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由于工業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使環境受到了較大的破壞。全球氣候普遍變暖,嚴重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森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分析了當前氣候變化對森林系統的影響,并進一步對森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饋機制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森林生態系統;氣候變化;碳循環
前言
目前全球變暖已是人們共識的一個問題,人們已開始接受溫室效應的存在,氣候的變化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但我們還應尋找積極的因素,使氣候的變化盡可能的在我們的掌控之內。森林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其屬于地球生物圈的重要部分,其對環境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森林中的樹木通過光合作用有效的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能夠有效的減緩氣候變化的程度。森林的生存與氣候的關系十分密切,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會根據氣候條件分布于不同的地區,一旦氣候發生變化,會導致森林中的植被都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從而制定出具體的對策和機制,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1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
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氣候變化進行預測,其結果也大致相同,即全球的氣溫在不斷的上升,氣候帶開始向極地方向位移,最低溫度的增幅較快,降雨量總體上有所增加,但降雨的格局發生了變化,以上種種情況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1.1 氣候變化對森林類型分布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森林呈現多類型的分布,這主要是由于森林中的植被需要在適宜的氣候下生存,所以氣候是決定森林類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所以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與森林分布的變化分析也是針對于這一點進行,目前的氣候與森林分布圖與未來預測的氣候變化與未來的森林分布圖進行相互比較,就很清晰的發現氣候變化的情況對森林類型的分布的影響。在某一項預測中,是通過模型來對這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預測的,當未來氣候發生變化時,森林類型的分布將會發生較大的轉移,例多會從寒帶變為寒溫帶,寒溫帶會變為暖溫帶等等,由于氣候的變暖,寒溫帶和熱帶森林的面積則會有較大程度的增加。北方森林面積則會減少,而北方森林中的一些珍貴樹種及頻危樹種則會有所減少,而相應的一些樹種其所適宜的面積則會有所增加,同時在氣候變暖的不斷影響下,一些地帶界限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
1.2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組成的影響
在一個森林中包含有眾多的物種,這些物種的生存都需要通過溫度、水分、物候、日照和光強的變化來實現,這樣在這些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會使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組成受到較大的影響。而且這些物種盡管都生存在同樣的氣候條件下,但其各自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則是不同的,所以當氣候發生變化時,會有一些物種因無法適應而退出,而一些新的物種則會侵到這個生態系統當中,使原有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組成發生變化。因此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會打破有生態系統的平衡性,使一些物種發生遷移或是滅絕,使森林的生態功能受到較大的影響。
1.3 氣候變化對森林生產力的影響
目前我國對于樹木的生長狀況和生態功能的發揮水平都是通過森林生產力來衡量的,森林生態力作為一項重要的衡量指標,所以在對未來氣候變化對森林生產力的影響上通過建立生產力模型來進行預測,從模型預測可以看出,在氣候變化后,我國的森林生產力從東南向西北將會呈現遞增的趨勢,而且在氣候變化影響下,樹種變化也較大,其中會以興安落中松其增益為最大,其他一些則為次之。
1.4 氣候變化對森林災害的影響
隨著氣候的不斷變暖,使水熱區域分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溫度的升高,可以使植被的生長季節得以延長,對森林生產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氣候的變化也會導致在春季時倒春寒嚴重,從而發生凍害的可能性要大;另外,氣溫的上升,也會導致蒸發量增大,容易發生旱災,而一旦出現旱情,則會導致森林火災的系數上升,不利于森林防火。同時氣候的變化,會使降水的分配產生一定的變化,這樣在一些地方雪災的發生機率則會提高。
2 森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饋機制
森林生態系統能夠改變區域小氣候,減少地面長波輻射對大氣的增溫效應。更值得注意的是森林大量吸收大氣中的二氣化碳,成為巨大的碳匯,在全球碳循環與平衡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減緩全球變暖、發展低碳經濟作出重要的貢獻。目前森林碳儲量約占全球植被碳儲量的86%以上。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與碳蓄積在全球陸地碳循環和氣候變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森林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相比,其面積最大,生產力和生物量累積最高。森林在吸收碳的同時也釋放出碳,毀林是碳釋放的主要原因。我國森林覆蓋率從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森林的碳匯功能顯著增強。
2.1 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起步較晚,與國外研究相比還存在差距,表現在野外試驗有限、布點密度不足、數據積累時間短、多停留在靜態模型上。因此我國森林碳循環研究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模擬人為活動的影響,一方面分析人為破壞森林生態系統的因素,另一方面分析人類管理或復原森林生態系統的因素;二是充分考慮森林生態系統的代表性和特殊性,有規劃地增加野外觀測點,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和方法多尺度研究,為模型構建和運行提供工具和數據;三是注重動態模型發展,重視機理研究,碳循環模型與氣候模型相結合,研究氣候變化對碳循環的影響及森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饋機制,為我國制定溫室氣體排放政策提供理論基礎和依據。
2.2 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組成越豐富,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好,抗干擾能力越強。森林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有較強的自適應性,能夠在一定變化范圍穩定,對氣候變化有相對滯后的特點。然而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不容忽視,掌握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規律是合理保護、管理、恢復生態系統的關鍵,所以應該加快科研步伐,揭示未來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直接和潛在影響;提前預防,保護瀕危物種,防止有害物種入侵;因地制宜,以恢復為主,建立和保護可以持續發展的森林生態系統;掌握氣候變化對物候的擾動,加強對災害(雪災、火災、凍害、病蟲害)預測預報能力,合理預防。
3 結束語
林業作為我國的重要支柱性產業,隨著人們對生態系統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林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所以在當前需要國家和政府加大對林業的扶持力度,有效的增加森林的面積,加強林業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同時開始著力于發展生態林,從而有效的降低氣候的變化,保證生態系統的安全,促進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德應,郭泉水,閻洪.氣候變化對中國森林影響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趙宗慈.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對中國的影響[M].1992.
[3]劉世榮,郭泉水,王兵.中國森林生產力對氣候變化響應的預測研究[J].生態學報,1998,18(5):17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