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綜述中藥美容保健品的藥效學指標與測定方法研究進展。[方法]查閱近年來相關文獻,并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藥效學指標包括:抗氧化實驗指標、內分泌功能檢測指標、免疫功能檢測指標、補血藥理實驗指標、抗菌抗炎抗病毒試驗、皮膚止癢試驗等,有的實驗指標則通用,可根據新產品功能與主治特點來加以選擇。[結論]中藥美容保健品的藥效學測定方法還需進一步探尋,以更加深入了解中藥美容保健品的藥效學指標。
關鍵詞:中藥美容保健品;藥效學指標;測定方法;進展
我國是研究美容抗衰老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中醫藥學家和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在延緩皮膚衰老、美化容顏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醫學美容保健體系。其中中藥美容保健品是這一傳統醫學寶庫中最為引人注目。我們在參閱大量的醫藥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長期從事中藥新藥與美容保健品的開發經驗,綜述了中藥美容保健品的藥效學指標與測定方法研究進展,旨在為我國的中藥美容保健品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路與方法。
1 中藥美容保健品的定義
美容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重要治療工具[1-2],備受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的推崇。目前,中藥美容在傳統醫學中占有舉足頭重的地位,這也是我們今天研究和開發中藥美容保健品的取之不盡的源泉。所謂美容中藥是指用來調整臟腑功能,美化肌膚,延緩皮膚老化的藥物[3]。從廣義上講,美容中藥主要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藥物,當然也包括食物。中藥美容保健品,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先進的制備工藝技術研制而 成的美容保健制劑。
2 中藥美容保健品的主要藥效學指標與測定方法
2.1 抗氧化實驗指標
自由基導致脂質過氧化,引起細胞破裂和進行性病變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因此,自由基學說已被公認為人類衰老機制現代理論中具有代表性的學說之一。
2.1.1 抗氧化酶活性的測定
常用鄰苯三酚法,即在堿性條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釋放出O2-,生成帶色的中間產物,其反應開始后溶液先變成黃棕色,幾分鐘后遂轉綠,幾小時后又轉變為黃色。中間產物在420nm時有強烈的光吸收,在有SOD存在時,由于它能催化O2-與H+結合生成O2和H2O2,從而阻止了中間產物的積累,因此通過計算就可求出SOD的活性。
2.1.2 老化代謝產物測定
(1)過氧化脂質(LPO)測定
LPO含量測定,是國際上公認的看衰老指標之一,也是研究美容抗衰老藥物作用機制的主要檢測指標。主要檢測方法為熒光法,即LPO的二級分解產物丙二醛與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此紅色化合物是熒光性物質。四乙氧基丙烷與LPO在同一條件下能進行化學反應產生丙二醛,因此用四乙氧基丙烷作為標準物質。
(2)脂褐素(LF)的測定
目前,脂褐素已被公認為生物衰老及皮膚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許多養顏法藥物如菟絲子、玉竹、黃精、何首烏、五味子等均具有清除自由基、減少組織細胞內脂褐素含量的作用。脂褐素的測定方法主要有熒光法,即待測樣品中的脂褐素經有機溶劑提取后,其提取物在360nm波長激發下,于發射波長450nm處可測得其熒光。以硫酸奎寧作為熒光相對強度的標準,從而計算出樣品所含脂褐素的熒光單位數。
2.1.3 膠原蛋白和羥脯氨酸(Hyp)的測定
美容中藥及方劑具有抗老防皺、增加皮膚彈性的作用,應用膠原蛋白等指標,從而證明美容中藥的作用機理。一般采用P-DMAB比色法,即將待測樣品加酸,在高溫下水解,可使結合狀態的羥脯氨酸游離,用氯胺T法將其氧化而形成吡咯環的氧化物,然后用過氯酸終止氧化,以對二甲氨基甲醛作為顯色劑,生成紫色化合物,于562nm處進行比色測定。
2.1.4 酪氨酸酶活性測定
據研究,許多美容中藥對酪氨酸酶活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如川芎、防風、葉本、獨活、柴胡、白芷、當歸、烏梅、楂皮、蔓荊子、白頭翁、附子、大黃、益母草、皂莢、黃連以及有效成分大黃素等,其抑制率在60%-100%之間。而某些中藥如補骨脂及制劑則能提高人體內酪氨酸酶的活性,促進黑色素的合成,從而能有效的治療白癜風。一般采用比色法,即酪氨酸酶的化學本質是銅蛋白,其酶蛋白借巰基與銅離子結合,從而催化多巴及5-s-半胱氨酸生成黑色豎。其生成量大小與酶活力的大小呈正比。
2.2 內分泌功能檢測指標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衰老與內分泌功能密切相關,并存在下丘腦-垂體-靶腺軸不同環節不同層次均有明顯的衰減現象。而補腎填精,滋陰壯陽藥物能有效地改變內分泌衰老癥狀,使人面色轉紅潤、色斑消失、恢復青春、性功能增強。可見,調節或延緩內分泌衰老,對于延年益壽、養顏嫩膚是大有裨益的。
2.3 免疫功能檢測指標
就美容而言,人類皮膚的免疫功能在青年期表現最強,各種有害病菌一般不易引起疾病,而35歲以后皮膚由于膠原蛋白合成量日趨減少,DNA、RNA及蛋白質合成率下降,加上微循環障礙,以至于皮膚疏松,皮脂分泌減少,表皮生長因子下降,因而不能有效地防止細菌等有害物質的侵害,從而誘發各種皮膚疾病。因此,面部美容、皮膚病與機體免疫功能正常與否關系密切。在美容保健品藥效學試驗中,無論抗皮膚衰老制劑,還是治療損容性皮膚病新產品,均應做免疫學試驗。
2.4 補血藥理實驗指標
補血是養顏潤膚的重要治則。補血藥物的藥效學研究是利用人工辦法制作血虛模型,然后給模型動物灌服藥物,測定用藥前后血象變化,由此判定藥物有無補血作用。
2.5 抗菌抗炎抗病毒試驗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有些皮膚是由于細菌、皮膚真菌或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因此許多清熱解毒、清熱燥濕、祛風止癢類中藥如黃連、黃柏、黃芩、山桅、丹皮、白鮮皮、金銀花、知母、板藍根、等之所以能醫治皮膚病,抗菌、抗炎、抗病毒可能是它們共同的作用機制,當然可能還包括調節免疫、改善微循環等其他作用途徑。因此,開發和研制治療損容性皮膚病的新藥,抗菌、抗炎、抗病毒試驗是必不可少的藥效學指標。
3 結束語
美容中藥的確切功效和現代研究成果,廣泛地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中藥美容保健品的藥效學研究,是利用現代藥理學技術和方法,研究美容中藥及方劑的美容護膚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一門實驗美容學科。由于我國美容實驗研究起步較晚,許多方法與指標尚缺乏。我們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實踐,認為美容藥物藥理研究,應以中醫藥美容理論作指導,充分吸收現代抗衰老學說和實驗方法,在整體、組織、細胞以及分子水平上揭示美容中藥的作用與機理。藥效學指標包括:抗氧化實驗指標、內分泌功能檢測指標、免疫功能檢測指標、補血藥理實驗指標、抗菌抗炎抗病毒試驗、皮膚止癢試驗等,有的實驗指標則通用,可根據新產品功能與主治特點來加以選擇。總之,我們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我國的中醫藥美容事業發揚光大,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美容保健品及藥效學檢測方法,為人類的健康美麗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 琦. 源遠流長的中醫美容學[J].現代中醫藥,2012,1:21-22.
[2]朱雷,余麗麗,張莎,等. 傳統中醫藥及其原料在美容化妝品方面的應用研究[J].中國化妝品,2008,20:78-85.
[3]魏華,黃倩.簡談中藥美容[J].海峽藥學,2008,20(4):131-132.
作者簡介:李金鳳(1974-),女,西藏林芝地區食品藥品檢驗所主管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