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各種放射性異常暈(點)的分布特征的分析,認為各種異常復合部位和斷裂構造兩邊及交匯部位是有利的成礦部位。通過深部鉆探揭露,鈾礦化均與蝕變破碎花崗巖密切相關。
關鍵詞:放射性異常暈(點);異常復合部位;深大斷裂
1 地質概況
銀宮山地區位于圖林凱-阿爾貢-銀宮山深斷裂(F5)和哈爾諾爾-賽書記-銀宮山深斷裂(F10)兩條區域性構造交匯部位的西南側,(圖1)。其次級斷裂構造發育,以北東向為主,部分斷裂控制了鈾礦化異常點的產出狀態。該地區異常點主要受NE向斷裂和大東山二單元鉀長花崗巖與四單元似斑狀花崗巖接觸帶的共同控制,高嶺土化、硅化、綠泥石化、螢石化等圍巖蝕變發育。經多家地質單位工作,發現了多個異常點。
圖1 銀宮山地區鈾礦地質圖
1-新近系;2-新太古界烏拉山群;3~6-三疊紀大東山序列四~一單元花崗斑巖、中粗粒花崗巖、細粒花崗巖;7-正斷層;8-逆斷層;9-實測和推測斷層;10-地質界線;11-花巖細晶巖脈;12-鈾異常點及編號/伽馬照射量率;13-鈾釷混合型異常點及編號/伽馬照射量率點;14-釷異常點及編號/伽馬照射量率;15-性質不明異常點及編號/伽馬照射量率;16-銀金礦床及編號;17-工業礦孔。
2 放射性特征
2.1 巖漿巖中放射性分布特征
據前人資料,銀宮山地區侵入巖體放射性參數統計如下表(表1),從表中可看出,巖體由老至新,放射性含量增高。
表1 銀宮山地區巖體放射性特征一覽表
2.2 放射性異常暈分布特征
依據前從資料,編制了物探綜合成果圖(圖2)。從圖中可看出銀宮山地區各種異常暈盡管展布方向及規模各異,但均產于鉀長花崗巖和二長花崗巖中中,且多為復合異常暈,分布于深大斷裂的西側。
2.3 放射性異常點分布特征
2.3.1 伽馬照射量率鈾異常點的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此類異常點主要分布在平梁山至銀宮山之間,最大伽馬照射量率大于258nC/kg·h,如7-520、7-528、6062等異常點。且產于出部位與斷層有關。
2.3.2 伽馬照射量率釷異常點的分布
此類異常點主要分布在大東山-大西營子村-平梁山之間,大南溝山附近也有零星分布。最大伽馬照射量率為103.2nC/kg·h,如7023異常點。
2.3.3 伽馬照射量率鈾釷混合異常點的分布
本區此類異常點從南至北均有零星分布,最大伽馬照射量率為232.2nC/kg·h,如分布在銀宮山-瓦窯溝之間的6087異常點。
總之,各種類型異常點從大東山-銀宮山之間分布比較密集,均產于花崗巖中,呈北東向展布,且都位于深大斷裂的西部。
2.4 水異常暈
在銀宮山地區進行過的水化找礦中,發現有1個異常暈,呈長條形沿北北西方向展布,總面積約7km2,異常暈面積約1km2(圖3)。由鈾偏高、增高、異常水點、氡偏高及鈾-氡水異常點各一個組成。鈾含量最高4.55×10-5克/升,氡最高142.62 Bq/L。水暈異常產于Aγ3W、TγD2巖體中,處于斷裂構造帶上、下盤。見有航空及地面伽馬照射量率異常點帶。343號水異常點東側約250米處有一長數公里,寬5~10米北北東向硅質脈和螢石脈充填的構造破碎帶,下盤巖石破碎,裂隙發育。構造斜穿水暈,構造帶兩側花崗巖中發育許多點狀伽馬照射量率異常,一般25.8~41.3nC/kg·h,最高170.3 nC/kg·h。水異常附近原生暈樣最高6.1 ×10-6。
水異常暈處于低中山基巖裂隙水區邊緣部位,水化學類型為HCO3-Ca、HCO3-Ca·Na型水,礦化度0.2~0.5克/升。氧化還原電位573毫伏,溶解氧6.95毫克/升,為地下水溶解遷移巖石中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水異常暈的形成與巖石中鈾含量局部增高及北東向斷裂構造有關,鉆探工程發現的工業礦孔即位于該水異常暈內。
水異常暈處于低中山基巖裂隙水區邊緣部位,水化學類型為HCO3-Ca、HCO3-Ca·Na型水,礦化度0.2~0.5克/升。氧化還原電位573毫伏,溶解氧6.95毫克/升,為地下水溶解遷移巖石中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水異常暈的形成與巖石中鈾含量局部增高及北東向斷裂構造有關,近年發現的工業礦孔即位于該水異常暈內。
2.5 鉆孔中放射性特征
在銀宮山地區1號礦化點附近施工的鉆孔中發現多個工業礦孔,(ZK1、ZK2)中,在不同深度都見到了工業礦段,其巖性為三疊紀大東山序列二單元花崗巖。
ZK2號鉆孔工業鈾礦化1段,平均品位0.0819%,平均米百分數0.079%;ZK1號鉆孔斷續見工業鈾礦化6段,工業鈾礦段品位0.0564~0.0 865%,米百分數0.072~0.212%。工業鈾礦化均與蝕變破碎花崗巖有關。
3 結束語
通過以上放射性場暈及放射性異常點的分析,認為這些異常暈、點的分布都與花崗巖、構造關系密切,多種異常復合部位為有利地段,特別是在1號鈾礦化點附近施工的鉆孔中均見到不同厚度的工業礦段,證明該地區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
參考文獻
[1]核工業二O八大隊楊振軍等《內蒙古中部地區火山巖型鈾礦資料綜合整理及編圖》2007.12.
[2]核工業二0八大隊任全等《內蒙古中部萬隆昌—猴兒山地區鈾資源潛力評價》2011.12.
[3]楊忠廷.綜合物化探方法在四六O鈾鉬礦床的應用.地球物理與中國建設-慶祝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50周年文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