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NET技術框架,實現在B/S模式下的協同辦公系統,通過IE瀏覽器直接處理機關各部門以及各基層單位的工作交互,加快企業內部行政公文的流轉速度以及處理速度,從根本提高辦公的效率。
關鍵詞:.NET技術;B/S模式;協同辦公;辦公自動化系統
前言
.NET技術是指在高度分布式的互連網環境中,軟件開發簡單化的新計算平臺,提供標準的面向對象開發環境,不僅可以在本地與對象交互,還可以通過Web Service和.NET Remoting技術在遠程與對象交互。
B/S模式是指瀏覽器/服務器模式,該模式下開發的軟件只需要用戶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帶有的IE瀏覽器跟中心機房的應用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不需要安裝單獨的客戶端程序,較以往的C/S(客戶端/服務器)模式在維護性上得到了提高[1]。
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如何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各部門以及各分子公司的辦公效率,已成為各大企業研究的課題。辦公自動化系統這個從根本上實現辦公無紙化,文件電子化,流程數字化的軟件越來越多在各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得到應用。辦公需要各個地點的計算機在同一個網絡內,基于網絡的程序開發和應用最能實現該功能,.NET技術正是針對網絡環境程序開發的平臺,因此選用.NET技術開發辦公自動化系統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手段。
1 辦公自動化系統
1.1 系統建立的目的
1.1.1 實現網上協同辦公,實現公文收發管理、文件報送、工作流審批、文件分發等多種對內、對外服務功能和辦公業務的自動化,實現無紙化辦公。
1.1.2 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即時溝通平臺和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采集和累積各類信息資源并實現共享,使企業內部的協作和信息交流快捷暢通,從而降低企業員工的溝通成本,并為領導督辦、輔助決策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1.1.3 規范行政辦公和審批流程。使企業的辦公業務和管理規范化、合理化、高效化。
1.1.4 實現企業內部公告發布、企業規章制度宣傳、有關政策法規通知等功能。
1.1.5 遵循先進性、實用性、安全性、開放性與標準化等原則,保證系統建設、維護、使用的低成本、可靠性、安全性、易于維護和易于使用,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協同系統的作用,為企業全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持續發展助力。
1.2 系統開發原則
1.2.1 具備關系型數據庫的集成能力,選用SQL SERVER 2000數據庫。支持對關系型數據庫集成,可以與其他系統互換信息,可以提供決策數據參考,保證系統的外拓或兼容。
1.2.2 系統采用B/S模式,在中心機房部署服務器和應用系統,客戶端通過瀏覽器即可方便使用,只允許使用自動下載安裝客戶端組件,不采用C/S模式,盡可能降低系統的維護和使用成本。
1.2.3 在系統配置上,應能根據實際的需要建立適合本企業文件處理的工作流程,采用工作流引擎驅動的方式,實現流程運轉。
1.3 系統開發遵循標準
1.3.1 系統容量要求
用戶量:系統按照500至1500人設計,未來可擴充。
訪問量:按照高峰期并發訪問量為500至1500設計。
數據量:按照總有效容量2.0TB設計。
1.3.2 系統性能要求
響應時間:并發訪問量達到峰值的條件下,局域網內靜態頁面訪問請求平均響應時間不超過5秒,業務流程處理響應時間不超過15秒。
設備資源利用率:并發訪問量達到峰值的條件下,主機CPU、內存占用率不超過90%,平均占用率不超過70%,但是也不能低于20%。
1.3.3 系統安全要求
平臺安全:架構設計考慮安全性要求,平臺軟件達到安全設計標準。
應用安全:權限控制、身份認證、防篡改等措施完善。
數據安全:數據傳輸加密、遠程安全訪問等。
1.3.4 可管理可維護性要求
提供可以隨時對主機進行實時監控的手段或工具。
提供可以對應用程序進程實時監控的手段或工具。
對系統各個節點的數據備份要有統一的管理功能。
2 系統程序開發概述
2.1 程序開發工具
程序開發工具選用微軟Visual Studio 2003.NET。微軟Visual Studio 2003.NET是一個全新的開發環境,開發環境中有大量的工具箱和設計器,提供了WYSIWYG(所見即所得)編輯、拖放服務器控件和自動部署等功能。WEB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以利用整個平臺的靈活性和公共語言運行庫的交互性實現.NET框架類庫、消息處理和數據訪問的實現。
2.2 程序開發架構
程序采取三層結構模式即數據層、業務邏輯層、應用層。分別在項目解決方案中建立代表數據層的Data項目,代表業務邏輯層的Fulcrum項目以及代表應用層的OAWeb項目。
數據層、業務邏輯層、應用層的運轉關系采取層層數據傳遞的方式,用戶在應用層的操作界面里輸入了相關數據提交之后,數據到達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對用戶提交的數據進行加工、判斷,再將數據傳到數據層,由數據層通過編寫的與數據庫交互的程序將數據存入數據庫,或從數據庫中將數據刪除、修改。
2.3 程序開發模式
程序開發時應將每層使用頻率較高的方法和對象封裝成若干的組件,對外提供相應的組件接口,對該組件的使用,均采取調用接口的方式,而不直接調用組件里面的方法,這樣實現最大的好處就在于將程序完全對象化,從整體程序分離,如果某一部分的程序有問題,那么問題肯定出在某一組件內,因此可以迅速鎖定目標,對于開發過程中調試、排錯是十分重要的。
3 系統公文處理功能實現
3.1 工作流引擎
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核心就是任務審批的工作流,因此在開發系統時其核心任務就是如何實現工作流對象。在開發系統過程中,提出了工作流引擎這個概念。
3.2 任務處理器
任務處理器將處理每一步流程里面需要處理的業務邏輯,比如,新增了文號需要將文件字號自動加1等類似屬于業務流程處理過程中需要實現的功能。
3.3 用戶界面的開發
不管工作流引擎還是任務處理器,都是為系統內部業務控制和數據交換而設計,而作為辦公自動化系統公文處理最終是需要提供為企業內部員工使用的,因此用戶界面也是本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用戶界面集成了一個OFFICE商品化控件,用于呈現處理文件的文件內容,其他相應文件的表單屬性(標題、字號、主題詞等),通過HTML語言進行界面設計來實現,其中OFFICE控件是頁面內容的核心。
4 系統數據存取機制
4.1 ADO.NET
ADO.NET是在用于直接滿足用戶開發可伸縮應用程序需求的ADO數據訪問模型的基礎發展而來的。它是專門為WEB設計的,并且考慮了伸縮性,無狀態性和XML的問題[3]。
4.2 數據集
ADO.NET里面用得最為廣泛的應用便是數據集。數據集就是應用程序所使用數據庫里面的數據表在應用系統里面的映射。通常用在開發過程中將數據表的各字段映射到數據集的對象中,便于其他組件調用。
4.3 數據存取過程
首先將數據庫中的表映射到開發環境中,形成若干個數據集,一張數據表對應一個數據集,也可以多張數據表對應一個數據集,根據實際業務邏輯的難易程度而定。然后在系統數據層的項目Data里面建立數據存取的通用組件\"DaoObject.cs\",該組件內提供若干數據存取的方法,供其他組件調用,其中大部分方法需要的參數為數據集。最后,用戶通過操作界面,填寫或修改表單后,通過界面程序將表單內的值傳遞給該數據表映射的數據集里的相應對象,再在業務邏輯層里面的任務處理器里面,將該數據集進行封裝,傳遞到數據層\"DaoObject.cs\"組件,該組件通過執行相應的方法將該數據傳遞到所連接的數據庫,完成對目的表的增、刪、改的操作。
5 結束語
基于.NET技術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開發也有其他的實現方法,文中涉及的實現方法是從傳統的信息系統三層結構(數據層-業務邏輯層-應用層)為模板,運用.NET技術對Web應用和XML強大支持,完全采用面向對象的方式來完成系統的開發。整個系統結構清晰,代碼量相對較少,對于投入使用后的維護也比較簡便。同時,面向對象的方式為以后系統的功能擴充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可以在現有系統的基礎上將新的應用融入進來,形成一個新的應用系統。
參考文獻
[1]詹素青.基于BS模式的MIS的開發[J]. 電化教育研究,2004.
[2]何建校.基于J2EE的嵌入式工作流引擎[J]. 微計算機信息,2006.
[3]東方人華.ASP.NET數據庫開發入門與提高[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