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種設備安全關系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文章通過對延安市特種設備使用現狀的分析,結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實際,從開展安全宣傳教育,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抓好現場安全監察;強化內外部協作,形成安全監管合力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符合延安實際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舉措。
關鍵詞:特種設備;安全現狀;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法》規定,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這些設備一般具有在高壓、高溫、高空、高速條件下運行的特點,易燃、易爆、易發生高空墜落等,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
1 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現狀分析
截至2012年底,我市共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517家,其中有專業的鍋爐安裝單位7家、壓力容器安裝單位5家、壓力管道安裝單位8家、電梯安裝單位4家、起重機械維修單位4家和場(廠)內機動車輛維修單位2家,各類氣體充裝單位52家。在用固定式特種設備9123臺,其中鍋爐1035臺、壓力容器4580臺、電梯2460部、起重機械1006臺、游樂設施42臺(套)和場(廠)內機動車輛298輛,另有壓力管道2650千米、各類氣瓶95000余只。
當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存在主要問題:(1)企業安全經費投入不足,安全意識淡薄,安全主體責任沒有嚴格落實到位,不能定期檢修維保,超期使用、違章作業行為造成特種設備使用安全隱患依然存在。(2)隨著我市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特種設備使用總量急劇攀升,而全市特種設備監管人員數量明顯不足,尤其缺乏具有專業特種設備知識的監管人員,監管手段陳舊,監管裝備滯后。(3)由于專業性較強,在現場監察工作中,由于監管人員缺乏專業性知識和有效技術裝備,往往造成安全隱患查不到、查不出、查不準的問題時有發生,安全監察工作依然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4)全市特種設備檢驗力量明顯不足,特種設備專業型檢驗人才極其匱乏,高精尖檢驗設備缺乏,遠不能滿足檢驗需要。在用特種設備定期檢驗率不高,企業日常維護檢修不到位,檢驗發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監督整改。
2 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應對措施
面對我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以預防和減少事故為目標,不斷提高安全監察工作的有效性,努力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為此,我們結合本地實際,采取了以下主要安全應對措施。
2.1 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宣傳,嚴格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特種設備安全法》突出了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明確規定:在生產環節,生產企業對特種設備的質量負責;在經營環節,銷售和出租的特種設備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出租人負有對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的義務;在事故多發的使用環節,使用單位對特種設備使用安全負責,并負有對特種設備的報廢義務,發生事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鼓勵特種設備使用企業投保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保險,以保障企業自身尤其是特種設備從業人員自身權益。
我們應該通過各種宣傳渠道,采用多種宣傳形式,深入宣傳“安全發展”的理念,廣泛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規,普及特種設備安全知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愛生命、關注特種設備安全”的良好氛圍。
其次,結合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定期檢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核,繼續加強對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責任告知”,嚴格督促落實其安全主體責任。組織對重點行業、重點部門、重點監控設備使用單位的專題宣講并督促落實到位。
2.2 重點監察使用環節,不斷提高現場檢查的力度
切實加強監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安全檢查與執法人員素質,努力打造一支懂法律,精業務,能力強的隊伍,是提高“使用”環節特種設備現場監察與執法檢查質量的前提條件。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現場監察,主要是按照“三落實、二有證、一檢驗、一應急”的要求進行。這里需要注意的:一是要有計劃并針對性的加強對重要行業、重點部門、重點監控設備的督查;二是現場監察一定要圍繞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進行,切忌言之無物,該查的沒查好,不該管的亂提要求,現場監察效率低下。三是對現場發現隱患的問題,一定要依法按程序辦事,及時提出明確的處置意見或整改要求,并做好記錄。發現有重大事故隱患,必要時迅速采取果斷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及其有關規定,我們的現場監察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送達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告知書;(2)調查核實在用特種設備的種類、數量;(3)檢查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及其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4)檢查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及檢驗情況;(5)特種設備安全與應急(救援)管理情況;(6)嚴厲查處特種設備違規安裝使用行為;(7)做好《特種設備現場安全監察記錄》;(8)必要時簽發《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
2.3 不斷完善監察網絡,努力形成監管合力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的安全監察格局。應著重抓好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完善規范和提高縣鄉村安全監管員隊伍,明確工作責任,完善工作制度,將縣鄉村安全監管員待遇納入財政預算,采取切實有效的激勵措施,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實現網格化監管,努力消滅特種設備監察的盲區和死角。這是監察工作能否真正到位的關鍵。
另一方面,“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責任感和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應當貫穿于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法制、稽查和檢驗四大工作機構。檢驗機構的技術支撐,稽查機構及時查處特種設備違法案件,法制機構依法組織案件審理事項,監察機構及時監督隱患整改。
此外,質監部門應積極加強與安監、消防、工商等部門的聯動協作,通過內外部的緊密配合,真正形成特種設備專項整治和隱患治理的監管合力。
特種設備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如果管理不善,也會釀成群死群傷的重特大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我們從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人必須時刻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每一項具體工作,努力確保特種設備安全平穩有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