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頸椎的問題而四處求醫(yī),我走進了滬上一家醫(yī)院的特需門診,為的是節(jié)省時間,也為了相對私密輕松的診治時間。
獨自在診室里等候醫(yī)生,一邊琢磨著如何把半年多的病史言簡意賅地描述清楚。身后敞開的診室門被護士輕敲了兩下后,進來一位男醫(yī)生,40多歲,正是最有作為的時候——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shù)墓ぷ鹘?jīng)驗,又因年富力強取勝。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臉色卻十分得嚴峻、沉重,甚至有點陰郁,好像非常疲乏。這才是早上9點啊。
無助的病人碰到疲乏的醫(yī)生,腦中閃過一些近來網(wǎng)絡盛傳的醫(yī)患糾紛報道。
有點失望,硬著頭皮講完了病情。他拿起核磁共振影片,不能不承認,他的分析非常精到,“處方”也別具一格,沒有成百上千的藥,也沒有費用和風險更高的手術,而是蛙泳和不到100元的頸托,還認認真真地解釋了蛙泳治病的原理。想到不久前一位只聽了我兩句話就說手術的“專家”,心里升起了由衷的感激,至少這不是那種只想賺錢的醫(yī)生。
正要起身道別的時候,忽然聽他帶點歉意地說,“今天我第一次發(fā)火了……”不算發(fā)火吧,我有一點詫異,醫(yī)生接著說,“早上一出門看到這霧霾……就火了,喘不過氣……”
PM2.5指數(shù)325,危險,這我知道。
“下午還有兩臺手術等著。”他的語氣中透著一種不知道向何處排遣的郁積的憤怒,交織著壓力、焦慮、愁苦和無奈,還有一絲脆弱。
腦袋中飄過早上剛讀的詩句:他們在曠野荒地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又饑又渴,心里發(fā)昏……
沒想到這幾千年的老舊詩篇依然能夠如此鮮活地反射出現(xiàn)代城市人依然尷尬的生存狀態(tài):勞苦和困鎖的心靈在水泥叢林中漂泊,身體在充滿毒物的昏暗霧霾中無助地掙扎。我這深受現(xiàn)代時髦病折磨的無助患者面對他這只想吸口新鮮空氣以解除工作壓力的愁苦醫(yī)生,各自都有自己的勞苦重擔,各自都覺得心里發(fā)昏。
這,不正是這座城市里千千萬萬生靈的真實縮影嗎?
幾千年前的古以色列國王在自己的詩篇中描述完百姓的困頓后轉身向他的上帝呼救,幾千年后同樣深感困頓愁悶的的現(xiàn)代人又該向誰呼救呢?
我們的盼望在哪里?
“你的英文是純正的北美口音,回來適應嗎?”醫(yī)生忽然轉移了話題。“你后悔回來了嗎?”
望著單刀直入的醫(yī)生,我說:“我后悔過,現(xiàn)在不了!”
每個人都有各自生活的壓力,都需要定期更新自己的心靈。我告訴他,對我來說,“禮拜天就是我更新心靈的日子,因為那一天是我的禮拜之日”。
已經(jīng)準備走出診室的醫(yī)生,停住腳步轉過身,臉上忽然陰轉晴,雙眼放光:“人真的是需要信仰的”,他認真地說,“你們禮拜日唱歌嗎?”
“唱!很多歌。”
他臉上有燦爛的笑容:“真好。”
那一刻,我們的情緒都變得很清澈。
我們的身體需要營養(yǎng)需要維護,心靈,那個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內在自己,又何嘗不呢?那里深藏著我們內心最刻骨銘心的思考和價值觀,深藏著我們最真切的對生命目的、意義、價值和安息的追尋,那里需要一個永不枯竭的泉源不停地噴涌滋潤……如果沒有心靈深處的這個活水的泉源,生命就會在各種渴求、期盼和不滿足中枯萎,因為人的注意力生來都在自己身上,每個人盼望的都是自己的渴求得到滿足。
脖子疼的我到醫(yī)院尋找的是專業(yè)醫(yī)生的友善接待和醫(yī)治;同樣是人的醫(yī)生只想在兩臺手術之前吸一口新鮮空氣疏解身心的壓力。這些要求都不算非分,但是當這些不算非分的要求都成為奢侈品的時候,這樣的醫(yī)生和這樣的病人碰到一起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呢?
當我們的人生軌跡如此相交時,心靈擦出的可能就是致命的炸藥了。
唯有換位思考,想想對方的需要時,生命才能有交流的基礎,人和人之間也才會有真正的相互扶持。但是,我們都只是人,“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向我們提出的都只是要求,是從我們心靈賬戶里往外的支出。如果我們里面泉源枯竭,心靈沒有存款,又拿什么來滿足這樣的要求?拿什么來支付?!
難怪如今醫(yī)患糾紛會有如此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的心靈賬戶有太多的赤字。
心靈賬戶,我用什么來往你里面存款?
“又饑又渴”的我們,怎樣才能有內心深處永不枯竭的活水泉源?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wěn)。
那古老的智慧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