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公共財政體系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會計集中核算就是一項新的制度。集中核算的模式是一個具有雙面影響的核算模式,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得會計監督的職能能夠更好地體現,并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貪污腐敗的作用。但是相對的,它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在實際應用中慢慢體現出來的,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實際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針對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優缺點進行必要的分析,進而找到更好的措施進行完善,使得這種核算制度可以更好的應用。
關鍵詞:會計集中核算;利弊分析;完善措施
1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具備的優點
單位在選擇使用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時候是因為它具備自己的優點,這些優點主要體現在使用這種核算的模式可以使得會計的核算行為更加的規范,對于會計的基礎工作的規范性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同時可以促進整個會計團隊的專業化建設。集中核算的模式還可以使得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在資金的使用方面可以使得企業得到更多的收益。
1.1 減少了會計信息的失真,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
會計信息是指一些對于企業的決策有幫助的一些財務信息以及和企業決策油管道經濟信息,這些信息是以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法規為基準的,對于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會計數據進行必要的加工和處理而得到的。對于會計信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會計信息才會使得企業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一旦會計信息失真,對于企業的發展影響是十分的大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促進企業正常運行的關鍵,使用集中核算制度可以有效的減少信息失真的情況,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中間的環節,對于提高會計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1.2 強化了財政監管力度,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單位進行會計集中核算的模式,使得會計在處理業務的時候都是公開的,避免了過去分開核算模式所出現的問題。在進行集中核算的時候,單位在進行資金的支出的時候可以通過同一個賬戶進行,這樣就可以取消單位自行開設的賬戶,通過同一個賬戶進行統一的核算,會計中心有權對于各單位和各部門的支出和收入進行審查,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會使得各單位的員工對于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增強,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對于財政進行監督和管理的作用。通過對資金進行必要的監督,可以使得每筆資金都可以按照預算和項目進行使用,這樣就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1.3 有利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嚴格執行
會計的集中核算可以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督,可以充分的做到事前的預防、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問效。對于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可以體現在很多的方面,其中報銷和決算是最基本的。在進行報銷的時候,核算人員要對報銷人所提供的報銷票據進行審核的工作,核算人員在審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原單位的領導對于報銷方面的干預,這樣報銷的款項也可以直接到達單位。現在的會計工作都是在計算機上進行的,通過網絡和核算系統的連接可以有效的對原始憑證的真偽和資金的去向進行全方面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1.4 便于財務報表及時準確的上報
在使用集中核算以前,財務報表都是在固定的時間由各個單位進行自行的上報,在實行了集中核算以后,財務報表可以由核算中心統一的編制和上報,這樣就會減少報表上報中存在的一些中間環節,使得財務報表的上報周期縮短,從而提高了報表上報的及時性。報表上報的及時是非常的重要的,報表的使用者可以根據報表的情況對單位的經營和決策作出相應的調整,以使得單位可以更好的發展。
2 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具備的缺點
2.1 核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和內部監督弱化
在單位實行集中核算模式以后,原有單位還是保留著財務管理的職能,這就導致了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出現脫節的情況。在集中核算以后,原有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因為沒有了會計核算方面的工作,也就使得其在單位中的財務管理的職能等同于虛設一般。同時在核算單位的內部,針對于會計和出納的牽制機制也在逐漸的消失,這樣是會影響到單位的經濟業務的健康發展的。
2.2 會計責任主體不明確,增加了審計部門審計監督難題
在會計集中核算實施中,會計業務決策者與執行者分離,財務審批與會計監督的分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單位的核算權和會計監督權,從而相應地改變了會計責任主體資格。核算中心作為審計部門與被審計單位的中間人,在會計監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盲點,在會計責任問題上出現真空地帶。
2.3 會計監督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一名會計人員往往要兼任多個單位財務,對各報賬單位的業務事項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會計人員對單位報來的發票只要手續齊全就予以入賬,無法判斷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合法性,會計的預測、分析、監督職能無法發揮。
2.4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難以監控
作為最基本的會計資料,原始憑證不進能夠反映經濟業務的真實性,而且還能判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所以針對原始憑證的審核和監督是非常重要的舉措。但是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員由于初始未能參與單位的具體業務,所以就只能根據手續是否齊全、票據是否有效來判斷單位報賬是否可以報銷,至于其反映的經濟內容是否真實,就無從判斷了。
3 完善會計集中核算模式的建議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會計責任主體
立法部門應盡快根據實際制定有關會計集中核算的法規文件,使會計集中核算有法可依,明確被監督對象的主體和應該承擔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以及會計核算中心附有的監督連帶責任,保障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規范運行。
3.2 強化核算中心的監管職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化
要改變核算中心重核算,輕監督,輕管理的職能,必須使其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化,徹底扭轉將會計中心視作單純的核算機構的觀念。核算中心不僅要嚴格按照財經法規辦事,同時也必須強化預算資金支付的事前監督,比如在決定資金支付之前應當明確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等問題,明確后才通知國庫和銀行付款。
3.3 提高認識、健全機制、規范管理
為了處理好核算、監督、管理的關系,全面發揮會計職能作用,應從認識上、機制上加以解決。建立約束機制,包括建立定期深入單位制、經濟活動分析制等。各單位則應支持會計人員到本單位調查研究,主動接受會計監督,認真聽取意見。
3.4 加強并完善往來款項的清管制度
會計中心的主管在對往來款項進行清理時,要認真核對辨別,根據款項的不同性質進行區別處理,盡量避免往來款與預算外收入、其他收入串戶入賬。定期清理往來賬款,避免長期掛賬,同時催促單位定期清理避免形成壞賬。
4 結束語
自從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以來,單位有效地減少了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對于建立一套公開、高效、廉潔、務實的財務管理機制累積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也要看到,在實施會計集中核算的過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實事求是地面對和解決問題,促使這套制度能夠穩健發展,為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做出進一步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郭成林.財務集中核算之我見[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7.
[2]王廣東.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思考[J].時代經貿,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