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水庫建設應用過程中,通過對水庫溢洪道帷幕灌漿模式的分析,為當下的灌漿工程的穩定開展奠定基礎,實現其工程的穩定運行。在灌漿管的操作過程中,我們要進行工藝處理模塊的分析,確保預埋式工藝技術的應用,從而保證其灌漿效率的提升,實現水泥漿的有效灌入。這需要進行相關水泥漿材料的應用,確保水庫溢洪道帷幕灌漿施工體系的健全。
關鍵詞:水庫:存在問題:應對方案:總結探究:預埋灌漿管
1 關于帷幕設計及其施工環節的分析
受到現實灌漿工程的應用限制,帷幕灌漿存在著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弊端,比如在工程設計上的問題,帷幕灌漿在應用過程中,其應用方向是不同的,有縱向段也有橫向段的應用模式,通過對帷幕軸線及其防滲墻軸線的相保持,確保帷幕灌漿工程的綜合應用效益的提升,從而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在工程應用過程中,要確保大壩建設的防滲模式的應用,進行灌漿孔的布置環節的優化,確保施工系統的各個環節的協調。在灌漿施工過程中,要把握好施工的順序,帷幕上的部分先導孔分布在1序孔中。帷幕的深度控制標準是以設計底線以及伸入透水率低于10Lu巖體的標準為基礎,鉆孔的深度在10-30米,最大的深度為32m。鉆孔在施工上要求深度較深并且精度要求高,加之工期緊張,因此灌漿孔的結構一般是垂直結構,并且在設計上左右翼的墻體都是采用了預埋式的灌漿法。對灌漿孔進行壓水實驗,若是透水率小于5Lu則認定灌漿孔合格。
在灌漿施工過程中,要進行混凝土槽孔強度的控制,通過對左翼右翼墻體的交叉施工,確保左右翼墻的施工進度的控制,進行鉆孔機組的有效布置,確保見縫插針式模式的應用。在灌漿施工高峰期內,我們也要進行機組的投入,比如灌漿泵的投入,巖心回轉鉆機的投入,進行灌漿儀器的有效使用。在鉆孔應用環節中,要進行左右翼墻深度及其厚度的優化,進行左右翼成孔模式的優化。這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注意到鉆井的控制模式,確保帷幕施工質量的保證。采用預埋的方式將灌漿管埋進墻外,然后在實施鉆進。在墻內進行灌漿管的預埋就是通過將灌漿管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槽孔之前就進行預埋,等到左右翼墻的槽孔成墻之后就會形成預先留下的孔洞。但是灌漿管在預埋時需要注意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固定問題,管子的固定必須可靠牢固,這樣才能夠防止混凝土對管道造成沖擊從而發生彎曲以及變形問題,使得孔洞成為廢孔。
在灌漿管的應用過程中,我們要選擇好適當的材質,確保其因地制宜性,要根據墻體深度的需要,展開墻體深度的控制,實現對鋼質管材的應用。在預埋管的長度控制過程中,為了有效應對接頭問題,要進行預留孔順直度的應用,以方便日常工作的安裝。通過對各個預埋管的應用,控制到其應用長度,并且其搭接環節的錨釘固定模式的開展,確保鋼管之間的有效連接,從而滿足現實鉆井工作的需要。在灌漿應用過程中,也要進行開鉆準備工作的應用,并且在開鉆之前需要使用水平尺以及羅盤對鉆機進行校正,對孔向的精度予以保證,并且將鉆機牢牢的固定在槽口的板上。對于不同的位置的鉆進還需要選擇不同的鉆頭。首先,應當使用φ91mm的合金鉆頭對防滲體內進行鉆進工作,其次應當使用φ76mm的金剛石鉆頭對墻下基巖進行鉆進。最后則用測斜儀進行孔向斜度的確認,并根據測試的結果對孔斜度進行隨時的糾正。偏斜度的范圍應當符合標準,這樣的鉆孔才能發揮作用。
通過對沖洗工作的處理,進行鉆孔作業整體工作體系的健全,這需要進行鉆桿、鉆具等設備的應用,利用高壓水流對孔壁上的巖石粉末進行沖洗,從而確保裂縫處理模式的正常開展,實現鉆具等工具的正常應用。等到上述步驟完成并穩定后,再進行水壓的測試,并且在先導孔中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分段的進行單點阻塞的實驗,而其他的孔只做簡單的壓水實驗,并且使用自動記錄儀器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
2 水庫溢洪道帷幕灌漿模塊的優化
為了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展開適應的灌漿方法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多種灌漿方法的應用,比如阻塞孔內循環法的應用、孔口封閉孔內循環法的應用、分段阻塞孔內循環法的應用,確保其灌漿環節的整體效益的提升,從而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在施工過程中,要進行各個施工段的段長長度的控制,進行灌漿壓力的協調,從而滿足施工灌漿壓力的應用需要。灌漿漿液水灰比從3:1開灌,以后按2:1、1:1、0.5:1的濃度變換。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灌漿結束標準為:在設計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持續灌注60min或注入率不大于1.0L/min時,持續灌漿90min結束。當采用自下而上灌漿方法時,持續時間縮短至30min或60min。
為了滿足灌漿工程的需要,我們也要進行各個施工環節的灌前壓力透水率的應用,根據其統計的結果,進行各個環節的透水率平均值的分析。一般來說,隨著巖石透水性的不斷變化,其透水率隨著灌漿次數的增加而減少,通過對統計過程中各個序孔水泥單位的注入量的控制,進行各個序孔平均注入量的控制,從而滿足日常灌漿工作的需要,實現其灌漿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日常施工過程中,要進行帷幕灌漿效果的剖析,進行灌漿遞減規律的應用,進行各個孔的認真檢查,積極做好相關的灌后布置工作,實現其綜合效益的提升。做壓水試驗111段,透水率q≤51Lu者108段,占總試驗段的97.3%,q>5Lu者僅3段占2.7%,且分部不集中,滿足設計檢查要求,說明灌漿質量和防滲效果良好。采用特別的鋼筋定位架將多根埋管聯結成整體下入防滲墻槽孔內,能保證預埋管在墻內順直,埋管成功率高,為順利完成墻下帷幕灌漿施工奠定了基礎。在相鄰的防滲墻槽孔澆筑混凝土前即對灌漿孔先鉆進、壓水,贏得了工期,但不利于灌漿資料分析。使用的GSM-1型水泥濕磨機出漿量太小,而且尚無合格的現場測試漿液細度的儀器。
3 結束語
水庫溢洪道帷幕灌漿施工體系的健全,離不開其內部各個應用環節的協調,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展開相關施工模式的優化。
參考文獻
[1]牛紫龍,混凝土施工中溫度裂縫的分析與控制,工程建設,2006.
[2]呂福財,朱建華,于幸成.高壓擺噴灌漿技術在清河水庫土壩防滲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5).
[3]魏清民,邊峰,延虎忠.論陜西省甘泉縣雨岔水庫溢洪道除險加固工程的施工質量控制[J].北京農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