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披露的信息應該讓我們這些與美國的醫療體系相關的人就我們所從事的行業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它在何種程度上正在演變成一個犯罪系統?
我不是在說那些觸犯聯邦或是州級法規的行為, 比如醫療或藥物方面的欺詐,盡管這個意義上的犯罪確實存在。我要說的是對于醫生這一“天職”之倫理標準的違背。
醫療體系的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給人提供幫助,而不是協助醫療的提供者達到致富的目的。但是隨著醫療費用的上漲,這個行業開始變得不像是幫助人,而更像是劫道的。醫療提供者——醫院、醫生、醫學院、制藥公司以及醫療設備生產商——正是其中的獲益者。
最近有一系列出版物報道了享受美國醫療所需的高昂費用。三月份,《時代》雜志發表的封面文章揭露了駭人聽聞的醫療費用,從花108美元買瓶抗菌素——實際就是我小時候一擦傷我媽就從CVS藥品零售店花5美元買的那種藥膏——到消化不良導致胸痛就得花21000美元在急診室呆上三個小時等待觀察。
當然,醫保系統可不會這么看——它會自行定價。私營保險業主則會與之協商折扣問題。因此,實際上沒有人按照這個數額支付。
沒有投保的人也許會接受這個方案。他們大多是些失業的年輕人,所受教育程度也不高。所以巨額的醫療賬單就落到了這些最沒有支付能力的人頭上。
這在何種程度上不是犯罪呢?
想想最近醫療系統的另外一項變動:醫院開始大規模收納私人執業者。這或許是件好事,可以讓你的主治大夫分享醫療記錄,以便了解你的心血管醫生都對你做了些什么。
但這可不是這項變動的主要動機。多年以來,在門診方面,醫保支付給醫院的比付給獨立執業者的要多,盡管二者所提供的是同樣的服務。額外的費用叫做設施費,意思是用于補償醫院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接收重癥患者并提供最復雜的治療。

但如今醫院開始吸納獨立執業者,什么也沒變,只是把他們稱為醫院的一部分,以便獲得更高的醫療服務率。
在北卡羅來納,杜克的醫療系統大量吸納當地的心血管執業醫生,因此在一年之內就將“院內”心血管疾病的診治率提高了68%,并將醫保費用從200美元抬高到了471美元。社區醫院的情形更加明顯?!兜し疣]報》在五月份報道稱,在一位患者的醫生被“并入”醫院之后,他在心臟應力檢測上所花的費用從之前的每年2000美元變成了明年預計8000美元。
一樣的診所,一樣的設備,一樣的醫生,但是費用卻漲了三倍。我媽可能會問:“‘社區’旁邊的‘醫院’那個詞發生什么事了”?
問題不僅在于費用,同樣關乎頻度。以結腸鏡檢測為例。有充分的證據顯示,結腸鏡檢測可以降低結腸癌導致的死亡率。專家建議大多數人充其量只需每十年做一次檢測即可。但是201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卻發現,醫保項目中包括結腸鏡檢測的人里面,有46%都會在不到七年的時間里就又重復檢測一遍。在有些胃腸病專家看來,結腸鏡檢測最主要的發現似乎就是你需要再做一次。
心臟病領域存在同樣的問題。每年都有數百萬醫保受益者回去做一次心電圖檢測。其中半數都是三年之內重復檢測??瓷先ズ芏嘈呐K病醫生確實每年都要求患者做心電圖。
最后我們還得領教增加新的醫院容積的價值所在:你增加了,他們就會來。華盛頓最近同意安裝兩臺質子束設備。有一臺已經在距離華盛頓僅四十英里的巴爾的摩落成。質子束放射確實在治療兒童腦部及脊柱腫瘤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地區每年只有大約140個類似病例。三臺設備足以覆蓋十倍于這個數目的病例。很難說明年預計會患上前列腺癌的8000人不會被迫接受質子束療法,盡管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樣做比標準的放射療法對他們更有好處。
但毫無疑問的是,它更昂貴:一臺這樣的設備所產出的利潤預計將在2019年達到每年1600萬美元。
“犯罪”這個詞可能有點重。很多人更愿意稱之為有悖常理的刺激機制所導致的問題:好人在一個糟糕的體系下工作。
我們完全有能力改善這個體系。我們可以保證每個人都能介入醫保方案之類的定價。我們可以終止“服務費”的循環流動——有了這樣的循環,醫院和醫生實施的治療越多就會賺到更多,而這將導致對患者的過度治療——而代之以常規收費。但是刺激機制永遠不可能完美。最終,社會需要個體受倫理標準的引導。而在醫療行業,這樣的標準已經變得極端低下。
我們有太多人被動接受境遇,認為它超出我們的掌控能力。美國的醫療體系需要服用的藥,或許是一份道德義憤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