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說,我尚且在她肚子里孕育時,她就想盡辦法給我進行音樂熏陶。媽媽說,那時主要是給我聽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大師們的音樂。待我出世時,那些磁帶大都壽終正寢了,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媽媽或許是聽聞植物聽音樂會產量高,所以我呱呱落地時體重超過了十斤,可謂是先天的“重量級人物”。可惜我天資愚鈍,沒有繼承大師們的光榮傳統,簡譜看不懂,樂器無造詣,更別說在音樂上有所作為。但我對音樂特別敏感,再次聆聽身為胎兒時所聽的那些古典名曲時,那彷佛早已融入身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和舒適感。音樂儼然已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后來稍大些,兒歌朝我溫柔襲來,于是我蹣跚學步,咿呀學歌。《兩只老虎》《小燕子》《葫蘆娃》,還有《我愛北京天安門》這些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幼稚年代最為熟悉的聲音?,F在不自覺唱起有時會悵然有失,有時也會啞然失笑,只覺一種歲月催人老的滄桑感奔涌在心間,不知不覺已經成年。我們用這些旋律尋找回到過去的鑰匙,可記憶已經模糊,只有那斷斷續續的余音永遠飄蕩在童年的那片天空上。池塘邊的榕樹上,可能已經沒有知了聲聲叫著夏天,隔壁班那個女孩的臉,也早已模糊不清。
到初中時,周杰倫在我的世界里格外火。沒有趕上張國榮和張學友最火的年代,但我遇見了周杰倫??梢哉f是周杰倫把我帶入流行音樂的世界,雖然有人說他不入流、咬字不清,但這并不妨礙我那時對他的熱捧。記得那時的我會省錢去買他的最新專輯,敬若珍寶般一遍一遍聽,聽多少遍也不膩。
對于音樂的選擇,跟年齡和性格息息相關。那時歲月靜好,陽光燦爛,我帶著一些叛逆,努力在探索世界,而周杰倫的音樂滿足了我的需求。周杰倫的每一首歌我都會唱,值得玩味的歌詞信手拈來,那些歌溫暖過年少時的我和我的青春。其實在那個時候,除了周杰倫,只要是覺得悅耳的歌我都會去聽。如果你問我喜歡誰的歌,我會告訴你,我喜歡“好聽”的歌。
但人還是會成長,這并不是移情別戀。后來對周杰倫的歌并沒有像原來那么熱衷了,我開始傾向于陳奕迅的歌。每一首歌都會講一個故事,我們愛聽什么取決于需要什么,那是音符躍動所帶來的慰藉和鼓勵。
可能由于胎教遺留癥,我從小也很喜歡古典音樂和歌劇。我覺得音樂的力量比文字在某些方面偉大。我們可以聽不懂歌劇里歌詞的意思,但能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仇,享受那份愉悅感。我最喜歡的曲目是《卡門》的《斗牛士之歌》和帕瓦羅蒂名曲《今夜無人入眠》,至今聽過不下百遍,依舊不膩。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那種感受,就當我是一根敬業的橫梁,讓這些偉大的作品縈繞,永遠不散。
我笑稱1987年維也納音樂會上的指揮家卡拉揚似乎沒有睡醒。那年的維也納音樂會我看過多遍,算是向我最喜歡的、已故去的“指揮帝王”致敬。你無法想象拿著一根棍子指揮的人有那么巨大的魅力,能通過音樂穿透我的靈魂,這絲毫不曾夸張。
音樂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舒緩、激烈、奔涌、寧靜,這些魔術般的能量透過音符感染我,在塑造健全人格中添入音樂作為原料,會讓人覺得溫暖。
我的音樂素養不高,但愿意當一根敬業的橫梁,讓所有美麗的音樂停在身心間,伴我成長。音樂可以沒有我,而我卻不能沒有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