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衛星定位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RTK技術已日益成熱,其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網絡RTK技術在相關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其高效率、高精度及可靠性贏得了廣大測繪工作者的青睞。文章闡述了網絡RTK的原理、作業流程及在道路施工測量中的應用,希望對相關技術人員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網絡RTK;工程測量;CORS
1 引言
GPS RTK技術是一種常用的GPS測量方法,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是 GPS 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方便。但常規RTK技術因采用單基準站作業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每次作業都要單獨架設基準站、其測量的可靠性和精度隨著作業半徑的增大而降低等。近年來隨著網絡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網絡RTK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且解決了傳統RTK技術存在的問題,逐漸代替了傳統的RTK測量模式,極大提高了測繪生產作業效率[1]。
2 網絡RTK技術的基本原理
網絡RTK也稱多參考站RTK,是近年來在常規RTK、計算機技術、通訊網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二代實時動態定位新技術,網絡 RTK 技術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VRS的虛擬參考站技術和FKP的區域改正參數法技術。其中在公路測量中主要應用的是虛擬參考站技術,與常規RTK不同,VRS網絡中各固定參考站不直接向移動用戶發送任何改正信息,而是將所有的原始數據通過數據通訊線發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由計算機自動選擇最佳的一組固定基準站,根據這些站發來的信息,整體地改正GPS的軌道誤差,電離層對流層和大氣折射引起的誤差,將高精度的差分信號發給移動站。這個差分信號的效果相當于在移動站旁邊生成一個虛擬的參考基站,從而解決了RTK作業距離上的限制問題,并保證了用戶的精度[2]。
3 網絡RTK技術在道路施工測量中的應用
3.1 參數設置
3.1.1 打開南方GPS接收機主機,把主機調成“移動站”模式,打開手薄中的“工程之星”軟件,將主機和手薄通過藍牙連接。
3.1.2 配置網絡參數。在“工程之星”軟件主界面中,點擊設置→網絡連接→設置,連接方式根據手機卡類型選擇GPRS或CDMA,模式選擇VRS-NTRIP,然后輸入IP地址,域名,端口,用戶名和密碼,設置完成后點擊“設置”按鈕,提示設置成功后退出即可。
3.1.3 點校正。測量前應進行點校正,目的是求解WGS-84坐標轉換為用戶使用坐標的轉換參數。方法如下:
移動站接收機先到一已知點,看手薄上測量狀態為固定解后往下做。設置→求轉換參數→增加→輸入當前已知點的點名和點坐標→OK→把移動站立直在已知點點位上,點擊讀取當前點坐標→輸入天線高→OK→保存→選擇要保存到的位置,并輸入文件名→確定→OK,保存成功→點“應用”,會退出求轉換參數窗口。
移動站接收機到第二個已知點上,操作步驟同上,將結果保存到上一文件所保存到的位置,并覆蓋原文件,保存成功后點擊“應用”。(一般用兩個點應用求參數即可。如再往下還有第三個,第四個...需要參于求參數,就重復上一步驟,最后增加完后再點“應用”。)完成后在已知點上測一下坐標,和已知值比一下,看是否正確,如正確就可以開始測量。
3.2 道路中線放樣
設計人員在大比例尺帶狀地形圖上定線后,需將公路中線在地而上標定出來,即中線放樣。近幾年傳統RTK技術在道路中線放樣上有廣泛的應用,但在工作中發現很多問題,如控制點埋設要均勻,作業當中不斷移動基準站,電源供給不便等。而基于CORS的網絡RTK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采用網絡RTK測量,只需將中樁點坐標輸入到GPS電子手簿中,系統軟件就會自動定出放樣點的點位,工作人員按軟件上的提示,將中線樁位在指定點標定出來,快捷又方便。且每個點測量都是獨立完成的,不會產生累計誤差,各點放樣精度趨于一致[3]。
3.3 路基的邊樁或邊坡放樣
采用全站儀進行路基的邊樁或護坡放樣, 應事先設置轉點,放樣過程中由測站指揮前點到相應的樁號,前點再把情況反饋給測站作調整,反復交流多次才能將樁號確定,導致測量效率和精度大幅降低。利用 網絡RTK進行路基的邊樁或護坡放樣時,不需頻繁設置轉點以及在開挖線邊設控制點,故基本上不受上述情況的影響。因前點即流動站是獨立的,儀器會引導你去相應樁號位置,如不合適則可自由調整樁號,無須交流,從而提高作業速度。
另外,全站儀測量時測站與前點要求相互通視,否則便無法工作,因此在某些區域放樣時,部分時間要消耗在搬站、清除障礙物等方面。而網絡RTK作業時,對區域內的站點之間不要求通視,流動站與基準站之間的聯系是建立在無線電波基礎上的,在點校正范圍內可任意作業,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4]。
4 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網絡RTK測量的精度、初始化時間和可靠性,在使用網絡RTK測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4.1 已知點檢驗。在利用網絡RTK測量前,先測量幾個已知點來進行檢核,一方面可以檢驗觀測精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坐標轉換精度。
4.2 觀測衛星的圖形強度。在進行坐標解算時,所采用的衛星數越多,分布越均勻,則PDOP值小,網絡RTK的解算的精確性和可靠性越高,初始化的時間也越短。為保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一般要求接收衛星數保持5顆或5顆以上,且PDOP小于6時,才進行網絡RTK測量[5]。
4.3 使用網絡RTK布設圖根點時應使用腳架,并嚴格對中整平,精確量取天線高,第二次出現固定解后再記錄,避免初次固定解解算整周模糊度出現的錯誤。
5 結束語
將網絡RTK測量技術應用到道路測量中,可發揮其控制范圍廣、操作便捷、無誤差積累的特性,全天候地支持各種道路工程的測量定位、變形監測和放樣作業,大大方便了測量工作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經費投入。但需要注意的是,網絡RTK測量技術尚未成熟,加上其它各種不可預測的原因,在施工放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現象,因此,在實際測量工作中,質量控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俊勇,黨亞民.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進展及建設CORS的思考[J].地理空間信息,2009,7(3):1-3.
[2]宋世海,文永昌.CORS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12(5):25-26.
[3]宋雷,宋黎民.CORS原理及道路工程測量應用分析[J].山東交通學院學報,2012,2(3):64-67.
[4]何旭輝,章志紅,馮喜臣.網絡RTK技術在武廣客運專線施工測量中的應用[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8(7):34-35.
[5]梁杏球.淺談網絡RTK技術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J].南方金屬,2010(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