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由于電力部門的結構改革使得電力部門的主要財政來源就是電費,但是一直以來電費的回收都存在著問題。而在電力的市場化改革中,如何才能徹底解決難以回收電費的問題就成為了各界的關注焦點。文章主要對當下電費回收的背景以及難以回收電費的原因做了分析,對如何改善和解決難以回收電費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可靠的建議和意見,希望可以為電力部門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電力;電費回收;措施
1 電費回收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
目前我國處于的經濟發展階段雖然令很多企業蓬勃發展,但是由于產業結構的大規模調整使得國民經濟發展過快,這種過快的發展所造成的問題在長期的實踐中開始展現出無法避免的弊病。諸如:產品過于單一、管理制度無法跟上發展以及綜合競爭力的落后,這些使得有些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倒閉破產,如此一來企業同電力部門簽訂的電力供銷合同的履行就會出現問題,有些甚至無法履行。如此一來,電費的回收必然會受到阻礙。我國有關電力供應的法律文件中明確規定,逾期不能足額繳納電費的應當從逾期之時算起三十日后經催繳仍不能支付的,按照規定對其停止供電。這項規定使得供電企業對欠費的用戶采取措施最快也要兩個月。而對于大宗用戶,若是在經營狀況出現惡化的情況下兩個月后對其采取停電措施無疑就是讓供電企業承擔兩個月的損失,國有資產便遭到損害。
2 電費回收難的具體表現以及問題出現的原因
2.1 不合理的勞動組成
只有將現有的資源充分的調動起來,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才能高效的完成目標。任何目標的實現都是以有序的組織為基礎,而有序的組織的基礎則以人力資源調動的質量為基礎。我國電力結構改革之后,農村的供電所直屬于供電局,雖然人力以及財物收歸直管,但是配套的管理體制卻遲遲沒有建立。農村供電所的管理人員以及電工的專業素養不夠,仍舊是以務農為主,在供電工作中并沒有形成有序的組織,因而無論是供電局還是供電所在電工的管理上極容易出現混亂,使得農電管理工作無法完善。
2.2 人員專業素養不足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人員的教育層次不足;其次則是年齡結構組成不合理。后者在今后的人員調配更換中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專業素養和文化層次的提高則依賴于后期的培訓以及教育。雖然通過專業技能的培養可以一定程度對工作人員的素質予以提高,但是還需要引進一批文化程度高的專業人員的加入方能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而這一舉措需要依賴其他問題的解決予以配合方能實現。
2.3 行政干預過強
由于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很多供電企業迫于壓力不得不停止催收,或者被迫放棄停電措施。而被干預的用電客戶大多都是用電大戶,由于這類企業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因而政府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出臺了很多經濟扶持政策,在這些政策中電費的免繳往往都會成為必備的優惠。這樣的無償補貼,更是加劇了電費的拖欠現象。而供電部門礙于行政策略無可奈何,因而電費的回收便會陷入惡性循環。
2.4 不合理的收費模式
一村一電工的收費模式是目前農電收費常用的模式,但是這種方式存在著相當大的弊端,使得應有的監督機制無法發揮相應的作用。電工對于村里的電費一人獨大,無法受到應有的約束,沒有一個有效的監督體制必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在實踐中都得以證實。另外,不僅僅在監督體制上存在缺陷,收費的模式本身就存在缺陷。
2.5 拖欠電費成為壞賬
陳欠的電費大多都是拖欠于農網改造之前,由于涉及情況較為復雜,很多欠賬的賬目不清,并且欠費用戶很多都無法還清。對于居民用電的拖欠較易收取,并且欠費數額較小。主要的陳欠電費都來源于經營不善的企業以及一些黨政執法部門。由于條件復雜,有些用戶電力部門根本無法進行欠費的催收,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3 解決措施
3.1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成立專門的班子,配備精干人員,在電費回收問題上統一指揮組織協調,及時針對回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應對之策。為保證協調、指揮的有效性,應由行政一把手掛帥,班子成員及相關職能處室參與。并明確相應的職責,確保電費回收過程中,管理層人員的工作到位。只有將職責規范到人,令每一個人都明確自己的工作范圍才能充分組織調動起每一個職位的工作積極性,發揮應有的職責。從而提高電費回收工作的效率。
3.2 以人為本
規范管理要靠人來實現,靠以人為本的方法抓管理、抓落實,才能抓出實效。為此,要加強員工的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收費人員的整體索質。教育員工提高認識、轉變思想,從主觀自身抓起,通過主觀去改造客觀存在的問題,靠主觀努力,靠實干促回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對抄、核、收人員實行動態管理,增強其緊迫感、求知欲和創新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是上層工作的基礎,只有緊抓基礎工作才能對電費的回收予以保證。通過一個賞罰分明的有效體制,保證一個健康積極有效的工作環境,只有這樣,抄、核、收人員才能認真的對待工作,再次基礎上其他的管理機制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
3.3 進一步完善電力法律法規
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是用法律關系調整經濟關系,各經濟主體之間都處在平等的地位。因此,要強化法律手段,正確運用行政處罰,民事和經濟訴訟以及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3.4 嚴格履行供電合同和執行違約金制度
明確供用電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產權分界、計量結算方式、執行電價、繳費時間及相關責任。用電方每月分2至3次抄表結算,要求客戶在每次用電前為15天或10天的電費提供擔保。擔保可采取預交15天或10天電費的形式,相當于預交電費的電量用完后,預交電費充抵當期電費,用電方必須為下一階段用電重新提供電費擔保。同時,與法院合作,成立專門的追欠機構,爭取政府支持,創造清欠環境。
3.5 改進電費計算方式
運用技術和管理手段。如:預付電費,加大科技投入,裝設智能電量控制裝置(如IC卡電度表等)。加強收費管理。通過有效的查詢機制提高電費的收繳效率,建立電費電話查詢和網絡電費查詢系統,暢通收費渠道,完善各種電費收繳方式,為客戶交費提供便利。建立用戶電費提示和催費自動呼叫功能,開展客戶交納電費信用與風險等級評價工作。積極推行一戶一表。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幫助解決用電存在的困難。當電網缺額限電時,對屢催未繳的長期欠費戶采取停、限電措施。加大電費抹賬、抵賬的力度,以貸款、產品與電費相抵。在電費回收工作中,不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注意證據的保留,及電費回收中的時效問題。
4 結束語
電力管理的重要性不僅有利于國泰民安、社會公平、解決“三農”問題、拉動內需,而且對中國現代化,對電力企業自身的發展也至關重要。通過相應的體制改革使得電力企業能夠有效的回收電費,保證企業的效益,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在市場經濟下強化供電企業的法律意識,做到依法催收電費,是一項新課題,也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工作。充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電企業鞏固和健康發展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趙瑞霞.電費回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企業研究,2011(18).
[2]許國軍.淺談電費回收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23).
[3]王娟.電費回收的策略與對策[J].價值工程,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