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交通擁堵、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桎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作為一種運量大、快速、準點、低碳的公共交通方式,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文章從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著手,回顧我國城市軌道交通40多年的發展歷程,指出了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面臨的四大問題,并結合新時期我國城市發展的新目標、新方向,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回顧;可持續發展;綠色交通
1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晚,自1965年開始建設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內地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南京、沈陽、長春、大連、成都、西安、昆明、蘇州、杭州、佛山等17個城市(如圖1),累計開通70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含試運營線路),總運營里程達到2064公里。其中地鐵1726公里,占84%;輕軌267公里,占13%;現代有軌電車41公里,占2%;磁懸浮30公里,占1%。
2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歷程
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總結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2.1 起步階段(1965-1997)
從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籌備地鐵建設,規劃了北京地鐵網絡。1965-1976年建設了北京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隨后建設了天津l號地鐵線(7.1m)、北京地鐵2號線、上海地鐵l號線,廣州地鐵1號線等。之后,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2.2 興起階段(1999-2004)
隨著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進一步擴大內需,國家于1999年開始陸續批準一批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建設。1999年以后,除了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這四大城市繼續展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外,國家還先后審批了深圳、武漢、南京、長春、重慶、大連等6座比較重要的一線城市的地鐵或輕軌的建設項目,并投入40億元國債資金予以支持。這一階段的建設速度大大超過前30年。
2.3 提速階段(2005-2008)
在這一階段,除了10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繼續蓬勃發展外,杭州、蘇州、成都、沈陽、哈爾濱、西安等6座經濟比較發達或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中的建設項目也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準,我國總體的軌道交通建設明顯進入到一個“快車道”。這一階段最明顯的特征是,各地的軌道交通建設不再僅以單獨的項目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而一般要以某一時間階段的《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的形式上報。自杭州、哈爾濱于2005年6月同時上報各自的《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開始,沈陽、南京、成都、重慶、西安、蘇州、北京等7城市紛紛效仿,這使得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逐步步入“規劃時代”。
2.4 爆發階段(2005-至今)
2007年,源自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步演變為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我國經濟也遭受了嚴重沖擊。為有效應對危機,我國政府于2008年11月出臺了總額達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交通投資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使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了一個“爆發期”。自2007年起,國內(大陸)各城市分兩輪遞交了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第一輪城市為15個;第二輪為10個,審批情況如下:
第一輪(近期建設規劃)15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青島、深圳、南京、重慶、武漢、杭州、成都、蘇州、西安、哈爾濱、大連、長春)中,除長春外其余14座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立項申請已獲得國務院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準。
第二輪(近期建設規劃)10座城市(寧波、無錫、長沙、鄭州、福州、昆明、南昌、東莞、沈陽和廈門)中,除廈門、沈陽外,其余8座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也已獲得國務院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準。此外還有溫州、鞍山、石家莊、烏魯木齊、佛山、貴陽等城市也在醞釀之中。
3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問題分析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只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回顧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歷程,盡管軌道交通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也存在諸多突出問題,對軌道交通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產生了較大影響。
3.1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晚
我國軌道交通起步普遍較晚,尤其是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發展稍晚,國際同類特大城市通常在城市人口400萬左右即快速建設軌道交通,北京雖然起步較早,但初期發展緩慢,1965年始建至2001年36年時間僅建成42km。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小汽車快速進入家庭,城市交通面臨巨大挑戰,因此造成幾個特大城市近些年的超速建設,帶來不少安全問題,同時由于前期工作不夠充分,給后期工作造成很多隱患,如北京、上海普遍出現的換乘不便問題。
3.2 城市軌道交通整體系統功能不完善
與國際大都市相比,我國的大城市基本均未形成以地鐵為主、輔之以輕軌、有(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多層次的立體交通網絡。突出表現為軌道交通網絡不完善,系統內換乘不便,而且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駁不便,嚴重影響了整體效能的發揮,對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3.3 部分線路建設時序安排與城市發展缺少協調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中哪條線路先建,哪條后建,一條線路中哪些區段先建,哪些區段后建,都有建設時序問題。線路建設時序安排應與城市土地利用開發相協調,形成互動發展,否則難以發揮規劃引導作用。如廣州地鐵4號線作為規劃提出的“TOD”線路,目前41km線路日均客流量只有3.4萬人,這主要是由于線路建設與城市規劃不同步,經過的部分地區沒有按照設想的發展,銜接配套措施相對滯后,交通引導城市空間發展目標的實現還有待時日。
3.4 軌道交通的投融資缺少創新機制
我國在交通建設投資上開始實現由單一的政府投資向多元化和市場化轉變,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資格局。在投資渠道上,現有軌道交通建設投資來源以財政渠道居多,取之于市場機制的較少,大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需要依靠政府多方舉措資金,制定長期計劃,逐步組織實施,缺少創新機制。在投資方向上,整體投資意識不足,在軌道交通建設投資對提高城市交通系統總體發展水平的作用上缺乏綜合性系統評價。在資金分配上,“應急建設,應急投資”的現象十分普遍,而不是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出相應的軌道交通發展規劃,導致軌道交通建設資金難到位,規劃和建設不相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
4 新時期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建議
4.1 提升城市交通系統功能需要適度加快建設步伐
4.1.1 適度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積極完善與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適應的道路網絡系統,逐步改善常規公共交通的服務管理質量,重點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網絡,積極引入具有大、中客運量的地鐵和輕軌交通方式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4.1.2 適度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可以優化城市道路交通資源,保證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軌道交通的發展既有利于降低路面上的機動車交通量,又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快速的交通方式,吸引城市居民轉向公共交通出行。
4.1.3 適時選擇啟動軌道交通建設,提高政府投資收益降低風險
過早或滯后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時序,使得城市交通結構和空間布局與城市發展不協調,而正確建設時序,能打破過早或滯后建設造成的惡性循環,顯著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擔率,降低政府投資的風險。
4.2 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需要適度加快軌道交通建設
從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需要適度加快軌道交通建設。首先,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交通運輸服務水平,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其次,軌道交通作為城市TOD發展模式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引導土地開發,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再者,軌道交通作為低能耗和無污染的交通方式有利于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外,軌道交通作為大運量的集約化交通工具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利用,促進城市的集約化發展。
新時期,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帶動居民出行需求迅速增長,城市空間快速擴張帶來城市形態發生深刻變,生態文明建設對城市資源環境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快速發展使得城市交通問題愈加突出,而軌道交通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吻合,既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
4.3 帶動關聯產業發展需要適度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4.3.1 適度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利于帶動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巨大的軌道交通建設需求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和拉動內需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同時軌道交通在投入運營后還可以增強區域競爭力和輻射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聚集,從而促進更多行業(例如金融、保險)的發展。
4.3.2 適度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利于消耗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尤其對于水泥和鋼鐵等產能過剩的建材行業,適度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增加對鋼鐵和水泥的市場需求,對于水泥、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來說,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庫存壓力。
4.3.3 適度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有利于促進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政府適時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國產化措施和政策,要求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產品要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的主流產品,關鍵裝備技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黎曉.“十二五”時期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策略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8).
[2]陳強.東京首爾等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啟示[J].都市快軌交通,2011(3).
[3]李曉松.對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6(2).
[4]李興高.關于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反思和建議[J].綜合運輸,2007(8).
[5]龔深弟.漢城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及政策[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04(2).
[6]顧岷.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鐵路,2011(10).
[7]朱軍,邊顏東,黃黔.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政策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09(6).
[8]秦國棟.新時期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6(2).
作者簡介:錢寒峰(1977-),男,工學博士,漢族,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智能交通,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