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當前世界上重要的資源大國,資源勘查工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資源的具體情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含量不斷減少,特別是短期內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為了能夠實現對資源的優化利用,我們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進行資源勘查。煤礦是我國重要的非再生能源,隨著人們的開發利用,已經接近枯竭,這對于我國未來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們需要對煤炭等資源進行勘查工作,進一步了解我國煤炭等資源的具體分布情況,進而更好地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文章主要強調了煤炭資源勘查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同時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地質災害
1 可持續發展觀是有別于傳統發展觀的新概念
相比于傳統的發展觀念,可持續發展觀有其自身的特點。傳統發展觀主要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的發展模式,為了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可以采取任何方法,只是單純的認為高水平的工業化才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標志,只追求經濟效益上的提高,不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可持續發展指的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環境和資源的合理化應用,實現社會和資源的長期有序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可持續發展指的并不是對環境單純的保護,而是從持續利用資源為出發點,更好地規范人們的生產生活。
2 解決好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已迫在眉睫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資源,煤炭工業是當前我國十分重要的產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增加貢獻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作為一種長期使用的不可再生資源,我們必須對其如何合理開發利用提高重視。目前,煤礦的開采和利用已經造成了環境破壞和資源枯竭,在資源勘查中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保證煤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唯一途徑,同時這個問題也成為世界范圍內關注的焦點。正因為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煤炭資源大國,同時也是煤炭資源消耗大國,更應該做好煤炭資源可持續利用。
煤炭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對環境的污染,突出問題是地表沉陷和三廢(廢石、廢水、廢氣)排放,并有礦區其它工業產業和礦區人口聚集所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有資料顯示,到1997年我國煤炭開采造成地表沉陷累計有4×105hm2,平均每采10kt煤造成地表沉陷0.2hm2。目前每年造成塌陷土地為1.2×104~1.5×104hm2,其中耕地占30%。歷年排放堆積的矸石量為3Gt,占用土地面積5500hm2,每年產生的矸石量為150Mt,礦井水年排放量22×108m3,外排達標量為85%。礦井通風向大氣中排放的廢氣量為77×108m3。除煤炭開采中造成的這些環境污染外,煤炭燃燒利用中仍要排放固體廢棄物和有害氣體,我國大氣污染主要為燃燒煤造成的煤煙型污染。
3 煤田地質工作應為滿足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3.1 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意識
煤炭工業要想實現煤炭資源的看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自身的思想意識進行轉變,首先應該意識到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體制。其次,應該大力宣傳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定期組織員工學習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知識。第三,我們應該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堅持走資源開發和企業加工轉化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處理好煤炭資源開發和企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堅決不能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自身發展的道路,更加科學合理的處理好資源利用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在過去,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給環境造成的破壞還是沒有停止,所以我們必須走更加科學合理的道路。只有提高環境的治理力度才能夠實現煤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一方面就是針對污染比較嚴重并且浪費大量的煤炭資源的煤礦,我們應該堅決取締。林一方面我們應該對于新建的礦井,應該進行實地考察,認真了解,如果存在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潛在危機,我們應該堅決不準建設。
3.2 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可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是先進的生產力,我們必須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并不是單一的一個方面,而是一個包含很多方面的復雜體系,對于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我們都必須使用科學技術才能夠得以實現。在對煤礦進行勘察的過程中,其具體埋藏位置是不可選擇的,所以采礦場的位置是不能選擇的,這就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采取什么措施能夠更快的恢復礦區環境就成為了煤炭企業應該關注的問題,也是實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煤礦的開采和礦區環境的恢復應該同時進行,這才是及時恢復礦區原有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在開采之前應該對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有所了解,找到其存在的規律性,在開采的過程中應該根據這些規律采取有效的環境恢復策略。要建立健全礦區開采制度,盡可能地減少對礦區環境的破壞,大力推廣環保技術,提高煤炭的開采率。
煤炭資源本身還有很多物質,其中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是以低硫以及特低硫為主。據統計,我國的煤炭產量的平均硫成分只有百分之一左右,但是我國的煤炭資源含量豐富,但是分布很不均勻,所以不同地區煤炭中硫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異。有些地區甚至超過了百分之三。一九九五年全國煤炭產量中硫的含量超過百分之二的占百分之十一點三三,其中硫的含量超過百分之三達到百分之六點八六,進而使用這些煤礦排放的硫化物導致酸雨情況十分嚴重,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甲烷對溫室效應產生的作用僅次于二氧化碳,而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比較少的,而排放出的甲烷確是非常多的。這就加快了溫室效應產生的作用,給我們生存的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3.3 強化資源勘查工作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作為向煤炭企業的煤礦區設計、基建、生產提供地質依據的煤炭地勘單位,為滿足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為建立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技術體系,應提供必要的資料,這些任務,觸及到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煤層氣地質、農業地質、醫藥地質、煤化學及生態經濟學等多門邊緣學科。要完成這些任務,應加大科技投入、組織科技攻關;并在多次試驗、實踐工作的基礎上,研制出先進技術裝備、培養出復合型的工程技術人員,總結出經濟技術合理的勘探方法;并對現《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做到在煤田地質勘探成果中,按著綜合勘探、綜合評價的原則,查明礦區內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地質作用的分布、活動性及其對礦床開采的影響;調查礦區存在的有害元素(砷、鎘)、有害氣體(瓦斯)等對礦床開采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評價;結合采礦工程,對礦床開采可能引起的地面變形破壞,坑道水的排放對附近水體的污染進行預測和評價,并對矸石的堆放與處置利用提出意見;要堅持生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在進行可持續發展勘探評價時,還要認真進行經濟財務分析,對那些環境保護和治理技術實施有困難或投資過大,導致將來開采無經濟效益的礦床可不予開發。
參考文獻
[1]牛沖槐.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煤炭經濟研究,1997.
[2]王濤.關于對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的修改意見[J].煤,1999,8(1):40-41
[3]范維唐.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煤炭工業實踐[J].煤,1999(3):1-3
[4]張自邵,葉大武,賀德方,等.甲烷排放源及減排對策[J].潔凈煤技術,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