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聲部在傳統樂團中常常扮演著不起眼的點綴角色,直到19世紀后才逐漸得到作曲家的重視,在現代音樂中的比重不斷增加,也有不少專門為打擊樂創作的作品問世。即便如此,它作為一門單獨的音樂門類,在中國依然顯得有些小眾。為此,上海文化廣場在其劇院開放日(4月6日)組織了一場打擊樂推廣普及活動。
活動邀請到上海民族樂團副團長、古箏獨奏家羅小慈,青年打擊樂演奏家宋藝博和上海民族樂團打擊樂聲部代首席王音睿與觀眾互動。4月20日,上海民族樂團的打擊樂音樂會“打動天下”也登臺文化廣場,上演包含傳統、現代、純打擊樂以及打擊樂與器樂重奏的多種形式的音樂會。
節奏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羅小慈在現場為300多名觀眾重點介紹了馬林巴和大鼓這兩種打擊樂器中的代表樂器。大鼓無固定音高,只能通過不同的力度和部位擊打出不同的節奏;而馬林巴有固定音高,能夠通過敲擊演奏出旋律。特意從北京趕來的宋藝博為現場觀眾用馬林巴演奏了一曲《Chain》,并與王音睿用大小鼓共同敲打了一首《牛斗虎》,鼓聲陣陣,敲打得現場一片沸騰。演奏完畢,兩位藝術家邀請臺下兩位小觀眾跟著學習敲打《牛斗虎》中的簡單節奏,并指揮觀眾以掌聲、跺腳聲互動,令全場觀眾直觀感受節奏的魅力。活動現場還準備了碗筷、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生活中的小道具,在藝術家的指導下,請觀眾上臺創意自己生活中的打擊樂。
羅小慈介紹,打擊樂作品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演出的反響往往熱烈,因為打擊樂是與生活融合得最緊密的樂器。旋律和節奏是音樂最重要的兩大組成部分,欣賞旋律可能還需要專業的引導和解說,感受節奏律動卻是每個人的天性使然,節奏與生活與時代都密切相關。
曾獲CCTV民樂大賽打擊樂組金獎的演奏家宋藝博認為,打擊樂有自己的旋律,不同的樂器之間亦有音高差別。靜坐時,節奏能夠影響人的呼吸、心率、想法和心境,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雖然近幾年打擊樂發展很快,但觀眾的接受程度和欣賞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因此作為一名職業演奏家,宋藝博希望能以自身的表演,帶動觀眾的切身感受。
打擊樂能“hold住”大場子
“打動天下”作為上海民族樂團的保留品牌節目已經持續上演六年,音樂會不僅是中外打擊樂高手的盛會,更是音樂愛好者感受節拍、體驗動感浪潮的機會。4月20日在文化廣場上演的音樂會上有傳統作品,如民間樂曲《百鳥朝鳳》、京劇曲牌《夜深沉》發展而來的京胡與鼓的對話、趣味性十足的民俗小品《老鼠娶親》,也有現代性十足的新作品,如作曲家郭文景創作的小型打擊樂作品《鼓戲》——該作品僅以镲這一種樂器就變化出數十種不同聲響效果,還有羅小慈今年剛剛為箏與打擊樂創作的新作品《綻放》等。
羅小慈2007年為古箏與打擊樂創作的《律動》如今已成為民樂演出舞臺上的常客,不僅她自己常演,也受到其他古箏演奏家的青睞。羅小慈告訴記者,創作此曲時對打擊樂還沒有特別深的了解,只是自己從小熱愛武術,又希望展現古箏的動勢與剛柔并濟,展現武俠世界,而打擊樂是最好的合奏對象。而此次的《綻放》則沒有前者那樣具體的描述對象,旋律中借鑒了客家箏傳統曲目《出水蓮》的四小節旋律素材,以現代世界音樂語言加以發展、變奏,并融入爵士樂節奏元素,更多表現的是一種生命感悟,活潑、熱情而不失優雅。
4月20日“打動天下”音樂會首次在文化廣場演出。作為一個專為音樂劇而建的劇場,空曠的舞臺對于僅有幾個人的演出陣容是一大考驗。宋藝博表示,其實她看到劇場有一點膽怯,覺得很難壓得住這個臺,這非常考驗演奏家的感染力。同時,她也很想嘗試,看看打擊樂到底能夠擊打出多大的力量。羅小慈則顯得淡定很多,她說:“打擊樂這種門類再大的場子都沒問題,這場音樂會的曲目鎮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