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錯誤的產生引發了筆者的一些思考.
1 對命題的四種形式的理解
關于命題的四種形式的研究,湘教版教材數學選修2-1(理科)第5頁右側文字提到:我們討論的命題都是條件和結論比較明顯的命題.對于這類命題,可以改寫為“若p則q”的形式,其中的p,q表示條件或結論,只是對研究的對象提出的一個要求,
3 教學建議
(1)對于命題的四種形式,只對能寫成“若p則q”形式的命題作研究.湘教版《教師的教學用書》)教學選修2-1理科)第9頁明確要求:“會分析四種命題的相互關系”,不研究含有邏輯聯結詞“非”、“且”、“或”的命題的逆命題,否命題和逆合命題.
(2)對于命題的否定,應先對命題的構成進行判斷,先判斷其是否含有簡單邏輯聯結詞“非”、“且”、“或”,或含有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
否則將容易得出錯誤結論,例如:湘教版教材第14頁例1中,給出“命題p: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的否定為:“p?: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不平行.”這個結論是錯誤的,正如本文引例一樣,該命題可以改寫為“若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它的兩組對邊都相互平行.”其中含有全稱量詞,其命題的否定應是:“p?:存在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兩組對邊不都相互平行.”
在湘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16頁,對“命題的否定”提出要求:《課標》不要求一般的討論“命題的否定”,而要求通過具體實例體會“命題的否定”的含義;《課標》只要求能正確地對“含有一個量詞的命題”進行否定.
(3)利用集合的包含關系,來理解充分、必要條件,使得問題為直觀.但是,在教學中,要注意一
個條件和這個條件所確定的集合是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