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全球交響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在當今樂壇絕對占有一席之地,在世界指揮大師諾靈頓爵士長達十二年的掌舵下,他們曾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不揉弦”的現代交響樂團。在過去的幾年里,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將古典的演奏方式與現代的交響樂團完美結合在了一起,使作品原本的韻味與氣質再度被挖掘出來。著名樂評人李言歡評價該樂團時稱:“該樂團始終保持著一種理念,使作品有了另一種演繹的可能性。樂團表現出的音樂自然流暢、古樸均衡,經得起推敲?!?/p>
4月6日晚,這支來自德國的老牌樂團在新任指揮斯蒂芬·迪尼弗的帶領下,登廣州大劇院。作為樂團新任首席指揮,他對浪漫主義作品的演繹頗有見解,更是當今歐洲各大樂團爭相邀請的青年才俊。此次能在大劇院現場聆聽他的指揮藝術,可謂彌足珍貴,也可看出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對本次巡演的重視。身為法國樂派的代表人物,迪尼弗在當晚的音樂會中,帶領樂團的演奏也一如既往的精準到無懈可擊的地步,贏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與喝彩。當晚迪尼弗特地將音樂會的重頭戲獻給了柏遼茲、普朗克、比才這三位法國音樂家,但依舊純正的德國樂團演出形式讓作品演繹出別樣的感覺,得到全場樂迷的熱烈回應,聽眾盛贊音樂太精彩,讓人心醉。
法式浪漫碰撞德國嚴謹
當晚,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在施特勞斯的名曲《唐璜》中拉開序幕。不少細心的樂迷發現該樂團的擺位明顯與眾不同,不僅將一提琴、二提琴分放兩邊,連圓號、定音鼓,甚至是低音提琴的擺位都與眾不同,被一些資深樂迷稱為“進化版的德式布局”。由此帶來的音效也更為震撼,不僅讓各個聲部的層次感更加分明,音色更加出彩,張弛有度的表演形式也被當晚的觀眾津津樂道。
由于指揮迪尼弗對法國音樂和德彪西風格的熱愛,也讓他在指揮時更注重音色的平衡,以及演出效果的通透和透明。上半場演奏的弗朗西斯·普朗克的《母鹿組曲》這部作品是根據普朗克1940 年所作舞劇《母鹿》的音樂選編而成。原舞劇表現盛夏午后三個男青年和十六位姑娘在一起聚會和舞蹈的情景。作品中不同聲部的獨奏充分展示了每一位樂手非同凡響的實力。15分鐘的作品明快雅致,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聽覺享受。
法國實力鋼琴家薩熱帶來的舒曼《鋼琴協奏曲》以及下半場柏遼茲《幻想交響曲》兩部浪漫主義時期的偉大作品,將現場觀眾帶回到浪漫的歐洲大陸。《幻想交響曲》是交響標題音樂的啟蒙之作,它那新穎的形式和音樂技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斯圖加特廣播樂團在該曲演奏中以純凈、清澈的音色,展現出一種別樣的韻味,令人回味無窮。這一首并非人盡皆知的法式交響曲,很多樂迷還有所疑慮,但當晚迪尼弗和樂團賦予這首交響曲以德國式的生命力,不僅演繹出大氣磅礴之感,還將法國浪漫樂派的魅力完整展現。無論是第二樂章《舞會》中讓人想起翩翩起舞的圓舞曲因素,還是在第五樂章《女巫的安息日》中,弦樂與管樂的相映成趣,精彩的演繹讓不少樂迷忍不住站起來鼓掌。
當然,來到中國演出的國外樂團免不了給中國的樂迷們送上“福利”。在返場之時,樂團就帶來了重新編曲后的《茉莉花》。不同于以往民樂的演出方式,德國式的演繹少了中國江南式的情懷,多了德奧式的優雅,讓不少樂迷直言回味無窮。
聽眾反響熱烈 直言音色優美
在這場音樂會現場的聽眾中,有懷孕的媽媽想讓腹中寶寶接受音樂胎教的,也有帶著孩子一起來接受熏陶的父母,還有想給父母帶來驚喜的兒女……他們都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劉小姐就直言自己對當晚的管樂演奏印象深刻,水平明顯勝于大多數來此演出過的團體。同樣對古典音樂有研究的陳先生對當晚每一種樂器與整個樂團之間的契合度印象深刻:“尤其是《母鹿組曲》,這部富有歌唱性的作品,讓每一種樂器的配合成為一段錯落有致的合唱,讓每一種樂器的音色都得到了純凈的呈現?!?/p>
林女士帶著孩子一起來聽音樂會,看著平?;顫姷暮⒆右材馨察o地聽完整場音樂會,林女士把這歸功于樂團在情感的交流方面特別在行,她說:“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幻想交響曲》的最后一個樂章,從寂靜到不安,再到激昂,我的情緒完全隨著樂曲波動,感覺自己跟隨著樂曲里的主人公一起經歷感情的起起伏伏?!?/p>
本場音樂會后,夏季演出季中另外一支世界級交響樂團——同樣來自德國的慕尼黑愛樂樂團,于4月24日在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的帶領下首次在國家大劇院獻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