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器樂音樂發展的歷程看,由于弦樂隊產生較早,同時弦樂器又常常擔負著作品主要的旋律部分,因此人們在管弦樂隊中往往更為看中弦樂器,而忽略或輕視了管樂器。而事實上,管樂器在管弦樂隊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巴洛克時期,室內樂是以優美柔弱的弦樂器以及鍵盤樂器為主,偶爾配有幾件木管樂器的。在古典時期,由于銅管樂器的加入,使管弦樂隊增加了一定的力量與氣勢,而與現代管弦樂隊編制創造的輝煌音效還是相去甚遠,呈現的樂隊音色也暴露出明顯的局限性。從“管弦樂隊”這個詞看,“管”確是在“弦”之前,足見管樂器在管弦樂隊中的重要地位。
在西洋管弦樂隊中,管樂器是個龐大的家族,品種和樣式繁多,而不像弦樂器那樣統一與一致。它們由于樂器構造與演奏方法的不同分為木管組與銅管組。
木管樂器:木管樂器一般指笛類樂器,這是管樂中最為普通、歷史最長、分布最廣的一件樂器,各個國家都擁有不同的笛類樂器。
長笛——管弦樂隊中的長笛可以追朔到羅馬時代或更為久遠的時代。14世紀它仍然是一支簡單的只有7個孔的管子,到了17世紀,法國的長笛演奏家對其進行了許多改進,增加了一個額外由鍵閥操縱的指孔。直到19世紀40年代,才完善成今天的型制。早期的長笛由木頭或象牙制成,后來由金屬材料制成,但樂器歸類仍然屬于木管樂器。長笛輕吹時,音色冷漠、清澈,最低音區優美、溫柔。它與其他樂器合奏時可以增加樂隊的透明度,比如和小提琴融合時給人一種輕盈的美感。同類樂器縮短長度構成短笛,短笛可以發出十分尖銳而充滿異樣色彩的聲音。
當今管弦樂隊中的其他木管樂器都是由簧片發聲的。簧片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簧,即一片禾類植物的莖片固定在吹嘴上。另一種是雙簧,即一對莖片互相振動發聲,一般用于高音樂器。
單簧管——單簧管的前身是件叫“沙呂莫管”的樂器,18世紀早期開始制造和改進。吹管上方只固定一個簧片,由產自非洲的黑檀木制成,故也俗稱“黑管”。它的低音區渾厚、圓潤,中音區明亮、透明,高音區十分尖銳,經常用來渲染突兀、緊張的音樂片段。
雙簧管——雙簧管的名稱源于中世紀的“肖姆雙簧管”,在17世紀經過法國制造者的改進,像長笛一樣加進了鍵的裝置。它的音色極為遼遠、優美;中音雙簧管又叫“英國管”,以音色格外溫暖而著稱。
大管——大管在18世紀作為雙簧的低音樂器進入樂隊,一般樂隊要配備兩支大管,它又以“管弦樂隊的丑角”這一特殊音色而備受稱贊。
其他的簧片樂器還有薩克斯管、文藝復興時期的克魯姆管,以及口琴、手風琴和風琴等。
銅管樂器:銅管樂器可以是銅之外的其他金屬,也可以是木頭或者是由獸角制成。它的發音與簧管樂器相似,不過是由演奏者的雙唇代替簧片的振動,使管內的氣流產生振動發聲。這類“號角”式樂器能發出嘹亮的音響,遠古時期在宗教儀式中就有使用。
圓號——18世紀,銅管樂器中的圓號首先在管弦樂隊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那時的樂隊一般配置兩支圓號。19世紀初,裝有一套鍵閥的圓號,可以發出所有音列中的音符。圓號的音色極具穿透力,適于表現幽深的音樂境界。
小號——小號是銅管樂器中最高音域的樂器,19世紀初也被裝上鍵閥,它的音色極為高遠明亮,在音樂作品中往往起到振奮人心的強烈效果。一般管弦樂隊配置有2到3支小號。
長號、大號——這兩件樂器都是重型的低音銅管樂器。長號是通過滑管,可以吹奏出任何音,具有莊嚴、肅穆的音色,也可以奏出具有特殊音效的滑音。大號的體積碩大,可以發出異常低沉的聲音,一般常用在隊列的軍樂隊中,為便于支撐,可以環繞在演奏者身上。
管風琴也是一種管樂器,不同的是由于它的體積過于龐大而只能使用鼓風的裝置為這些音管送氣發聲。由于它為演奏者配備特有的鍵盤裝置,有時也被歸于鍵盤樂器之類。
所有的管樂器一起合奏,會產生異常震撼人心的音樂效果。軍樂隊就是由全部的管樂器編配而成的,適于演奏鼓舞士氣的行進樂曲。演奏管樂器需要演奏者具備良好的技巧水平,否則難以達到作品所要求的音樂表現力,甚至會歪曲作品的樂趣,或降低作品的藝術水準。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管弦樂隊都具有優秀的管樂組合,例如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就是以其卓越的銅管樂器演奏水準而名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