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阮演奏家、教育家徐陽副教授是學院唯一教授阮的老師。一個外表溫婉秀麗的女子,因為以弘揚中國樂器阮藝術為生命和使命,為阮族的發展創下一片新天地。
第一次走近徐陽和她的阮族世界,是從她舉辦的第一場阮音樂會開始。
此前對徐陽并不了解,對阮及其音樂在音樂會作品中的位置,也實在缺乏重視。但此次音樂會讓我對阮的看法大為改變,演奏家徐陽手下的阮樂,讓觀眾欣賞到這件樂器豐富的表現力。音樂會看得我心潮澎湃,對徐陽的感謝之意也油然升起。作為中國年輕一代阮樂專家,徐陽對于我國阮族樂器及其音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通過這次音樂會,我看到了她是怎樣把自己的心融進了音樂,融進了阮族,融進了我國民族音樂的海洋。
樂予徐陽何,徐陽賦阮樂多少精彩
記得那天音樂會開始,徐陽一襲綠色絲帶裝飾的白紗長裙,長發飄逸地款款走上前臺,面對給她熱烈掌聲的觀眾,深深地做90度躬身施禮兩次。兩次深拜,深情中讓你不由覺得她在樂音的起點是首先把自己的赤誠掏盡并奉獻給了觀眾。樂未響,情已動,徐陽以這樣的開場所承接下來的所有演奏,便都在一個“情”場上漫延展開,意境、情感、技能技巧的鋪排,無不讓人回味流連……
我先看了看節目單,音樂會的所有作品都是由近些年徐陽自己出資,邀請著名作曲家為阮樂器創作的新作,其中盡見她對自己專業傾注的心力和寄予。她幾乎不是在為自己,而是為整個阮族音樂,默默開拓著一個阮族藝術的嶄新世界。上半場首演曲目是旅美作曲家李濱揚作曲的《樓蘭尋夢》,徐陽說這部2006年邀請作曲家創作的作品是作者讀席慕容《樓蘭新娘》后的感想。因此,音樂具有古遠的西域特色和強烈的人文感悟。徐陽的演奏雅致、熔融,作曲家多變的音符在她靈動的指尖下翻飛,讓阮這件多在民樂家族中承擔聲部音色調劑作用的樂器,集合西域多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技巧,釋放出熱瓦甫的生動、冬不拉的熱情。這里,已經不僅是技巧的嫻熟,徐陽與作曲家賦予大家的,是阮更多演奏手法、功能和表現力的開發,給予了阮,多么豐富起伏的情感和個性。
《新酒狂》也是2006年徐陽特邀年輕作曲家梁文曦創作的新作。當年,徐陽帶領她的阮族樂團,在2006年文化部全國音樂作品室內樂比賽文華獎賽事中演奏此曲,因此榮獲作品第二名。這首根據我國古琴曲《酒狂》編寫的作品在曲意上秉承了刻畫魏晉名士阮籍“醉酒后迷離恍惚,步履顛躓的神態和放蕩不羈的感覺”。徐陽及阮族樂團,將阮的中庸溫雅和內在特色在此曲的演繹中繽紛呈現。
徐陽的阮族樂團成立于2005年,第一部參加比賽的作品,即是作曲家徐昌俊教授創作的《劍器》,因此,談《劍器》,徐陽不禁有些一往情深:“這個作品是2005年徐昌俊教授為阮族創作樂曲的開先河之作,在文化部舉辦的比賽中獲得過‘文華學院杯’演奏銅獎,因此很大程度提升了阮樂的地位,豐富了阮樂的表現力。其創作手法緊湊,富于銳氣,具有多方面的新意與功建。”此次音樂會上,《劍器》由一群青春靚麗的少女演奏,樂曲層遞清晰,聽來賞心悅目,甚至具有鋼銳之氣。徐陽雖然沒有出現,但她已然為這個舞臺澆灌出一群簇新而艷麗的花朵。
音樂會上半場的壓軸節目——旅美作曲家周龍創作的《竹林一賢》(為中阮、打擊樂及弦樂而作)是一部令人期待的作品。此曲是去年徐陽特邀作曲家的委約之作。作品以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為題材,阮咸本身是音樂家,演奏與作曲都彪炳史書;而阮這件樂器也叫阮咸,是世上唯一一件以音樂家的名字命名的樂器。周龍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77級的精英中,在中國古典文學方面可謂造詣最深,內心氣質也多秉承古代文人之心境,選了這一題材進行創作,其中的意蘊自然就非常豐富和深厚了。而這一切,在徐陽的演奏中,無不準確、細致入微地一一作出了解讀,音樂聽后能讓人長久地駐入聽者的腦海心田。而對于周龍和徐陽來說,寄予其中的甚至有生命魂靈的交托。因為周龍在創作這一委約作品時,徐陽恰恰突遭劫命之疾。但他們沒有軟弱屈服,而是坦然征戰,敞開情懷,讓生命的靈光縱情起舞,大放異彩,最后得勝回歸。徐陽說自己對周龍在樂曲中所表達的浪漫情致,有著由衷的理解與喜悅。
下半場演奏中,徐陽分別主奏了中阮、大阮等樂器,展示了她全面的駕馭能力和深厚的藝術造詣,演奏藝術爐火純青。著名旅美作曲家陳怡創作的《大地的謳歌》(大阮與管弦樂隊),難得一見地將大阮推置阮族舞臺的前沿,使人對于阮樂的認識大大擴展。徐陽以手中的大阮與樂隊密切配合,作曲家與演奏家對于天地人生的獨特理解,對于天人合一的追尋與詮釋,不僅在音樂中呈現,亦讓人從中領悟出生命的意義。
音樂會后,徐陽在觀眾長時間極其熱烈的掌聲中,被眾弟子的鮮花包圍。站在舞臺中央,徐陽深情環顧臺上臺下,不斷地把自己最為誠摯的謝意回敬給大家。此時,我與徐陽的心產生深深的共鳴:人的力、人的情,都是有限的,而音樂藝術,阮的藝術則繼往開來,徐陽為之追求不已。我慨嘆我國的民族音樂千百年來綿綿不絕,生生不息,正是因為總有這樣的仁人志士,為之竭誠奉獻。
天予徐陽何,徐陽為阮樂幾多辛勞
徐陽對于阮藝,好像生來就被賦予不可推卸的責任或使命。她12歲時開始學習琵琶,20歲時改學阮,從此,好像前生后世就只有一件事了,就是為阮做事。以她江南女子的雅秀之軀,擔當著阮樂的眾多開發與推進事務。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在河南、陜西和中央電視臺作出過多次專題講座,1996年,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就出版了她于外景中拍攝的我國首張阮MTV專輯,這張MTV看后始知,十多年前徐陽的阮彈得就已經爐火純青了。那種文人氣質,那種文情武韻,感懷哲思,都可以用她手中的阮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在1997年,她在北京音樂廳已經成功地舉辦了我國首場阮個人獨奏音樂會。只要看過她的音樂會,聽過她的演奏,都會立即對徐陽的心力有所領略,她是個心力強悍博大的女性,她是注定要做大事的,她決不僅僅滿足于自己的名利打鬧,她立志要為阮樂打造出一片新天地。所以,到2005年6月,她審時度勢,成立了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演奏家阮族室內樂團,在過了不到一年的2006年3月,便出版了我國首張阮族室內樂專輯《阮族》。在這張CD中,她在國內外曲目中作出了十分可喜的探索,除了我們的傳統音樂和新創作,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第四弦樂四重奏》、美國作曲家萊若·安德森的《Fiddle Fiddle》等外國現代音樂作品,都通過阮族翻出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新聲。
在教學上,徐陽更是不遺余力發掘人才,培育精英,20年來教授的學生在國內外音樂賽事中獲得金、銀、銅獎的人才有20多人,她本人也先后榮獲團中央中國少年先鋒隊頒發的“優秀園丁獎”和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頒發的“優秀園丁獎”。她先后獨立編寫和制作了多部阮的教材與光盤,從阮的初級、中級、高級一路貫通下來,為我國專業音樂院校阮教材的系統化、科學化,奠定了良好基礎。她在教學方面慧眼識才,督學嚴格,使所有跟她學習的人都心甘情愿地長期跟隨她。她的苦干和奉獻,也在同仁中獲得充分肯定。這次交談后,徐陽為我展示了她新近出版的《阮必學教程》,這是一套全國重點音樂院校推薦的教材,我看過后也覺得收獲很多,阮的教學與曲庫,增添了一本更細致、更系統的教程。我從中也看到了徐陽對于阮樂演奏的體會與經驗。聽她的音樂,看她寫的文字,便會覺得她能夠演奏出那樣精彩音樂的內在驅動力,正是因為她咬定青山的不二心力。她這樣寫道:“我理解,寫好的音符不過是音樂符號的外殼,而真正的音樂要靠演奏家投入滿腔的熱情,用生命之火點燃。”的確,看徐陽演奏,你會覺得似心靈牽動十指,點撥出音樂的蕩漾激情。當徐陽每演奏完一首作品,都向觀眾、指揮、樂隊首席以及所有演奏員誠摯施禮時,你是可以霎那間懂得徐陽、憐愛徐陽的,她是自始至終地傾情演奏,透徹地支出自己的所能,沒有保留,一點一滴也沒有保留。
“音樂是時空藝術,一個個音符如被神秘之線牽引一般,一個樂音推動一個樂音依次相涌,在時間與空間流動。”寫得多好啊,聽她的演奏,看她懷抱著阮,一個個音符從她手中跳出來,真像珠貝從她心匣中抽出一般,那種溫潤與清麗,真讓人感動。如她所寫的“演奏者內心所有的一切,都會通過她所彈奏的音樂反映出來,無論激昂或抑郁,真誠或虛假,細致或粗糙,溫柔或剛毅。這就需要我們全力以赴將整個身心融入演奏。不用心的、隨便演奏的音是無生命力的,即為死音,若在一個樂句中出現一個或兩個這樣的死音,那么音樂的生命鏈條就會中斷。”這話,是演奏家的摯言,是教育家的箴言。
我常感嘆人生的勤苦與功建在一些人身上體現得那么有分量、有質感。他們往往從一點一滴學起、做起,積土成山,善于載獲,不斷開辟出閃光的新境。這樣的人,我們看到的往往男性多于女性、強于女性。而當這些品質在一個惹人憐愛的女子身上時,一種深澈的感動會久久地叩擊著你的心扉,不由得由內到外生發出一股力量。這是音樂的力量,是音樂家的力量。
情予徐陽何,徐陽為阮樂幾多奉獻
音樂會后,我與徐陽的愛人薛宏和他們可愛的小女兒薛淼也有機緣相識交談,始知徐陽的真性情。徐陽祖籍江南,生于洛陽,學于河南、陜西,成于北京。她既有江南女子的倩雅,也有北方女子的氣勢和力度,有一種清晰可感的戰士性格,她恰恰也說自己的口頭禪是:“投入戰斗,全身心地。”她做事情、想事情都是一派執著馳騁,沒有功利的目的。她想做的就是把阮藝術開拓出來,為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做點事情,留點東西。因為她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她也確信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覺得自己應該去做的,能做的,就理當去實現它。我本想此次音樂會應該是她的一個驛站,她應該好好地休息一陣,而她覺得總結是必要的,但她還要為阮去做更多的開辟,包括樂器的改進、樂曲的新拓展等等還有很多的工作等著她自己去做。看來,她會繼續勇猛地前進。我們祝福她,期待著她的新成就。
徐陽說自己為了這場音樂會,有半年多的時間都全情投入到準備工作中,以至于對自己6歲的小女兒也無暇顧及。女兒每晚睡覺之前都見不著媽媽,只好抱著她的衣服入睡。說到這里,徐陽的眼淚婆娑地墜下臉頰。薛宏說到徐陽,也充滿體恤與支持。說她愿意做事,在一個“臉盆”大小的方寸間,心中卻揣著個為民族音樂文化做貢獻的大目標,這很可貴、很難得。看到徐陽平時少見的刻苦與執著,他也常懷感動的心去幫助她。說話間小女兒薛淼竟然也拉來母親的手對我說:“你看,我媽媽的手都開花了!”我一看,徐陽的手指頂的確開著“不謝的花”,那長期練琴觸弦在指尖留下的道道深槽,像古遠驛道上的車轍,讓我的心弦顫動不已……一場音樂會的曲目,全部是作為一個演奏家、教育家的徐陽的委約作品,而且都是優秀之作;她為阮族樂器及其音樂,開辟出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鑄就了一段別樣的輝煌。一場音樂會,她的全家都為之作出了犧牲與奉獻,其中的用心和分量,都在我心里留下重重的一筆。人才,往往可遇不可求,徐陽,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驕傲與難得的財富,也是我國民族音樂界難得的財富。
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結合,徐陽是學術帶頭人,她與阮相伴二十余年,熟悉阮、熱愛阮、不遺余力地開發阮,她先后培養出二十多位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的優秀學生,三十余人次在國內外重大民樂比賽中獲獎。他們以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院的阮專業從青澀走向成熟,花開四季。將一個曾經千百年來只是文人騷客獨吟自彈、在民族樂隊中偏安一隅的阮樂器,開發至今日舞臺上,獨奏、重奏、合奏多種表現形式,演奏技巧與手法、表達音樂之豐富,累計作品之多樣,達到空前水平。徐陽教授堅持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相結合,2005年6月,徐陽親自擔任藝術總監,成立了由優秀阮專業學生組成的全國唯一的阮族樂團,將阮歷史性地群體式獨立于舞臺。阮族樂團成立八年來,在徐陽教授的指導下,本著“音樂為靈魂,演奏促創作”的宗旨,將高度熱情投入到阮樂的開發、演奏中,積極促進和推廣了阮族的作品創作。經過幾年的成長歷練,樂團逐漸形成“典雅、清新、細膩、奔放”的獨特風格。樂團的發展和成果得到業界內外的充分肯定,先后獲得2005年文化部“文化藝術學院杯”民族器樂組合比賽銅獎,2006年文化部全國民族音樂室內樂作品“文華獎”第二名,2007年首屆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傳統組合銀獎;并于2006年出版了我國首張阮室內樂專輯《阮族》,應邀參加了國內外各類大型演出及錄音活動數十場。
結 語
徐陽,是應該被寄予厚重希望的人,因為她的無疆心力,因為她的卓越才情。我看完了徐陽的諸多資料,心中不由生出了對她未來的嶄新遙想。我在想,如果徐陽在演奏委約創作的路上繼續走下去,我深信一定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曲家與她合作并結出豐碩的成果。她就這么走下去也挺好,阮的曲庫中會多產生出些好作品,這自然是令人欣喜的事。我也在想如果徐陽在民族民間彈撥樂曲的改編方面作出探索,把自己的心力和能量投放到民族音樂的海洋,一個民族一個民族地做下去,一個地域一個地域地做下去,那結果該是多么燦爛輝煌,趣味無限……徐陽,這位新世紀的民樂人,她將托起“阮族”,任重道遠。
(本文作者為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器樂集成編輯部主任、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