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天,六十八名小演員,上海心音兒童音樂劇夏令營呈現的精彩音樂劇《獅子王》在盧灣青少年活動中心劇場舉行。這個由七至十四歲孩子組成的團隊,竟能將厚厚一沓劇本表演得惟妙惟肖,小演員們毫無緊張、陌生感,整體效果簡直能與專業的舞臺劇演出相媲美。觀眾們毫不吝惜自己的掌聲,叫好聲和掌聲此起彼伏?!丢{子王》音樂劇的版本有很多,孩子們的演出或許不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有趣的。
這是一群基本沒有演戲經驗、部分甚至從沒上過舞臺的中小學生,這個暑假對他們來說太有成就感了。上海心音兒童合唱團請來美國兒童音樂劇中心的專業導師和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系的教師學生,組建了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音樂劇夏令營,并以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等方式,僅僅用半個月時間,就拿出了歷時一個小時、全英文的音樂劇《獅子王》。早在一年前,“心音”在上海文化廣場率先推出音樂劇夏令營《阿拉丁》,全英文的演出就獲得了中外觀眾的好評。
天天都能吃上“大餐”
舉辦音樂劇夏令營在上海還是件新鮮事。七月,一個氣溫三十九攝氏度的午后,記者在市中心的文化廣場排練廳見識了這一夏令營的特殊魅力:連續多日的持續高溫擋不住孩子們積極參與的熱情, 傍晚時分又每每舍不得離去。不少家長感慨萬分:“沒想到唱歌跳舞演戲還能學到終身受用的能力,早就應該讓孩子來了。”
《獅子王》講述的是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榮耀國,小獅王辛巴和親愛的家人、朋友生活在一起。但好景不長,狡猾陰險的刀疤叔叔設計陷害辛巴一家人。勇敢又聰明的辛巴最終識破了刀疤的詭計,拯救了榮耀國。
參演該劇的孩子最大的上初中二年級,最小的還在幼兒園中班,且不說他們會不會演戲,就說那厚厚一沓六十頁劇本、密密麻麻的英文臺詞,即便是大學生也未必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拿下??删褪沁@么一件在外人看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心音”的音樂劇夏令營上真的做到了。
為了這場表演,音樂劇夏令營的成員們頂著酷暑,連續十五天精心準備、辛勤排練。在這十五天里,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制作動物臉譜,讓孩子們自己繪制心目中符合動物形象的臉譜,并通過這些創意來決定演出時的動物形象;制作演出道具,讓孩子們自帶材料,親手制作演出時需要的一些道具及裝飾物;制作服裝,讓孩子們用從家中帶來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特色服裝……
當然,高質量的夏令營必須有高水準的老師,夏令營請來了最頂尖、專業的導師——美國兒童音樂劇中心的專家Janie和她的團隊,包括副導演Priscilla、舞臺監督姚若珊 、戲劇指導羅怡、音樂指導李瑋捷,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系的師生們也跑來當志愿者助陣。六十八個孩子中有二十四人從未接受過音樂教育,大部分小演員還是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由包括四名外教在內的十四位老師帶領,每天早晨從熱身游戲開始到傍晚的回顧總結,期間大量學習唱歌、舞蹈和音樂劇舞臺表演,同時還包含體能訓練、英語口語強化訓練、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等等。
記者走進后臺時,發現團員們之間的關系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小孩子拽著哥哥姐姐的衣服,有心的大孩子還為弟弟妹妹整理服裝、補妝等。這些小演員們把抓耳撓腮的小猴子、兇神惡煞的山狼和活潑憨厚的山豬演繹得分外生動可愛??倢а軯anie對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滿意,她表示:“能做到這樣實屬不易!”
最令家長們感動的是,無比敬業的老師們還言傳身教地讓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明白:做一個品德高尚、修為良好的人比演戲更重要!上海實驗學校東校三年級學生張瀚元的媽媽對記者說:“我看重他們有一批優秀的老師,還有最好的教育理念,孩子們每天都在接受藝術熏陶,也是在吃精神‘大餐’??粗畠阂惶毂纫惶扉_心、一天比一天自信,我給這個夏令營打九十五分!”記者之后了解到張翰元小朋友在劇中飾演“猴子”,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小姑娘很認真地告訴記者,她現在學會用眼神去和別人交流了。
用心靈表達的聲音去感動人
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來自上海市的各個區,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上海心音兒童合唱團,而大膽并成功引進音樂劇夏令營的正是這個合唱團的創始人李莉莉。上海心音兒童合唱團始建于2008年,“心音”兩字分別是漢字“意”中的上下兩部分,且與英語單詞“singing”諧音。組織者希望每一名小團員真正用心歌唱,用心靈表達的聲音去感動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上海大多數兒童合唱團相比,“心音”初建時的招生理念很特別:首先看重孩子是否熱愛唱歌,只要沒有嚴重的五音不全就能來參加,但一旦成了“心音”的一員,就必須遵循“用心唱歌”和“既學藝也學做人”的規則。
“心音”的葉婷團長說,無論會不會唱歌,孩子們都能參加,并在團隊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體會到團隊工作中每一個角色的重要性。心音成立至今,始終堅持實踐一個理念:孩子們用心唱出優美的聲音,用心鋪陳理想,用心感動大眾;老師們用心傳承音樂的美好,用心營造溫馨有序的學習環境。
在這個大家庭里,除了教導孩子們用動聽的聲音唱出心中的愛,每位老師、家長和義工還身體力行地以愛心和責任心培養孩子們友愛和真誠的品格,傳播服務社會的公益意識。從定期慰問老人到捐助貧困山區居民,每年五月,“心音”的孩子們還在“特別的愛”公益音樂會上唱響愛的心聲,為的就是能夠幫助貧困山區的小伙伴們。用友愛和真誠回饋社會是“心音”不變的宗旨,今年,“心音”還被徐匯區文化局評為“公共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心音”的執教老師均由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大多還是海外學成歸來,完善先進的師資配備讓“心音”從低齡兒童的音樂啟蒙教育一路走到青少年的合唱聲樂都有著漸進完整的教學體系。豐富多樣化的教材內容、趣味生動的教學方式,則讓孩子們以快樂的心情學習音樂,發掘聲音的美妙。
從體驗式學習激發創造力、培養合群性著手,進行肢體熱身、準備甄選、劇本分析、多元文化、舞蹈、表演動作、走臺調度、發聲技巧、角色分析、舞臺演出和情緒支配上的培訓,就是為了讓孩子們通過這種綜合性的表演學習,在暑期生活中留下美好的記憶,而老師的任務就是去幫助他們實現這些夢想。如今,這些夢想已經通過夏令營所有成員的努力不斷在實現。
李莉莉強調:“做心音的老師在傳授藝術技能的同時,也要做孩子們的品德榜樣,且必須從平常的每一個細節做起。”“心音”成立五年來堅持的這種理念,此次也延續在了音樂劇夏令營中。老師們在排練時領舞、教唱,可一轉身又會陪著孩子一起吃飯、上廁所,只是為了從旁靜靜地觀察:孩子們是不是沖干凈馬桶,洗完手會不會留意擦干水池上的水漬;在食堂吃飯,提醒孩子們切忌不顧他人大聲喧嘩,想拿紙巾擦嘴記得先征得食堂工作人員的同意;在演出時,教導孩子們如何尊重他人……甚至細致到每個孩子的書包該如何擺放、喝水時避免水滴落在排練廳地板上等等。
有經驗的美國外教會將戲劇表演、音樂節奏訓練巧妙地融入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中,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玩游戲中明白一些道理。 記者采訪當天,一年級小朋友張浩元被選為當日的“每日之星”,外教Janne這樣說明理由:“因為他樂于幫助別人。”
收獲之大出乎意料
“心音”除了讓孩子們能夠系統、多元化地學習音樂,同時也給予孩子們展現自身所學的機會,如2011年出訪美國、2012年推出“特別的愛”公益合唱音樂會品牌系列等,讓孩子們充分地學以致用。
和其他夏令營不同的是,他們在學生家長中會選出一個“專職”觀察員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并及時將家長的想法和意見反饋給老師,以便及時改進工作。記者前天和觀察員徐依云媽媽通電話時,她連說了好幾個“感動”,老師們都太好了,有不少家長告訴她,孩子在夏令營短短幾天就變得愿意和家人溝通交流了,原先靦腆膽小的孩子變得大方了,愛睡懶覺的孩子也變勤快了。徐依云媽媽總結說,其實說實話很少有家長希望通過音樂劇的排練讓孩子將來成為明星,家長們在乎的是讓孩子因此學到一種管理自己的能力,這才是千金難買、能讓孩子今后一直受用的本事。而諸如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眾大膽演講(演唱)、學會關心照顧他人、懂得尊敬和自尊等能力,又恰恰是平時在忙于應付考試的學校里學不到的。
在排練音樂劇的過程中,激發每個小演員自身的創造力也是一大課題。指導老師給各個小組以很大的創作空間,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現場編舞,不僅形式生動有趣,還能學會團隊合作,孩子們也因此更容易記住整段舞蹈。此外,連一些演出服和道具也是由小演員們想方設法自己動手完成的。
孩子們的年齡不同,能力有差異,角色還分主次,但一個良好的集體氛圍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互幫互助、互相鼓勵。你幫我糾正發音,我幫你改進動作,大孩子照顧弟弟妹妹,小組長努力調動組員提高排練效率……所有這些在家長看來都是額外的收獲。徐依云媽媽說,她的深切體會是孩子自愿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音樂劇夏令營給家長的回報遠不止成功排出了一臺大戲。家長們不禁感嘆:優質藝術教育的獨特功能不可替代,可這類教育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太少了!
由于夏令營能招收的人數有限,許多孩子因為無法加入“心音”而感到失望。為了讓更多孩子參與音樂劇的多元智慧學習,感受更豐富的音樂魅力,“心音”在2013年9月為孩子們增設音樂劇班?!靶囊簟眱和魳穭“嘤少Y深音樂教授執教,每學期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包括舞蹈、演唱和表演基礎課)和全英語臺詞課程,以美國經典音樂劇的精彩片斷為教學內容,每學期的后半階段將進行角色甄選、對白與聲樂排演,以團隊化教學,透過劇場學習開發孩子們的八大智能——創造力、想象力、美感、音樂、語言表達、人際關系、感官開發與肢體協調能力,學期結束時,最終為大家呈上一出完整成熟的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