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應急通信保障工作日益規范化、常態化,對保障工作的要求和保障難度也不斷增加。隨著我國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深入,在指揮層級、設備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存在問題。本文明確了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的工作職能及目標和意義,指出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入剖析,并給出了相應優化方案。為更好的建設我國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提供了合理的參考建議,對我國的消防通信領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滅火救援;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優化
1 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
1.1 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的職能
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應能夠保障在遇有突發災害事故時應急通信的快速開通,及時建立起現場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圖像、語音、數據等綜合信息的實時傳輸通道,實現跨區域、跨行業和跨部門的信息資源、物資資源、處理調度資源和通訊資源的實時調度指揮決策,及時部署、調整戰斗力量,為各級消防部隊完成應急救援處置任務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的通信保障。
1.2 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的目標
第一,應急性要求。能為處置突發事件組建應急通信網;能為自然災害或突發技術故障造成大范圍通信中斷時提供臨時替代和補充通信手段;能為重要的臨時現場指揮調度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第二,聯動性要求。能與城市應急聯動相關部門、公安指揮巾心、滅火救援有關單位保持滅火救援聯合作戰通信。第三,可靠性要求。在無線電通信盲區,能采用通信中轉臺、衛星電話、公眾移動電話等技術裝備,保證現場通信不間斷。第四,穩定性要求。能在災害現場建立臨時無線數據網,能建立災害現場與消防通信指揮間的無線數據通信線路。第五,整合性要求。應急通信不能僅僅依托于某種單一的通信方式,必須是多種通信方式相結合并互為補充。
1.3 加強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設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當前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環境越來越復雜,重大特大惡性災害事故及突發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滅火救援人員需要利用各類通信手段通報險情和指揮救援。在滅火救援現場,如果通信不暢。勢必會大大延緩工作進度,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加強我國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 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現存的問題
2.1 通信指揮層次混亂
在較大或特殊的火災撲救、搶險救援中由于現場情況錯綜復雜、瞬息萬變,參戰力量調動頻繁,會有多個單位參戰和多層次的滅火組織指揮。盡管消防部隊明確了無線通信三級組網形式,但在實際運用中都未真正實現過無線三級組網,普遍存在無線通信單一的問題。
2.2 設備配備參差不齊
近年來,雖然消防部隊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從實際情況看,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通信裝備的配備情況仍有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消防應急通信設備及技術有待提升。許多的消防隊伍主要依靠無線常規通信對講機和少有的衛星電話,覆蓋范圍小,通信存在盲區,缺乏像動中通、靜中通等衛星通信設備,缺乏數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設備,缺乏圖像傳輸、會商、定位設備。二是消防應急通信設備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在任務急、準備時間短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難以將通信器材備齊,特別是像發電機等配套器材。器材配備也缺乏統一性,如無線通訊設備型號、頻率不一致。三是應急通信設備保養情況差。由于平時的維護保養不到位,造成設備老化,另外很多的無線通信設備的天線、接口和按鍵等關鍵部位維護不好,造成設備通信功能不正常。
2.3 隊伍建設結構失衡
首先,消防應急通信機構不健全。相當多的支隊級單位沒有正規的通信機構,人員結構不穩定,素質不高、業務不強、技術不精,日常事務性過多,鉆研技術時間少。很多消防支隊只有士官和義務兵負責通信保障,基層大中隊通信員不固定、人員更換勤,很多還是由新兵和合同制隊員擔任,人員流動性大,一旦更換人員,由于通信知識的缺乏,通信設備維護管理使用不當,容易造成配件損壞、電池失效無法充電等現象,給執勤備戰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通信業務培訓力度不夠,通信運用水平不高。當前,消防通信業務培訓組織不力、培訓方法單調,主要是一些消防通信業務理論知識和通信規章制度培訓,針對性、實用性不強,在實際滅火救援中運用效果并不理想,基層中隊主要由通信員來負責通信器材的維護保養,由于通信知識的缺乏,管理和使用不當,往往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
3 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的優化方案
3.1 加強通信網絡組網技術
貫徹落實通信網絡組網。在滅火救援過程中,由于現場環境惡劣,加上救援隊伍的機動性等因素,決定了救援現場應采用以無線通信為主的多樣通信方式,消防部隊應按照《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計規范》(GB50313-2000)和《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401-2007)的要求,逐步完善無線常規網、衛星電話、海事衛星應急終端設備、3G無線上網系統、GPS和相關的附屬設備。
實現對網絡組網的管理控制。在災害現場設置消防應急通信組網管理平臺,配置消防通信指揮車,整合消防無線通信資源,實現多種網絡、多種通信技術系統接入和集中管理控制,實現災害現場多種并行的無線通信組網技術系統互連互通和現場通信網絡動態調整。運用扁平化通信網絡架構。建立集中的消防信息處理中心和智能化的作戰指揮系統,形成專業處置、快速反應、部門聯動、協同作戰,信息共享的科學調度指揮體系。加強不同部門橫向聯動調度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重視組網設備的維護保養。通信設備的維護保養應指定專人負責,嚴格按照維護規程來實施,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確保通信設備的維護保養措施落實到位。通過不斷地改善應急通信技術裝備,加大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投入和通信裝備投人。
3.2 完善滅火救援通信指揮的預案機制
通信保障預案是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基本依據,通信保障預案要明確通信任務、通信聯絡方式、通信點的數量、通信紀律等。明確電臺代號、呼號、頻率、使用時間等。應急通信保障主要針對緊急事件,緊急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具有突發、緊急、周期短和時間、地點、事件類型不確定等特點。因此,消防部隊要根據緊急事件的特點制定符合政府應急保障總體預案要求的應急通信保障預案,并適時開展演練,加強日常訓練。
3.3 改革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
對人才的培養不可忽視,可在日常工作中采取集中培訓、參加社會教育等方式。以提高設備操作技能、分析判斷和處置故障能力、組建應急通信網絡為重點,積極組織開展培訓工作。為指揮通信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提高消防部隊應對突發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和搶險救援能力。
4 結束語
為各級消防部隊完成應急救援處置任務提供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的通信保障是滅火救援現場通信保障體系的首要職能,并且需要達到應急性、聯動性、可靠性、穩定性、整合性這五個目標。通信指揮層次混亂、設備配備參差不齊、隊伍建設結構失衡是制約通信保障體系發展的問題。基于現存問題,消防部隊應加強通信網絡組網技術、完善滅火救援通信指揮的預案機制,改革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達到優化的目的。從而提高我國滅火救援通信保障體系效率和質量,使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證,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文棟,方江敏.城市重大事故應急處置方法探討[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9.
[2]田杰.新形勢下全面提升消防部隊應急搶險救援能力的思考[J].安防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