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前,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一所中學教書。同事都是比我大將近一倍甚至兩倍的前輩,我自然是謹遵家里人“年輕人,剛進入社會,要夾著尾巴做人” 的教誨,不敢隨意說話,結果還是因為有一次得意忘形,說了錯話,碰了釘子。
那次好像是因為閑聊天,說起上面的什么政策不得人心,我就隨口說,上面那些制定政策的老家伙,就這么一句,旁邊的一位女性老教師,當時該是四十幾歲,快五十歲的樣子,厲聲喝問:小張,你說誰是老家伙。
我當時就覺得,完了,犯忌諱了。趕緊道歉,對不起啊褚老師,我是說上面的那些,不是說您。你可別往心里去。
她說,小張我告訴你,你說誰都不行,你也有老的時候。
我趕緊再道歉,是是是,對對對。您老別往心里去。
這個褚老師,據說是北師大畢業,工農兵大學生,當然當年是出身好推薦的,當時是我們那所中學里學歷牌子最硬的,還是副校長的太太,體型肥碩,但據說她在和學生上課講“豐腴”這個詞的時候,為了形象,現身說法,說她的體型就是豐腴,所以,學生就偷偷叫她“豐腴夫人”。因為上課不受學生歡迎,“豐腴夫人”常常被氣哭,后來學校照顧她,就不上課,到圖書館工作了。
后來我逃離了那個地方。當然這是后話。
前一陣子網上都在討論什么中國大媽,還有什么壞人變老的問題,我才想起這件事情來。這件事給我的教訓就是,你千萬不要得罪老年人,特別是在咱們這個尊老愛幼的老人治國的國家。
說實話,我有時候也經常經過一些廣場什么的地方,看見那些所謂的大媽大爺在那里用鳳凰傳奇等農業重金屬搖滾音樂伴奏,在那里搖擺,我大多是趕緊躲開。一方面是他們跳他們的,與我無涉;另一方面,我很害怕自己老年了,會變成他們中的一員。這樣的事情,想想就可怕。所以趕緊逃開。
當然,如果你家小區緊鄰廣場,廣場上大媽舞聲喧天,擾得您無法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大媽在紐約的廣場聚眾跳舞,被警察抓起來,我就覺得,抓得好。
但在中國,好像就不一樣了。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再說了,誰讓你出生在中國的呢!
有個段子說,奶奶給孫子發信息說:你快躲起來吧,你老師因為你逃學,來家里找你了。
孫子說:奶奶你快躲起來吧!我今天給老師打電話請假,說奶奶過世,所以不去上學了。
這時奶奶已經給老師開門了。
老師:您是?
奶奶:今天頭七,我回來看看。
這個段子很有意思,有意思就有在這個故事里的奶奶,她比孫子更有智慧。
在中國,有個特別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不同世代之間有時出現相互埋怨、蔑視甚至是傾軋的苗頭。60年代的輕視50年代生人、70年代痛恨60年代、80年代認為受到70年代壓迫、90年代認為受到所有世代壓榨。似乎每個年代的人都過得不安生。
過去有個詞叫為老不尊,在我意識里這是個很嚴重的詞。但現在來看,這個社會上,好像為老不尊的人和事越來越多了。比如,公交車上,人家姑娘因為沒讓座,有老人就強迫人家讓座,不讓座,就一屁股坐人家腿上。還有,明明是自己摔倒了,小孩子去扶助,結果老人干脆訛詐上人家了。還有就是前面說到的廣場舞大媽,你確實是太喧嘩擾民了,干嘛還要那么理直氣壯。公共場合更要講私德不是?
在香港,老年人通常不叫老年人,叫長者。一方面是顧忌人不愿意別人說自己老;另一方面估計也是有道德要求。既然是長者嘛,當然就不能為老不尊。
鳳凰網因此做了個首頁專題《中國老人,為老不尊?》,提要上說:“成長的烙印使很多人無法擺脫局限,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配發漫畫表現的是一個老人正準備坐在年輕女子身上。鳳凰網厲聲:“大江南北,莫不如此,讓人疑惑中國老人為何集體變‘壞’了?”
著名媒體人徐達內認為,其實,“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個說法,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已久,每逢有“為老不尊”事件發生,占據了網絡話語權的年輕人就會用不屑而無奈的語氣表達著對那一代“紅衛兵”的鄙夷,盡管這些“變老的壞人”當中很可能就包括他們的親生父母。
有人甚至說,繼“熊孩子”之后,跳廣場舞的大媽很可能與之并駕齊驅成為美好人生的兩大克星。
熊孩子也罷,為老不尊也好,或者壞人變老也好,這個社會,這個族群的兩頭如果都有問題,你就很難說中間的那段沒有問題,這才是最可怕的。
唯一讓我覺得有慰藉的,還是下面這段,盡管太那么矯情,在現實面前那么不堪一擊:
佳人:待我長發及腰,騷年娶我可好?
帝王:待我君臨天下,許你四海為家;
國臣:待我了無牽掛,許你浪跡天涯;
將軍:待我半生戎馬,許你共話桑麻;
書生:待我功成名達,許你花前月下;
琴師:待我弦斷音垮,許你青絲白發;
農夫:待我富貴榮華,許你十里桃花;
僧人:待我一襲袈裟,許你相思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