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順縣堅持把核桃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壯大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產業來抓,通過示范引導、典型帶動、科技支撐、利益驅動等方式,全力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文章具體闡述了長順核桃產業促林農致富增收情況,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核桃產業;致富;增收
1 核桃產業發展概況
1.1 現有規模及分布
2008年前,全縣零星種植核桃大樹4萬多株,17個鄉鎮均有分布,面積約1.2萬畝,年產量僅12萬kg,全縣人均占有量0.48kg。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發展核桃10.3萬畝,占全縣經濟林面積的81.1%,共231萬株,年產量達到88萬kg,實現產值3520萬元,人均核桃收入136.5元。預計在“十二五”期末,核桃種植發展到20萬畝,年均新增2萬畝,達產期全縣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1.2 核桃的品種情況
目前,我縣發展的核桃品種有小米核桃、麻子油核、串核桃和云新14號、云新16號、云新8034號、云新8064號及香玲核桃。其中小米核桃、麻子核桃和云新14號是長順的重點優質品種,種植面積6.69萬畝,占全縣核桃總面積的65%。
1.3 苗圃基地建設情況
2009年8月,我縣結束了在外地購買核桃苗木的歷史,建立核桃苗圃2個,年育、售苗120萬株,打破了本縣核桃苗圃“零建設”的記錄。
1.4 核桃品牌及市場情況
依托種植大戶建立核桃專業合作社14個,注冊的核桃品牌有小米核桃、麻山油核桃,其中,小米核桃在2009年全國第二屆核桃大會上獲優秀獎。麻山油核桃2011年9月在河北省邢臺市舉行的首屆中國核桃節核桃堅果及其加工產品評選活動中獲首屆中國核桃節產品評選銀獎,小米核桃和麻山油核桃除了在本縣熱銷外,輻射到了全省其它縣市,核桃價格從2009年15元/斤到現在的25~30元/斤,增長了30%。核桃產業已經成為該縣經濟發展的一項支柱產業。
2 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
2.1 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優化區域布局
邀請專家編制長順縣《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現代立體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和《核桃產業化扶貧建設規劃(2010-2020)》,按照全縣自然條件布局,將全縣劃分為“北糧果、中蔬菜、南林畜”3個綜合區域,采取“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方式,著力打造喀斯特扶貧開發、立體生態產業帶,結合草地生態畜牧業,著力打造以核桃為主的綠色產業百里長廊。
2.2 以宣傳發動為抓手,轉變群眾思想觀念
通過縣、鄉、村、組層層召開動員會,發放宣傳資料,入戶宣傳,從發展核桃產業入手,調整產業結構。給群眾擺事實、算細賬,縣級自籌資金解決群眾吃糧的后顧之憂,激發群眾發展核桃的積極性,從“要我栽”變為“我要栽”,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實現了從糧農向果農的轉變,從過去田邊地角、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的傳統現象,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化連片種植。
2.3 以資源整合為支撐,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按照“資源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群眾大發動”的連片開發治理思路,積極整合發改、扶貧、農業、林業、國土、水利、交通等方面的項目,捆綁資金,同炒一盤菜,堅持產業建設、生態建設統籌兼顧、部門聯動、多措并舉的方針。
2.4 以培育產業為核心,加快發展核桃產業
結合各類林業項目的實施,采取“林草間作、長短結合”的方式,積極探索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能積極改善生態環境,又能實現增產增收的新路子。短期針對實施產業種植的農戶,在未產生效益前3年,縣財政參照國家退耕還林補助每畝每年239元標準作為轉產農戶的吃糧補助,并積極扶持農戶發展種草養鵝、林下養殖綠殼蛋雞、高效集雨池養魚,當年就能見效;中期扶持農戶發展種草養羊產業,確保三年有成效;長期以草地套種核桃為主,確保五年見成效。村民王坤指著掛滿枝頭特別喜人的核桃說道,“我們村從2008年開始種核桃,剛開始只在房前屋后和田間地頭零星種植幾株,沒有規模,也缺乏管理,掛果質量也不好,自從國家給予基金、技術補助和發放優質核桃苗后,我栽種的核桃三年就掛果了,而且成本也比較低,每畝投入不到500元,國家每畝還補助差400元,現在我栽種了152畝,總投入只在千把元,今年掛果后預計畝產在100公斤,按照25元一斤計算,產值在5000元。而且我還可以在核桃地里養雞、養鵝、養羊增加經濟收入,以前靠中莊家和外地打工吃飯,住的是木房,如今我們住的是兩層樓的平房,以前出門手推車,現在出門摩托車,核桃產業讓我們老百姓都能得了實惠,嘗到了甜頭,我對種植核桃非常有信心。”
2.5 以示范帶動為載體,迅速擴大產業種植規模
一是能人引領整合。鼓勵機關干部職工預領五年工資下村掛職領辦產業,全縣共有38名機關黨員干部下基層領辦核桃示范園38個,初步形成了以機關干部為核心的產業示范中心區20個,帶動了周邊360多戶農民發展核桃種植;二是項目帶動整合。把扶貧產業鏈分別包裝成“項目”,通過國家扶持、龍頭企業、產業合作社、科研機構、能人“五輪驅動”,帶動產業發展;三是利益互動整合。先后投入332萬元,成立14個以核桃大戶為核心的專業合作社,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參與形式,每畝按7:3的比例分成,不斷擴大項目覆蓋面,把生產量小的分散農戶連接起來共同進入市場,發揮了產業合作社的整體優勢。
2.6 以機制建設為保障,解除群眾后顧之憂
一是抓組織保障。實行“集團承包”,把打造核桃產業作為解決貧困山區群眾后續增收的支柱來源,變“部門單打”為縣級統籌,由縣四家班子成員按區域分別牽頭承包,縣直部門領辦、鄉鎮主體實施,嚴格實行年度考核排位制度,有獎有罰,全縣上下形成了合力攻堅、帶民奔富的良好局面。二是抓政策保障。通過出臺“發展核桃100畝以上享受3年財政貸款貼息”、注資1000萬元成立縣擔保公司為核桃產業發展擔保等系列政策引導,促進金融資本流向果蔬、畜牧、林業等規模農業,近兩年縣擔保公司就為154戶農戶辦理貸款1457萬元。三是抓技術保障。加強與省林科院、省林業廳的聯系,聘請教授、專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大力培養技術人員,組建技術服務隊伍。同時,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核桃產業示范基地、種養大戶等,新建核桃實訓基地20個,培訓農民13000人次,推廣核桃豐產栽培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與處理技術,切實提高農民的管理水平,確保核桃產業的早產、豐產、穩產。
參看文獻
[1]呂惠進.浙江臨安山核桃立地環境研究[J].森林工程,2005,01:1-3+6.
[2]孟利清,黃新.供應鏈管理在云南省林業產業開發中的應用初探[J].森林工程,2005,04:63-65.
[3]王林琳,翟印禮.基于灰色理論的遼寧林業產業結構分析[J].森林工程,2008.04.85-89.
[4]朱玉杰,高曉雨.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結構的關聯分析和灰色預測[J].森林工程,2008.06.
[5]馬燕娥,吳琨,白星雯,趙新泉,劉德慶,高新梓.用現代林業發展理念推動和龍市林業產業建設[J].森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