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編輯工作責無旁貸。文化強國的發展目標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出版社編輯作為出版體制改革和發展的生力軍及國家軟實力的實踐者,在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傳播信息、文化、科學,傳承文明、禮儀和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文化強國;編輯責任;重要性
先進的文化需要積累、需要傳承、需要普及,因此要求各類出版物導向正確、各具特色,形成互為補充的宣傳格局。既然要文化強國,就需要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論文章、學術專著和普及讀物作為支撐,而覆蓋全社會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也需要文化產業為之提供一大批精品力作。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編輯人員明確工作職責。
1 在復雜多變的意識形態背景下,編輯要堅持正確選擇,履行出版文化使命和社會職責
意識形態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決定了這個政黨的性質,是維護國家政權的執政手段。意識形態應該能夠回答時代課題,這樣才能具有生機和活力。編輯工作要明確中國仍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前的意識形態是非常單純的,改革開放之后就非常多元了,既要堅持一元化思想,又要包容多元化思潮,但要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始終是我國的一元思想,在實踐中指導我們的具體工作。出版社的編輯工作必須反映黨的主張,反映人民訴求、人民心聲;必須與時俱進,引導時代潮流;必須講原則、講政策、把好度,這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更是作為黨的喉舌的出版社編輯的首要職責。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并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武裝我們的頭腦。
編輯要有國家意識、大局意識,圍繞黨和國家大局,努力做好主題出版工作。要具備社會效益好的出版不一定是主題出版,但主題出版一定會產生好的社會效益的出版意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出版社編輯的使命。在編輯工作中把主題出版作為重中之重,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編輯要培養先知先覺的能力,敏銳前瞻,做好主題出版的選題策劃工作,堅持導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編輯要堅定理想信念,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按照給人以星火者必含火炬的要求,為文化的理想、文化的要求抵制誘惑。
2 在出版過程中,編輯要體現中國夢的戰略設計,以出版物的生產和傳播堅定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是出版社編輯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現中國夢必須要凝聚中國力量,而出版社的編輯就是實現這一要義的具體實踐者之一。堅持正能量、創造正能量、傳播正能量,如果每個編輯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那么中國夢也就實現了。
編輯要在選題中彰顯道德楷模、樹立先進榜樣,傳達中華民族自立、自強、自信的時代風貌;要在選題中選精集萃,推出精品力作,這也是出版社編輯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要實現文化強國,堅定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要求出版社編輯在工作中堅持三個自信的原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時刻以傳承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為己任。編輯工作要把堅持團結穩定的方針進行長期的宣傳,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是利國利民所系。編輯要牢記神圣使命,充分認識出版工作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即出版工作是經濟文化的重要支撐,是中國前進發展道路上精神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
編輯要突出工作重點,把握主題出版導向,爭當中國夢的參與者和書寫者,堅定愛國主義不是一時情緒的爆發,而是持續不斷、默默無聞的奉獻。
3 在出版服務社會、服務文化、服務受眾中,實現自身價值,把個人追求與社會進步融合在一起
作為出版社的編輯談偉大、談崇高、談奉獻可能太空了、太大了,應該從從事這個行業做好一件事,做好幾件事、幾個項目出發,培養職業操守。出版社編輯要增強大局意識,提高引導水平,要進行正常宣傳,不要炒作。中國要成其為出版強國、文化強國就要做好基礎工作,嚴格按照客觀事實、世界規范進行出版編輯工作。引領輿論導向、答疑解難是時代對出版社編輯的呼喚。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編輯應在工作中做好定位,在某一領域不斷探索、不斷鉆研,成體系出版,創品牌。把工作與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科技創新、文明建設相聯系,要具有創新意識、關注技術進步,還要具有表率意識,加強自身修養。編輯工作要精益求精,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遴選作者要優中選優;突出特色,避免同類書籍的重復出版,以創新推動出版產業發展;堅持服務精神,為人民、為讀者服務,不懈怠;將繁榮圖書市場、滿足讀者需求作為編輯工作的終極目標。
編輯工作要提高引導水平,現在的編輯工作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創新不夠、投入不夠、主題出版的深度不夠,重復出版嚴重。要解決這一問題,編輯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徹底改變作風、改變文風、服務大局,尊重出版規律,做好讀者定位。正像中宣部出版局郭義強局長說的,編輯在工作中要心存敬畏,行有所舉,做好書。要對得起讀者、作者和自己,盯住前人,想著后人,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合格的編輯的職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