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污染加劇,導致本就用水緊張的地區用水更加拮據,因此,來自各種水源的水被用到工業當中。為了保證各種水處理達標,水質監測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相應的檢測技術和監測儀器也相應的得到了發展。但是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為此,本文分析了影響水質監測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并給出了提高水質監測結果準確性的措施。
關鍵詞:水質檢+測;準確性
水質監測結果能夠反應水處理工藝的可行性,并且能夠監測水處理工藝各部的操作是否正常,因此,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便至關重要。
1 水質檢測的目的與意義
由于自然界到處充斥著各種微生物,包括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土壤和水中,絕對純凈的水是不存在的。因此,水質檢測的實質就是檢查并測定水中的污染物的含量及種類,并且根據污染物的變化趨勢控制水質的污染。水質檢測是一個用合理的指標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水質檢測不但包括未受污染的天然飲用水,還包括已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江河湖海水、地下水,以及工業上排出的廢水。水質檢測的目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水質的溫度、色度、濁度、PH值、懸浮物和生物需氧量等來反映水質的綜合狀況;另一種是檢測水中的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和有機農藥。這兩種目的都能夠用來評定飲用水的水質和江河湖海水的水質狀況。由于人類和大多數陸生動物主要的飲用水都來自地表水或者是地下水,對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檢測便至關重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進行定期的經常性的檢測,以提供準確的信息,為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由于近年來環境污染加劇,直接影響著水質的好壞與安全,因此,對于水質的檢測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給生活用水提供健康保障,它還關乎到對于整個生態環境的管理和監測,具有重要的科研意義。
2 影響水質監測結果的因素
2.1 水質的來源影響
水質的來源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江河水,湖水,海水以及地下水。對于不同來源的水應該采取不同的檢測方式。進行水質檢測的工作人員如果不能分清水質的來源就不能準確的選取檢測方式,可能給水質檢測工作帶來一定的誤差。例如,如果某處水質受到污染,很可能是工業廢水污染或者是城市污水污染。若是工業廢水污染則需要在車間或者車間處理設備的廢水排放口進行采樣;若是城市生活用水則需要在城市的總排污口進行采樣。在不同的排污口采樣直接影響檢測物質的種類,導致檢測結果各不相同。因此,分清楚水質的來源,對水質進行正確的檢測分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取準確的水質檢測結果。
2.2 水質的種類影響
不同的水質采取不同的水質檢測方案,相信大多數負責水質檢測的工作人員都能夠明白。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水質相差很大,檢測方法也大不相同。對于地表水,我們可以通過對水體的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變化、水體沿岸城市分布、工業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基礎資料進行的收集并采取相應的檢測措施,但是地下水卻不能這樣進行。對于地下水,我們可以根據水質區域內的城市發展狀況、工業分布情況、土地利用情況等等來對水樣進行采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了解其他情況,尤其是要對地下工程的應用,要了解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納污等情況來進行水樣采集。如果對不同的水質不能正確的區分,發生了混淆的話,很可能會對水質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進行水質檢測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對水質種類的影響高度重視,降低其對檢測結果正確性的影響。
2.3 所選擇的監測方法的影響
目前來說,進行檢測的水質包括海水、中水、湖水、深井水、礦井疏水、水庫水、反滲透裝置出水(RO產水)、超濾裝置出水等等,據有關資料顯示,對其中同種水樣采取不同的檢測方式反復進行檢測,結果有很大的差異。由此可知,一種檢測方式并不適合所有的水質,為了得到準確的檢測結果,必須經過大量實驗,選取最為合適的檢測方案。除此之外,檢測用的儀器也是相當重要的。不同的檢測方法所需要的檢測儀器不同,但大體要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確保檢測儀器未受到污染,并且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說明進行操作。對于檢測需要的某些試劑,可能經過多個人使用之后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這些都會給檢測結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能夠避免的一定要盡量避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 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措施
3.1 設置合適的水質檢測點
對于不同種類的水源要設置不同的監測點。對于地下水來說,污水特別容易滲透導致其形成塊狀污染。這個時候既要在水流的垂直方向上設置檢測點也要在水流的平行方向上設置檢測點。如此一來就可以防止污染物在兩個方向上的擴散,降低其擴散的程度。相對于地下水來說,蓄水層、滲井和滲坑等的滲透度比較小,在對這類水源安裝檢測點時就要考慮一下距離問題,最好距離較近,這樣一來就不容易造成污染。總的來說,在進行水體檢測時要注意污染物的分布和擴散的形式和擴散度,除此之外還要結合當地的環境條件,如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開采情況等等,結合以上各種條件選擇合適的水質檢測點,為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水質檢測管理
無論是企業還是各種機構單位,都需要科學的管理方法,水質檢測單位也一樣,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水質檢測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的水質檢測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水質的檢驗,因此,為了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我們把大量專業的檢測設備與檢測儀器運用到水質檢測當中。由于現代水質檢測設備功能比較強大,造價一般也比較高,因此,對于這些設備的管理必須高度重視。在使用時一定要按照規定進行,并且平時要注意保養,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水質檢測過程的造價。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水質檢測的管理工作,抓好水質檢測工作的每一步,切實提高檢測的效率與檢測結果的準確度。
3.3 選擇合適的采樣頻率
對于檢測工作來說,不論檢測對象是什么,檢測的采樣都十分重要,采樣的時間和頻率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因此,為了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我們一般選擇對水源進行有規律的采樣,以此來增加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對于每年的多水期和枯水期一般要分別進行采樣測定,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分別進行采樣測定,比如在四季分別進行采樣測定。還有一些地區要建立長期的檢測點,每個月都定期進行采樣檢測,時刻關注水質的質量。對于一般水源的檢測,在一個采樣期內只需要采樣一次即可,而對于飲用水的檢測,一個采樣期內要進行采樣兩次,中間的間隔要在10天以上。如果發生特殊情況,采樣的頻率還可以適當的增加。總之,采樣的頻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設置,不能同一而論。
4 結束語
自21世紀以來,可持續發展一直是熱門話題,為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國家和社會各層都積極投入到可持續發展的大潮中。可持續發展不但要求國家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還要求科技的可持續發展,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一部分,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環境的好壞。如果水資源不斷遭到破壞,那么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鏡花水月,永遠不可能實現。因此,對于水質檢測來說,如果能夠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那將為治理水污染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衛明,唐龍彪.淺談環境影響評價中環境監測工作相關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09.
[2]姜雙林.可持續的水質管理政策-交易的作用[M].北京: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3]郝芳華.流域水質模型與模擬[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