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能表運作過程中,技術人員檢測的關鍵是突發性母線電量不平衡率,針對由于T、CT及電度表校驗持續性累積誤差而形成母線電量不平衡現象,應考慮變化規律、負荷與潮流變化三者聯系,負荷變化可以作為衡量母線電量不平衡率數值大小的前導參照標準,據此即可正確利用母線電量不平衡率來判斷表計讀數的正確性,而不是僅僅維持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在正常閾值之內,罔顧安全系統性能。
關鍵詞:母線電量;不平衡率;電量
電量管理數據是大用戶電量核算和電網經濟運行分析的核心參考數據。采用“變電站母線電量不平衡計算辦法”,能夠有效降低基本電量錄入錯誤以及由于電氣設備故障、回路線路異常造成的電量統計誤差。
1 母線電量不平衡原因進行分析
1.1 高精度電能表顯示誤差
110kv線路所配備的是具有高端科技精度智能測量的電能表,視窗顯示數據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即0.00,終端顯示值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在電度表倍率較高的前提下,顯示和傳輸數據精確度不統一,如遇穿越功率較小情況,即造成母線電量不平衡。例如:
輸入實際電量:0.1000,輸出實際電量:0.0999,倍率:396(余橋變)
母線不平衡率為:[(0.1-0.0999)×396/0.1×396]×100%=0.1%
輸入顯示電量:0.10,輸出顯示電量:0.09,倍率:396(余橋變)
母線不平衡率為:[(0.1-0.09)×396/0.02×396]×100%=10%
據以上數據技術演算,展示了在系統倍率高而負荷低的工作環境中,視窗顯示、輸出的精確數位的不平衡對母線電量不平衡的影響。針對此問題,采用間斷性記錄的方法能夠調整數據誤差,重新抄錄一般以30分鐘或1小時間隔為宜,再進一步將數據與信息采集系統對照。
1.2 計量元件誤差造成
1.2.1 計量回路PT二次電壓不等造成的誤差
若變電站采用雙母線接線方式,會出現因并行雙母線的PT的誤差與二次負荷誤差不在標準范圍內而形成的PT二次電壓數值不等現象,微小差值也可造成母線電量不平衡。造成此種不平衡現象的關鍵是負荷潮流的流向,而與負荷大小值沒有關聯。
母線電量不平衡還可能是由于計量回路PT二次電壓不等造成的,解決方法是即時監控母線負荷潮流與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兩方面的情況及數據,檢測雙母線PT二次電壓差的上下浮動情況,穩固PT二次端子,否則會因形成電阻造成計量回路二次電壓計量誤差;進行PT二次負荷接入工作時,要采用標準規定的截面的二次線,控制負荷參數對等是保證數據誤差較小的前提,在實際的運行作業過程中,監測雙母線負荷電量變化。
1.2.2 電度表校驗誤差造成的母線電量不平衡
不同的電能表校驗標準不一,就電能表而言,主副關口在±0.5%以內;針對供電公司DS、DT系列內部計量電能表要在±1%以內,而SL7000校驗精度更高。設配更新較落后的變電站,有少數的三星、華立關口表,其余多以DS、DT系列電能表應用的較為普遍,這就加大課校驗誤差,另外,安裝位置和系統負荷潮流也是影響母線電量不平衡率的雙重因素。
1.2.3 計量回路相關設備超差
電能表、電流和電壓互感器是組成計量回路的核心設備,其誤差超差會導致基本電器設備的絕緣性能降低。因設備問題所造成的母線電量不平衡問題也在實際情況中占很大比重,這就要求技術人員及時更新設備監控數據,監測電氣設備的運轉性能,做好周期檢測和更換工作。
1.3 人為誤差
供電公司對運行技術人員素質要求的提升提高了電量記錄和計算的精確度,抄錄工作的質量是由熟練程度和技術技能所決定的,但由于人主觀能動性、思維習慣的多方差異造成了不可抗拒性的誤差,但僅影響到母線電量日不平衡率,對周、月計算量影響甚微。針對人為造成的誤差,應對錄入順序和作業時間進行規范,保證日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在規定標準內浮動,及時更新信息采集技術而減少人為所造成的誤差。
2 母線電量不平衡原因的查找方法
處理變電站母線電量不平衡現象要先排查基本的計算錯誤,變電站基本的計算方式是通過已寫定的公式在Excel數據處理程序中實現,但數據、公式在引用的過程中會出現改變造成的錯誤,應核對或者手算。第二是排除排除人員抄錄錯誤,采用先進的信息采集系統,根據所提供的數據和母線不平衡報表進行核對。計量表倍率也是可預見的影響因素,因此應對倍率參數必須與現場實時對應,及時更新。在維護、檢測、清掃儀器設備的過程中可能碰觸二次線、二次端子,所以要進行測量、加固、異常排查工作。檢查排除二次回路相關設備異常,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對比法
一般關口表分為主、副兩種,兩塊表的讀數可作為對照參考的對象進行相互校驗,以保證關口表讀數的準確度,但不能據此排除二次回路異常。若出現主副表數據不同,應分別計算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尋找故障所在。DS、DT系列表可采用與負荷相近一日電量進行比較,檢查有無明顯變化,也可查詢供電公司所管線路,對側電量進行比較。
2.2 分時分析法
母線電量不平衡率超標情況會集中出現在某集中的時段,調取該段時間內基本數據作為參考樣本能夠縮短排查時間、節省成本。在計算總結時可將每月的監測分為具體的時段統計母線電量不平衡率。以母線電量平衡的時段作為中間點,或向前至統計月的第一天,或者向后退至統計的最后一天,所取的數據區域即母線電量不平衡率超標的樣本區間,據此再進行研究分析,能夠有效減少排查工作量、提高數據分析效率和及時排除設備、人為造成的錯誤。
2.3 趨勢化比對分析
單條線路以及變電站整體線路均可以月為單位繪制供入、供出電量線型統計圖,進而對比相鄰月份的曲線圖,憑此估量全站或單條線路的電量不平衡率是否超標,此方法尤其適用于母線電量不平衡率異常勘察,前提是在變電站綜合系統運轉正常的工作環境下,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借綜合數據進行對比。
2.4 分割法
若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偏高,則須使用分割法逐步檢測。改變甲、乙并行的雙母線合并計算電量的統計方式,以單行母線為單位,分別計算母線電量不平衡率,誤差大的母線即使故障表所在;檢測存在異常問題的母線連接的變壓器輸入、輸出的電量平衡,排除變壓器電能表故障;排除可能干擾和線路設備故障后,可憑借上述三步驟的具體操作對母線系統線路進行仔細篩查,尋找異常電能表。若變電站是多臺主變壓器并行的復雜線路系統,可先對全站電量變化進行統計,平衡率不超過2%可以視為站內聯絡電能表精準度在技術要求范圍內,超過時要排查主變高、中、低壓側電度表,母聯電度表是否有異。
3 結束語
據上述分析變電站母線電量不平衡率產生原因及排查方法,首先應減少人為誤差及失誤,進而檢查電能表以及線路設備。對變電站母線電量不平衡率的監控不僅僅是對技術人員工作質量的考量,而是為了依照精確的數據分析從源頭排查安全隱患,反之利用母線電量不平衡率還能判斷表計讀數的正確性,維持變電站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樊建憲,趙建宏.“對分法”在計算母線電量不平衡率中的應用[J].山西電力,2003(3).
[2]盧運培,李東江,靳昭平.母線電量不平衡率的智能監測[J].華中電力,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