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營】 全曲從模擬鼓聲開始,采用“半拂輪”技巧,由慢及快,連續不斷,節奏自由。在演奏時,右手要放松,把力量全放下來、沉下去,這樣才能呈現出戰爭場面的氣勢。
【吹打】 第一層次以“長輪”為主,第一拍要重點挑一下,速度不要太快;第二層次運用“勾輪”技法,右手要放松,力量要下放,速度比上一層次稍快一些;第三層次運用“拂輪”技法,力度更強,速度又比上一層次快一些。
【點將】 主要運用“鳳點頭”這一演奏技巧,柔和而輕巧,把音符打碎成一拍四個音,同音反復,使音樂連續不斷地向前推進。
【排陣】 主要以“摭分”及“摭分剔”的簡單指法和稍快速度來表現漢軍的強悍,在演奏時應注意前一層次的重拍在前一拍,而后一層次的重拍在后半拍。
【走隊】 主要運用中速“摭掃”的手法,力度由弱漸強,速度由慢漸快,重拍在后半拍。在演奏時應注意“掃”這一技巧,要食、中、名、小四指并齊,一起演奏,這樣才能表現出漢軍行進的氣勢。
【埋伏】 采用由快及慢的處理方式,長音運用“長輪”的奏法,聲音輕中帶緊,進而渲染出大戰前特有的緊張氣氛。
【小戰】 采用“煞”中指的指甲聲,表現古代兵器的撞擊聲,核心音調短而有力,律動性強且短促,與上段形成鮮明對比。
【大戰】 運用“夾掃”、“滾奏”、“掃輪”等技巧,通過豐富多變的節奏,生動地描繪出氣勢磅礴的大戰局面。其間的蕭聲運用“長輪”、“吟弦”及“顫音”的技法,突顯出音調的凄涼。
【吶喊】 本段是全曲的最高潮樂段,運用琵琶特有的“推并弦”、“挽”、“搖指”、“長滾”、“長輪”等多種技法表現吶喊聲。
【項王敗陣】 運用“掃輪”技巧,營造出漢軍追逐、項王逃跑的場景。全曲在追捕聲中戛然而止,演奏效果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