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探究性活動是新課標提出新的學習內容.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項重要教學活動,如果沒有真正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教師會認為本部分內容可教可不教,學生會認為本部分內容可學可不學,學了中考也不一定考,而且進行初中數學探究性活動教學很費時,教師讓學生自學,這種的理解和想法是錯誤的.其實,“與時俱進地解讀教材”是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況且探究性活動內容又是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探究性活動教學值的很好研究,現把初中數學探究性活動教學的一些做法提出,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 從具體活動中獲得抽象的結論
在學習直線的性質:“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時,不輕易的提出地結論,而是設置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1 請同學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要在墻上固定一根木條,使它不能轉動.通過操作、觀察、交流,思考至少需要幾個釘子?
活動2 如圖,不共線的三點O,A,B,請同學邊作圖邊思考,經過一點O畫直線,能畫出幾條?經過不重合的兩點A,B畫直線,能畫出幾條?
經過上述活動,請同學總結并歸納得到結論: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簡述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活動3 經過三點O,A,B畫直線,能畫出幾條?
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并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對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的進行探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直線性質的理解.
活動4 討論數的立方根的特征:
設置欄目,在欄目中以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計算一些具體的正數、負數和0的立方根,通過學生討論、交流等活動,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讓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小組交流,互相補充、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歸納得出結論: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0的立方根是0.
這樣就讓學生通過探索究活動經歷了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在探究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 從具體活動中理解抽象的性質
函數圖象及性質的探究,對于一個初中生的學習來說是個挑戰,剛學習實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初步感受“數與形”可以這樣建立一一對應關系,并獲得結論:數軸上右邊的點對應的數比左邊的點對應的數大,初步認識由形直觀感知數的性質,進而學習具體的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在此基礎上設置活動如下:
分析 二次函數的解析式是2(0)yaxbx c a=++≠,要寫出解析式,需求出a,b,c的值.為此,可以由二次函數圖象上三個點的坐標,列出關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組,求出三個待定系數a,b,c.
這樣通過解方程的方法來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進而可以研究二次函數的性質.初步感受函數與方程的關系.
活動10 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內容;從全等三角形知識類比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內容;通過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研究直線的位置關系等等.
初中數學探究性活動形式,應當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也可以采用課前提出問題,在預習活動中開展探究;在探究性活動的教學中,應當以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相互交流研討,開展合作學習,還可以走向社會調查研究、拜師求教.另外,根據學校的教學設備情況,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同一個探究活動,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多種探究方案,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研究,以做到因材施教、講求實效.
總之,探究性活動教學是初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探究性活動本身也可以成為一個體系.探究性活動教學要從教材內容、教學設施、學生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由淺入深,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有計劃地進行,教師的指導也要由多到少,逐漸過渡到學生的自主探究,要重視探究性活動對學生身心發展的整體影響,使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認識以及對數學的理解和思考,對數學問題的解決等各方面都有整體的提高.把探究性活動教學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策略等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之中,讓學生能創造性地思考,真正發揮探究性活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