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為了更好的保證企業可以正常有序的運轉,在企業發展中實行內部控制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內部控制可以更好的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監督,同時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也能更好的進行監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會計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會計工作逐漸實現了電算化,在電算化模式下,內部控制制度也要相應的發生改變,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影響
在企業中實行會計電算化是企業會計工作的重大突破,同時對企業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可以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在工作效率方面也能得到提高。會計電算化的實施,使得會計信息在處理方面的時間得到了縮短,同時會計信息準確性也得到了提高。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非常有幫助,同時在加強內部控制方面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1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內部控制的影響
1.1 內部控制范圍得到了擴大
傳統的會計工作方式是手工進行記賬的,這種記賬的方式在工作中要將票據進行傳遞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而且在每個環節中都是有固定的操作人員,這樣在進行內部控制的時候,只要在每個特定的點上進行控制即可,這樣就可以實現內部控制工作。但是實行了會計電算化工作以后,在內部控制的范圍上進行了擴大,而且操作的程序也是非常復雜的,很多的會計信息要進行傳遞,同時會計信息在資源方面實現了共享,這樣就使得電算化的覆蓋范圍得到了擴大。會計電算化在實施的過程中要進行數據的輸入控制,與此同時要對網絡運行環境進行控制,同時對軟硬件也要進行控制,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數據的輸入,這些都是增加內部控制工作量的表現,同時也擴大了內部控制的范圍。
1.2 內部控制制度發生了改變
在實行了會計電算化以后,企業中原有的組織體系也發生了變化,很多的工作職能在設置方面相互牽制的關系也受到了破壞,這樣就使得在實行了電算化工作以后,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更加的細致,在分工方面也更加的細化,使得企業內部的制度出現了重新制定的情況。在會計電算化背景下,企業的制度更加符合實際的情況,同時在內部控制方面也能更加實現相互之間的牽制。
1.3 會計資料的存儲方式的變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企業在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以后,數據的保存工作更加的先進,這樣就改變了傳統的保存形式,傳統的會計資料保存是以紙質的形式體現的,在保存中對錯誤的更改和保存的完整度是可以直觀的反映的。但是在實行電算化工作方式以后,對數據進行保存的時候,都是將數據在磁性介質上進行保存的,對數據進行更改和輸入都是要經過計算機來進行的,這樣在內部控制時可以將原來的對賬本進行控制,轉變成現在的對操作人員進行控制,在電算化模式下,對數據進行更改只能是相關的操作人員。
1.4 內部控制的形式和重點發生了變化
在以前的內部控制時,要對會計核算和會計人員進行控制,對核算的方式和人員進行控制,就能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是在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以后,所有的會計處理工作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的,這樣在進行內部控制的時候,只要對計算機的系統程序進行控制即可,保證系統程序是沒有錯誤的,就可以保證整個核算和匯總環節中不會出現差錯。對計算機進行控制,在方式上更加的可靠,同時在進行控制的時候,也能做到更加的嚴格,電算化控制形式下,實現了由原有的對人員核算進行控制轉變到對輸入環節進行控制。
2 建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電算化下使用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已經無法滿足會計工作的發展,同時對企業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更好的保證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將會計內部控制工作要求不斷的提高。為了更好的發展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一定要建立一套與之配合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證電算化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同時對系統中出現的問題也能更好的進行解決。
2.1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控制
會計電算化系統在進行開發的時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企業要想實現電算化會計先要對整個企業的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對可行性進行分析,在經濟上、技術上和相關的組織管理方式上都要進行分析。在進行分析的時候要使用專業的團隊來開展工作,這樣對企業的情況能夠更加客觀的掌握,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實現企業的變革。會計電算化對企業的經營有著很大的影響,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經濟決策正確與否,這樣就使得企業在開發會計電算化以前一定要進行非常認真的研究,同時在決定的時候要非常的慎重。會計電算化實施以后,企業的會計工作模式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會計人員的工作方式也要進行調整,很多的企業在實行會計電算化以后,會計人員的工作方式并沒有出現過多的調整,這樣對于電算化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會計人員要了解操作系統,并且要能夠熟練的掌握,同時對網絡的運作方法也要了解。企業在電算化軟件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軟件,這樣才能夠使企業的會計工作更加的規范,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電算化在企業中可以采用逐步應用的方式,先進行試運營,這樣對電算化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及時進行解決。
2.2 組織機構控制
企業在實行會計電算化以后,組織機構和崗位分工都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和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這樣也是體現出來了會計電算化的內部牽制制度。會計電算化對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同時對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業務處理范圍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樣就使得各個部門在工作中,要做好各自的工作。
2.3 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是通過制定和執行操作規則來實現的。操作規則主要包括計算機操作規則、操作運行規則、用機時問記錄規則、控制臺記錄規則、機房守則、應急措施和安全規則等。其目的是通過規范計算機來保證會計信息處理的高質量,減少產生差錯和未經批準而使用程序、文件的機會。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安全、完整和保密,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上機管理制度。
2.4 輸入、處理和輸出控制
輸入、處理和輸出是電算化會計的三個主要步驟,通過這三個步驟,有效的執行會計工作。其中的輸入環節是保證整個系統能夠正常有序運行的前提條件,只有保證輸入信息的準確性才能夠保證后續環節的準確性,所以要對輸入環節有效控制。數據的處理是對于輸入的信息通過電腦程序對其進行控制處理,對這個環節的控制要保證數據的有效性,通常情況下都是自動控制的。
3 結束語
會計信息系統在不斷的發展中,都是有一套科學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持的。會計電算化是社會大生產和新技術革命下的產物,是會計發展史上的重大變革,對企業的發展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為了更好的發展企業,一定要在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同時,建立與之配套的內部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李慧文.電算化信息系統下的會計控制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0(4).
[2]王修靈.強化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策略分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0(2).
[3]許開瑞.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設計之我見[J].會計師,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