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安龍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縣境內發現的主要礦產有煤、金、鉛鋅、銅、鐵、硫鐵礦、硅石、石灰巖、白云巖、磚瓦巖等。其中以煤礦和金礦儲量最為豐富,勘探力度最大,查明資源儲量最詳細。金礦的勘察工作主要在戈塘鎮和海子鄉進行,戈塘勘查區探明有金礦C+D級金金屬量22.473噸,戈塘豹子洞金礦區預測的金礦333+334級金金屬資源量約5噸,海子金礦區預測334級金金屬資源量約3噸。
關鍵詞:黃金;地質特征;現狀;儲量報告
1 中國金礦發展現狀
1.1 黃金發展概況
人類認識和利用金礦的歷史十分悠久,考古工作已經發現了至少是四千年前的金制品。從埃及的法老墓到中國的三星堆,考古工作人員均從中發掘了大量的黃金制品。但是,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是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由于19世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后半葉的50年里,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世界每年礦產黃金2600噸左右,但是能達到這個產量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不斷探索和努力的結果。
1.2 中國黃金發展概況
地球上的黃金分布是很不均勻和平衡的,雖然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黃金,但是各國產黃金產量差異很大,各地產量卻頗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產金國依次為:[1]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中中國黃金產量一直處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亞及美國產量分別占到世界總產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國的產金量也達到8.6%。
據《2013-2017年中國黃金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統計,中國黃金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世界黃金總存量約為16.3萬噸,即全球每人平均擁有約30克(大約是1盎司),而中國黃金人均存量不足4克,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約有7000多個礦床(點),其中有大型礦床規模的約1000多個,其余均為小型金礦或礦點。可以列入超大型礦床的目前僅有四個分別是:山東焦家灣、玲瓏、新城和臺灣金瓜石;儲量大于50噸的特大型金礦約20余個。
目前,中國黃金保有儲量達4634噸。其中,巖金2786噸,沙金593噸,伴生金1255噸。但是,中國黃金資源特點并不十分適宜開采,主要表現為巖金為主,伴生金比重大;難選冶金礦比重大;小型礦床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少;開采技術復雜,可供露天開采礦床少等。
2 安龍縣地質特征
2.1 安龍縣地理概況
安龍縣位于云貴高原的東部地帶,貴州省西南部,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滇、桂、黔三省結合部。地跨東經104°59-105°41',北緯24°55-25°33'之間,總面積2237.6平方公里。安龍縣處于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上,屬于烏蒙山脈東南側邊緣巖溶化山地高原區,整個地勢四周陡峻,中部平緩,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平均海拔在1000-1400m之間,是巖溶化山地構造區的典型表現。
2.2 戈塘-平樂南北向前陸寬緩褶皺斷裂變形區特征
安龍縣地處揚子路塊與右江造山帶的過渡地帶。據其構造變形圖像可劃分為戈塘-平樂南北向前陸寬緩褶皺斷裂變形區、萬峰湖-坡腳東西向造山型褶皺斷裂變形帶、龍廣北西西向擠壓褶皺斷裂變形帶及高角度網狀斷裂系統。安龍縣的黃金主產區大都處于戈塘-平樂南北向前陸寬緩褶皺斷裂變形區。
戈塘-平樂南北向前陸寬緩褶皺斷裂變形區位于安龍縣中部戈塘-新安-興隆一帶,占安龍縣面積60%,屬貴州侏羅山式褶皺的組成部分,為地殼淺部的薄皮構造,系相對穩定地塊上的構造變形。戈塘穹窿核部有[2]中二疊茅口組(P2m)淺灰-深灰色中厚層至塊狀灰巖組成。向翼部依次為上二疊統龍譚組(P3I)砂頁巖夾灰巖、硅質巖及煤層,上二疊統長興組(P3C)燧石灰巖,石灰巖,下三疊統夜郎組(T1y)灰巖、砂頁巖、泥灰巖,中三疊統關嶺組(T2g)砂頁巖夾灰巖。(附圖1)
3 安龍縣礦產資源概況
安龍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縣境內發現的主要礦產有煤、金、鉛鋅、銅、鐵、硫鐵礦、硅石、石灰巖、白云巖、磚瓦巖等。此外,還有水晶砂、銀、錫、朱砂、雄黃,石膏、鉬、石膏、重晶石等。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煤、金、鉛鋅、銅、鐵、硫鐵礦等。其中以煤礦和金礦儲量最為豐富,勘探力度最大,查明資源儲量最詳細。
3.1 金礦礦段地質特征[3、4]
在戈塘、海馬谷等地帶,龍潭組底部有一層0-7米的經蝕變形成的硅化角礫狀粘土巖,硅化角礫巖、硅化巖是本區域的卡林型金礦主要賦金層位,區內還有部分金礦產于第四系堆積物中。礦段位于戈塘穹窿靠近核部的西北翼,露出地層的有茅口組、龍潭組及第四系[5]。(附圖 2)
圖2 黔西南地區金礦田分布圖
1-褶皺軸線;2-構造穹窿;3-構造盆地;4-滑脫-推覆構造;5-逆斷層;6-正斷層;7-平移層;8-性質不明顯斷層;9,10-金礦床(點)
3.2 安龍縣金礦開發現狀
安龍縣黃金主要產地集中在安龍縣戈塘鎮、海子鄉、灑雨鎮一帶,并以微粒浸染型金礦為主。金礦的勘察工作主要在戈塘鎮和海子鄉進行,戈塘勘查區探明有金礦C+D級金金屬量22.473噸,戈塘豹子洞金礦區預測的金礦333+334級金金屬資源量約5噸,海子金礦區預測334級金金屬資源量約3噸。(附表 1)
表1 安龍縣金礦勘察成果表
安龍縣黃金開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面向全國招商引資,先后引進貴州省地礦局一一七大隊、一一五大隊、國家黃金集團總公司等單位共15家獨立法人企業進駐并進行黃金礦產資源的開發。
后來,按照國土資源部等十二部委《關于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141號)、貴州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貴州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實施方案》的通知(黔整規發[2010]1號)、貴州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貴州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勘查區塊和礦區范圍坐標(第三批)的通知》(黔國土資礦管函[2010]773號)文件精神和要求,對原有的礦點進行整合。
整合后將原安龍縣海子金礦萬人洞采區與安龍縣丫頭寨金礦進行整合,礦山于2010年底完成整合,整合后礦山名稱為貴州省安龍縣萬人洞金礦,礦區面積為10.4177km2,采礦權范圍開采標高為+1658~+1000m,整合后礦權內保有礦石量資源儲量301.97萬噸;原安龍縣海子金礦海馬谷采區與安龍縣老屋基金礦進行整合,礦山于2010年底完成整合。整合后礦山名稱為貴州省安龍縣海子金礦,礦區面積為3.5989km2,采礦權范圍開采標高為+1716~+1000m,整合后礦權內保有礦石量資源儲量236.56萬噸,;原安龍縣豹子洞金礦、安龍縣慶豐金礦、安龍縣楊家大坡金礦、安龍縣胡大坪金礦進行整合,礦山于2010年底完成整合。整合后礦山名稱為貴州省安龍縣豹子洞金礦,礦區面積為6.4885km2,采礦權范圍開采標高為+1675~+1000m,整合后礦權內保有礦石量資源儲量83.9萬噸,金龍公司整合戈塘、上免浪、科花、戈灑等金礦,礦區面積6.413平方公里,周邊有6.4平方公里的勘查預測區和煤礦壓覆的黃金資源。經整合后,安龍縣金礦共有海子、萬人洞、金龍公司、豹子洞及二龍金礦等五處。
參考文獻
[1]陸彥.中國金礦類型基本特征及分布規律[J].西藏地質,2002.
[2]韋永福.中國金礦床[M].地震出版社,1996.
[3]李雪青.貴州省安龍縣大壩金礦區火落地礦段金礦地質特征及噴池試驗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12.
[4]普傳杰,高振敏.國內外卡林型金礦對比研究[J].云南地質,2003.
[5]郭振春.黔西南金礦的構造控制作用探討[J].貴州地質,1993.
作者簡介:楊晶晶(1984-),女,安龍縣工業和特色產業局黃金管理中心(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有機化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