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產品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數量巨大的電子垃圾,如何處理這些電子垃圾,已成為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關鍵詞:電子廢棄物;危害;回收利用
前言
隨著我區經濟和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公眾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不斷膨脹,隨之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如何按3R原則回收處理海量電子廢棄物,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環境話題。
1 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現狀
1.1 電子廢棄物的內涵和特點
廢棄電子電器產品中含有堿金屬、稀有金屬等有用物質,回用潛力大,對其回收再利用,可減少對再生資源的開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廢棄電子電器產品對土壤、地下水和大氣造成的污染將會相當嚴重。
1.2 寧夏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現狀
1.2.1 我區電子廢棄物產量分析
根據《寧夏統計年鑒2011》,2010年寧夏城鄉居民五大類電器保有量見表1。
也就是說,2010年全區居民“四機一腦”總擁有量為5777178臺,數量較大。如果按3%的淘汰比率計算,其淘汰量也達到173315臺。另外,手機、微波爐、電話機、打印機等社會擁有量也較大。
1.2.2 我區電子廢物回收現狀
目前,我區大部分舊貨市場對于回收后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維修拼裝后再出售,少部分作為廢品進行拆解。回收后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大部分流入二手市場,存在一定的安全和環境隱患。
1.2.3 我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現狀
2010年我區建設了一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綜合處理企業,承擔全區的電器電子廢棄物的處理及綜合利用工作,結束了寧夏沒有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專業企業的歷史。
該企業配套的收集系統尚在建設與完善中。計劃在2015年之前建成寧夏電子垃圾資源化開發項目,處置規模為年處理量0.5萬噸,作為備用處置項目。
2 我區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2.1 面臨的問題
2.1.1 電子廢棄物數量大。以我區633萬人口,195萬戶計算,假設每戶居民平均擁有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扇、熱水器、微波爐各一臺,每8年淘汰一次,那么我區每年就有170萬臺廢舊電器被淘汰,這還不包括手機、電腦、相機等電子產品,如果加上酒店賓館、企事業單位,數量將更是驚人。
2.1.2 現有的回收渠道結構不合理,回收體系不完善,回收難度大。2010年之前,我區沒有正規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專業化集中回收、拆解、利用和處置企業,在該方面缺乏經驗。
回收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城市居民大多不愿費時、費力的交售給相關企業,缺乏相對應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二是缺乏正規的回收渠道,現在形成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系統,從事回收業務的大多是一些外來人員或個體工商戶,缺乏正規的回收體系。
2.1.3 回收市場混亂,拆解、利用、處置能力基礎差,能力弱。我區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利用及處置的企業起步晚、發展慢、基礎差,在市場尚不完全規范、公眾對電子產品認識還不到位的情況下,通常的處理方法有三個:一是翻新改裝后進入二手市場;二是簡單拆解、低水平再利用;三是與生活垃圾一起被填埋。
2.2 主要的原因
2.2.1 法律法規落實力度不夠,監管不完善。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分類回收、加工利用各環節,我區尚無完善的監管體系,缺乏相應的法制管理,導致市場比較散亂。此外,由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處理完全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自發進行的,缺乏有效的管理辦法來規范和制約。
2.2.2 資金保障落實難,缺乏政策支持。由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行業不僅需要技術支撐,還需要人力、物力、配套土地等支撐,企業建設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目前該行業尚屬薄利甚至虧損行業,其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制度。
2.2.3 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參與意識欠缺。社會消費者及各類企業均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薄弱,現有媒體缺乏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相應的環境宣傳教育,公眾對其所帶來的環境危害嚴重性認識不清楚。
3 對我區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對策建議
3.1 通過政策導向,培育發展利用產業
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集中力量支持規模適度、管理先進、符合環保要求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立企業日常監測制度,監督企業處理的整個流程,避免環境污染。
3.2 規范處理企業的建設
全面實施處理企業資質制度,制定符合自治區經濟現狀的企業準入條件,規范處理企業建設。處理企業必須具有健全的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并配套相應的污染治理設施,還必須采用高新技術,使用專業技術人員,應用規范化處理流程,在最大化回收資源的同時防止二次污染的發生,嚴格禁止有污染隱患的拆解行為。
3.3 建設專用回收渠道,實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
由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性質和特點,不能完全依靠社區回收網點,需要建設專用的回收渠道,探索生產者責任制,進一步規范生產商、經銷商、消費者和回收處理者之間的責任和義務。
按照生產者延伸責任制要求,明確銷售商和生產商在廢舊電器回收中所應承擔的義務,充分利用現有電器銷售系統,構建廢舊電器的“銷售-回收”網。
3.4 采取有效的經濟政策
將經濟政策應用到電子廢棄物管理領域中,激勵和改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通過收取垃圾費、填埋費(稅)等,改變產品的成本結構,引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通過稅收減免、政府獎勵等措施,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回收和再利用廢棄物。對主動承擔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責任的生產企業,予以表彰。
3.5 提高個人及企業環保理念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和科普教育,加大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資源意識和環境意識。
同時鼓勵制造商開發環境友好型產品,主動承擔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責任。規范回收渠道,引導回收者建立多方參與的電子產品回收系統,防止不法商販以不正規的方式處理廢舊產品,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何降低我區廢棄電子產品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危害,廢棄電子產品以無害環境的方式回收利用和處置,是擺在政府、生產商、環保組織以及所有公眾面前的重要課題。針對目前嚴峻的形勢,我們應該在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區區情,采取多種措施尋求切實有效的資源化方案,通過走產業化和循環經濟之路,使電子廢棄物得到合理的處理和利用。
參考文獻
[1]舒適,朱云芳.中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現狀及其防治措施[C].中國環境科學學術學會,2008,836-839.
[2]李廣兵.循環經濟視野下電子廢棄物管理立法研究[C].2006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