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音樂孔子學院音樂節(jié),也是音樂孔子學院的啟動儀式系列活動今年在丹麥舉辦,同時在儀式當中還啟動了一個面向國外著名作曲家和青年作曲家的作曲比賽儀式。在音樂節(jié)期間,除了精彩的音樂會之外,還要舉辦8件民族樂器的大師班活動。
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于2012年6月在丹麥揭牌。在揭牌近10個月后,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迎來了最重要的第一年。隨著時間的逼近,位于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的一間小辦公室里,音樂孔子學院辦公室主任劉月寧教授和她的工作伙伴張樂心博士越來越忙,卻有著創(chuàng)業(yè)般的快樂。談起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音樂孔子學院,她們口中最頻繁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詞是“好好做”、“慢慢來”。
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坐標”
音樂孔子學院是2012年6月,經(jīng)國家漢辦批準,中央音樂學院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合作建立。學院設立于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是全球第一所以教授、宣傳和展示中國音樂文化為核心內(nèi)容的孔子學院。
為什么會設立音樂孔子學院,首先還得追溯到圣賢孔子。“孔子是很喜歡音樂的,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音樂家。他不僅懂得聲樂韻律,而且會彈古琴、吹笛、吹簫,他的音樂思想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劉月寧表示。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是孔子的一個著名觀點。詩書禮樂,不僅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也是中華文明的源泉。孔子學院作為傳播中華文化與國學的機構(gòu),當然不能缺少中國音樂。
音樂孔子學院豐富了孔子學院的內(nèi)涵。正如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院長特爾·克拉魯普所說:“音樂孔子學院是中歐傳統(tǒng)音樂互動的平臺,希望能夠發(fā)揚孔子學院的優(yōu)勢,在不同的文化和交流中探索音樂的奧妙”,劉月寧也希望音樂孔子學院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坐標”,不論對于中國民樂的發(fā)展,還是開辟新的就業(yè)渠道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她表示:“我相信以音樂為特色的孔子學院會比語言更容易讓世界人民接受。因為音樂沒有國界。”
尋找中國音樂的世界知音
世界范圍內(nèi)對中國音樂感興趣并且想學習的人越來越多,這也是音樂孔子學院成立的推動力。劉月寧常年在國外演出,十幾年前,外國人看完演出后會問她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但這十年間,大家會先問她是不是中國人,對她的樂器和演奏方法有濃厚的興趣。
匈牙利的曉峰,是劉月寧2006年在匈牙利做訪問學者期間收的“徒弟”。曉峰熱愛中國文化,不僅做了一個中文廣播電臺,還組成一支中國民樂室內(nèi)樂隊。從揚琴到古琴,從笛子到二胡……劉月寧從最基本的調(diào)弦教起,有時甚至是邊學邊教。
“當時,我就恨不得把自己會的全教給他們。從那時起,我知道自己不僅僅是一個音樂老師,還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劉月寧說。
美國瓦索普萊爾大學音樂系教授丹尼斯曾經(jīng)為該校孔子學院的祭孔音樂做編曲。每當演奏這首樂曲,丹尼斯總會說:“這首樂曲聽起來雖然沒有西方音樂嚴格的樂章形式,卻有一種內(nèi)在的邏輯和規(guī)律。”丹尼斯可能不知道孔子說過“隨心所欲不逾矩”,但他通過祭孔音樂領(lǐng)會到了這層含義,領(lǐng)悟到了中國藝術(shù)的“寫意”境界,他也成為劉月寧心中的“美國知音”。
“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外國朋友們一起分享中國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我覺得這是一個總目標,我們會分不同階段穩(wěn)步推進此項工作,把音樂孔子學院建成植根于丹麥、輻射歐洲的中國音樂中心。”劉月寧表示。
面向三類人群 不會硬性教授
據(jù)音樂孔子學院辦公室項目主管張樂心博士介紹,音樂孔子學院主要面向三類人群:一是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將中國音樂的課程注入學院的教學體系中;二是招收當?shù)啬酥林苓厙抑髁魃鐣恍酆没蛘呤菍χ袊魳犯信d趣的普通大眾;三是所在國的華人、華僑同胞。
音樂孔子學院的主要活動包括為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開設與中國音樂相關(guān)的、程度較高的學分課程;為學院所在社區(qū)的普通居民和中小學生開設普及性的音樂體驗課程;組織各種形式的以中國音樂為主題的展覽、講座、演出活動;還將在積累大量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開發(fā)適用于外國人學中國音樂的教材和普及性讀物,并進行與中外文化交流相關(guān)的研究活動。“我們不會硬性地教授,他們喜歡哪種樂器或者哪種表現(xiàn)形式,我們會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來幫助他們了解、學習和理解中國音樂文化。”劉月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