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工缸內孔時,對經常出現的缸孔表面有振動波紋、孔表面出現深溝刀痕、切屑劃傷表面,表面有起皮和折皺、孔尺寸超差、缸孔幾何形位超差等常見加工質量缺陷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可以幫助生產廠家及時發現并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加工質量問題。
關鍵詞:油缸;加工缺陷;原因分析;預防對策
缸內孔加工時,技術要求通常都比較高,不僅有嚴格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求,而且對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影響內孔表面粗糙度的幾種表現形式包括:表面有振動波紋、孔表面出現深溝刀痕、切屑劃傷表面,表面有起皮和折皺等
1 缸孔加工質量問題及預防對策
1.1 表面有振動波紋
表面振動波紋是影響缸孔粗糙度的重要因素,其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 機床、夾具、刀具工藝系統剛性差。
② 各導向部分間隙過大。
③ 鏜刀過度磨損;鏜刀后角過大;切削力過大。
④ 珩磨砂條磨鈍;砂條太硬;自勵性差。
⑤ 滾壓頭滾子制造精度差;一組滾子尺寸差過大(滾壓時產生周期性振動)走刀量大等。
預防對策:
① 增加系統剛性。
② 合理選擇各導向部分的間隙。
③ 及時刃磨刀具;減小后角;減小切削深度和進給量;增加切削速度。
④ 修整砂條;合理選擇砂條。
⑤ 提高滾壓頭制造精度;仔細選擇滾子尺寸;減小走刀量。
1.2 孔表面出現深溝刀痕
深溝刀痕這類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 鏜孔時出現積屑瘤。
② 精鏜刀刃磨、拋光粗糙度太粗。
③ 滾壓頭滾子疲勞點蝕和剝落;滾子圓角過渡不良;表在粗糙度粗。
④ 珩磨時有粘砂現象,劃傷缸孔表面。
預防對策:
① 合理選擇切削用量。
② 仔細刃磨和拋光。
③ 及時檢修滾壓頭;提高滾子制造質量。
④ 合理選擇砂條;加大冷卻液的流量和壓力;減低冷卻液粘度。
1.3 切屑劃傷表面
切屑劃傷表面在加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① 冷卻液流量、壓力小,排屑不暢。
② 鏜頭體設計不合理,冷卻液產生渦流,不能順利排出切屑。
③ 鏜刀斷屑臺設計不合理,不能斷屑。
預防對策:
① 提高壓力或增加流量。
② 改進鏜頭體結構,合理設計切屑液通道。
③ 改進斷屑臺尺寸,合理選擇切削用量。
1.4 表面有起皮和折皺
表面起皮和折皺產生的主要原因
① 滾壓過盈量過大或滾壓次數多、缸孔表面強化程度過大而產生波紋。
② 精鏜后表面粗糙度粗,刀痕形成的波峰被壓下后,出現折皺。
預防對策:
① 嚴格控制滾壓過盈量,重新調整滾壓頭尺寸。
② 合理設計刀具;減低走刀量,提高切削速度,使粗糙度變細。
1.5 孔尺寸超差
滿足尺寸公差要求是油缸不漏液的基本條件,也是加工過程中不易完全保證的。根據多年的加工經驗,尺寸超差產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 滾壓頭或精鏜刀工作尺寸過大或過小;浮動鏜刀尺寸調整不當。
② 浮動鏜刀與刀體長方孔配合過緊,鏜刀不能靈活浮動;配合過松或刀體長方形基在與機床主軸垂直度較差,使浮動鏜刀歪斜。
③ 精鏜刀刃磨時兩刃不平行;兩刃與基面不垂直都會引起孔徑擴大。
④ 缸體壁厚小,滾壓過盈量大。
預防對策:
① 正確調整滾壓頭或鏜刀的工作尺寸。
② 提高鏜刃體和鏜頭體的配合精度和制造精度。
③ 仔細刃磨精鏜刀。
④ 依實際測量孔徑,重新調整滾壓頭尺寸。
1.6 缸孔幾何形位超差
幾何形位公差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 鏜刀磨損;鏜桿軸線與機床回轉中心交叉而在加工中產生錐度。
② 裝卡方法不合理,使缸孔變形大。
③ 缸筒壁厚不均勻,滾壓時塑性變形不均勻,而出現橢圓。
④ 熱處理不當,在鏜孔、滾壓后應力重新分布而使圓度和軸線不直度超差。
⑤ 珩磨頭越程量過大或過小,或進出口相差懸殊現而出現幾何形狀超差。
⑥ 滾壓加工前的鏜孔工序,圓度和圓柱度誤差過大。缸體壁厚小,滾壓過盈量大。
預防對策:
① 采用耐磨性能較高的刀具材料;調整鏜桿軸線位置。
② 正確選擇定位基準;合理設計夾緊力的方向、大小。
③ 鏜孔、滾壓中,正確選擇定位基準。
④ 合理選擇熱處理工藝。
⑤ 重新調整珩磨頭越程量。
⑥ 提高精鏜加工質量。
2 結束語
缸孔加工質量問題不可能全部避免,但可以通過加工過程控制,加工工藝優化,加工材料優化,刀具優化等減少缺陷。本文對常見的加工質量問題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現并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加工質量問題。
參考文獻
[1]周德生.平頂珩磨技術在缸孔加工中的應用[J].汽車技術,198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