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路橋建設中,為了保證道路的順暢運行,應該保證路基路面施工的質量。在現行的道路中,由于水損害而對道路產生的破壞嚴重的影響了行車的安全,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而路基路面發生水損害,是道路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一定要對這類病害做好預防工作,保證道路的順暢通行。
關鍵詞:公路;路基路面;水損害;對策
1 路基工程
1.1 路基水損害的表現形式
在路基施工中,土方的填筑環節尤為重要,如果在填筑土中含水量過大,或者是在壓實的過程中,遇到雨天,在碾壓的過程中,將會發生翻漿現象。在路基中,由于密實度或者是穩定性不夠,在后期的車輛荷載作用下,就會發生溝槽和坍塌的現象,嚴重的影響到行車的安全。
1.2 形成原因與機理
之所以會造成水損壞,主要原因還是含水量的問題,在路基土方填筑的過程中,有比較明確的含水量指標,如果含水量超過了最大限度時,而碾壓又超出了限度,這時在土顆粒內部就會發生剪性破壞。在土顆粒的周圍會包裹著一層水膜,當顆粒間受到壓力,就會迫使顆粒間的水膜變薄,水膜受到擠壓就會與其他部分的水結成自由水,從而導致翻漿現象的產生。在道路投入運行以后,由于雨水的沖刷,會造成邊坡的水土流失,此時就會出現溝槽和空洞,路基邊坡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存在安全隱患。
1.3 處理對策
做好路基的防水害處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排水工作,控制含水量。在土方填筑的過程中,要加大對土壤中含水量的檢測,一定要控制在指標范圍內,如果發現超標,要及時處理。做好施工中的排水設施,如果在雨天,要及時的清理基坑中的積水,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水泵進行抽水。在天氣晴好后,在土方沒有干透之前嚴禁施工。為了有效的防止邊坡出現沖刷,應該及時的檢查,發現破壞及時處理。在邊坡上可以種植草皮,做好固化工作,加強邊坡的穩定性。
2 瀝青路面
2.1 瀝青路面水損害的表現形式
瀝青路面水損害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水損害性坑槽、侵蝕麻面、松散。另外,有的瀝青路面水損害后得不到及時修復,滲水進一步造成基層損壞;有的由于地基沉陷造成基層、面層開裂,雨水直接滲入基層。基層受水侵蝕的,路表還伴有翻漿等現象。
2.2 形成原因與機理
瀝青路面主要是由瀝青以及集料組成的,瀝青將集料粘結到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在瀝青路面中如果含水量過大,在長時間的車輛荷載作用下,水分會滲入到瀝青層中,從而浸泡了瀝青。在水動力的作用下,瀝青膜會慢慢的從集料中脫落,而集料之間的粘結力就會喪失,失去了整體的穩定性。所以路面上就會出現麻面,蜂窩等,在長時間的運轉下,路面的小坑會逐漸變大。尤其是在雨雪天氣下,路面的水分因為溫度的降低而凝結成冰,在反復的凍融狀態下,加劇了瀝青膜剝落的速度,對于路面所造成的危害進一步加深。
2.3 處理對策
處理的對策就是盡量的減少水分的入侵,在瀝青路面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的控制混合料的級配,減少孔隙率。在集料的選擇中,應該盡量的使用堿性集料,如果要使用酸性的具有很高耐磨性的集料,因為粘結性較差,所以在施工中,要添加抗剝落劑。如果路基中已經出現了損害的路段,要及時的補救,首先要做好排水措施,然后再重新鋪筑。
3 水泥混凝土路面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損害的表現形式
路面積水常因為設計排水體系不完善或施工控制不嚴、外側車道橫坡控制不好,形成反坡或路面高低不平,使得路線低洼處積水現象普遍,造成斷板和破碎板較多。“唧泥”是車輛行至病害位置時,縫隙內冒出積水或泥漿。該病害將一直延續到雨后很長時間。凍融作用致使路面基層破碎、松散,面板裂縫、斷角。
3.2 形成原因與機理
滲入路面結構層的水,因得不到及時有效排除和處理,基層處于水飽和狀態,而重載壓低受彎的路面板邊緣,車輪使得后板回彈時形成真空,負壓進一步將水吸入已形成的原有空隙中,經車輛荷載反復作用,擠出空隙中的流態混合物,形成“唧泥”。“唧泥”使得細粒材料發生沖刷、流失、移動等,導致路面錯臺、不均勻支撐、橫縱向裂縫,繼而產生脫空甚至沉陷、斷板。路面基層在凍融作用下導致松散、破碎,基層失去支撐能力,隨著“唧泥”作用逐步掏空底層,從而產生各種病害并反射到混凝土路面板。一側為溝、渠的高填方路堤,由于溝、渠中的水侵蝕路堤坡腳,造成邊坡下滑,基層失穩,亦引起路面縱向裂縫、側移等病害。
3.3 處理對策
混凝土路面水損害原因較多,要達到有效防治,需要分別從設計、施工、養護等多個環節入手,加強監管和處理。
在設計階段,為了保證路面水能夠及時排除,橫坡設計應在確保安全和排水能力的前提下適當加大,避免因路基下沉和施工等原因而出現平坡甚至反坡現象。施工時做好接縫的清洗和表面處理工作。混凝土強度較低時,切割的縫壁具有較粗糙的表面,有利于提高灌縫料的粘結強度。接縫構造尺寸須滿足設計要求,密封、接縫材料滿足功能要求,以有效切斷路面水的浸入。加強日常養護工作,尤其要加強雨季前后和雨季期間的養護工作。對于出現的病害,采取灌漿、開設橫向排水溝、鑿除重澆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治,加強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養護灌縫的控制。不能滿足實際要求的橫、縱坡,應修復完善,以便及時、有效地排除路面結構層的積水。加強對路面結構層觀察,及時發現問題,一旦有積水,必須立即采取措施,盡快排除。對接縫密封材料要加強養護,如接縫中的密封材出現料流失或老化,應及時補充或更換密封材料,以使其保持良好的彈性和防水性能。
3.4 水與水損害之間的辨證關系
在道路施工中,排水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因為路基的含水量過大,將會造成嚴重的水損害。在路基施工中,由于施工質量不合格,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較差,在后期使用中出現了嚴重的變形,為水侵蝕路基創造了機會。在瀝青混合料攪拌的過程中,由于級配不合格,在施工中的孔隙率比較大,遇到雨天將會大量的滲透到路基中,致使病害的發生。只有嚴格保證道路的施工質量,才能夠有效的防止水的侵入。
4 結束語
在我國現有的道路中,由于水損害而對道路造成的危害比較常見,已經成為了道路運行中主要的病害之一,對于行車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隱患。通過上文對于不同道路中出現水損害的形式以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在道路施工中,可以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執行,控制好材料的質量。在公路運行的過程中,要做好養護工作,加強日常巡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道路的順暢運行,為我國的交通運輸業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肖軍.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水損害原因及處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01-15.
[2]張曉平,烏云其其格,賀懷敬.高等級公路水損害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淺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02-28.
[3]苗英豪,王秉綱,李超,戈普塔.中國公路瀝青路面水損害氣候影響分區方案[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