同時,他也在忙著跟各大動漫產業園區接觸,因為他發現還有很多企業或者園區在尋找自己的吉祥物,而這無疑也是表情經濟的一部分。而他們開發的以“龍之國寵”命名的產品也正在開發繪本。“要打造品牌必須讓其有故事可以講述,這是促其被推廣的重要因素”。好在竇偉偉認為自己還有另外一個優勢,“70、80后的表情創作更注重寫實,大黃鴨的作者霍夫曼是70后,80后的徐翰創作的阿貍也會有看書、送花等各類場景,但是到了90后設計師手中,表情、產品的創作就有了新的定義。”這是竇偉偉認為表情經濟還具備無限可能的原因所在。
讓他堅持不懈走下去的一個動力是相比前些年的鮮有人關注,現在很多設計師都已經自己開起了公司專門從事表情研發,他們的收入已經從之前的數萬元上升到年收入過幾百萬。所以,竇偉偉肯定的說“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