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其中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是十分顯著的,房地產業的發展也推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結構設計是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結構設計是一項非常系統而且全面的工作,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這樣就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可能受到影響,為了更好的進行建筑結構設計,一定要對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更好的完成建設結構設計工作。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問題;解決措施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要保證建筑工程的實用性同時在美觀性上也要進行更好的設計,建筑結構在設計的時候,經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設計出來的建筑結構也要做到便于施工。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要充分滿足安全、美觀、實用、經濟和施工方便的原則,這樣設計出來的建筑結構才能更好的保證以后的使用效果。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建筑結構在設計的時候,要滿足建筑的要求,不能對建筑設計進行破壞,同時結構設計的能力范圍也是建筑設計的上限,就是建筑設計不能超出結構設計的能力范圍,在安全和合理方面要達到要求,建筑設計是否能夠得到實現離不開結構設計。在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要對不同的結構設計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解決方法,使以后的結構設計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1 鋼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1 正確選用鋼材等級
在鋼結構的建筑施工中,鋼材的等級是非常重要的,鋼材在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屈服強度上是否達到要求都有很大影響。在鋼結構建筑中,焊接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鋼材一定要保證含碳量。在地震區進行鋼結構的施工,一定要保證鋼材的韌性。鋼結構在施工中要承受的力是非常大,因此鋼材的等級一定要達到相應的要求,鋼材的韌性和延伸性能一定要得到保證。同時不同等級的鋼材在使用的時候達到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更好的確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一定要對鋼材的等級進行必要的研究,同時要保證鋼材的含碳量,這樣在進行焊接的時候才能更好地達到效果,不出現質量問題。
1.2 樓面結構設計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材料不同,會導致建筑在使用的時候也是不同的,鋼結構的房屋和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在溫度伸縮縫區段長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通常混凝土結構的溫度伸縮縫是較短的。鋼結構框架的房屋在進行樓板施工的時候,通常會采用現澆混凝土施工的方式來進行施工,這樣是為了避免在施工中出現樓板開裂的情況,在進行施工的時候可以在混凝土結構中預留溫度伸縮縫。在進行施工的時候,采用設置后澆帶施工也是可以減小混凝土溫度變化出現裂縫的有效措施。在樓板施工中使用壓型鋼板進行施工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滿足構造的要求,同時在鋼梁上要進行焊接。同時在進行施工時,連接措施也是保證混凝土和壓型鋼板可以順利進行施工的重要保證。在進行施工的時候,很多的壓型鋼板在規格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施工中要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使用。
1.3 網架結構的計算
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通常是將網架結構設計和下部結構設計分開來計算的。在進行計算的時候,要先假定網架支座的剛度是無窮大的,而且要假定所有的支座在剛度上都是相同的,然后進行下部結構的計算。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下部結構的形式通常都是以住或者是梁的形式體現的,這種結構形式在剛度上非常有限的,通常剛度也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網架結構的設計可以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現過多的事故,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證建筑在使用的時候不出現事故。網架結構在計算的時候對鋼材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選擇鋼材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鋼材的彈性非常好。
2 地基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基礎類型的選擇和設計
房屋進行基礎設計是要根據施工地點的地質情況和水文情況作為參考的,同時對施工地點的承載能力也要進行考察。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建筑的體型功能要求和基礎情況都要進行考慮,同時施工的條件,施工材料的供應,以及是否處于地震多發地區都要進行考慮。在對所有的考慮因素都進行分析以后,對基礎地基結構進行設計,在設計的時候,可以設計出多種方案,選擇經濟合理的基礎類型進行施工。砌體結構優先采用剛性條形基礎,如灰土條形基礎、素混凝土條形基礎、四合土條形基礎和毛石混凝土條形基礎等,當基礎寬度大于2.5m時,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也就是柔性基礎。多層內框架結構,地基較差、無地下室、荷載較大為減少不均勻沉降,增強整體性,可采用十字交叉梁條形基礎。如采用上述基礎不能達到地基基礎強度和變形要求,又不宜采用人工地基或樁基時,可采用筏板基礎。框架結構、有地下室、防水要求高、上部結構對不均勻沉降要求嚴、柱網較均勻,可采用箱形基礎,柱網不均勻時,可采用筏板基礎。有地下室,柱網、荷載較均勻,無防水要求,地基較好,可采用獨立柱基,抗震設防區加柱基拉梁或采用筏板基礎或鋼筋混凝土交叉條形基礎。無地下室,荷載較大,地基較差,柱下可選用交叉條形基礎并與墻下條基連結在一起,以增強整體性。剪力墻結構無地下室或有地下室,地基較好,無防水要求,宜選用交叉條形基礎, 當有防水要求時,可采用箱形基礎或筏板基礎。
2.2 樁基進入地基持力層最小深度的確定
應選擇較硬上層或巖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對于粘性土,粉土的顆粒直徑要控制在一定的要求內,砂土及強風化軟質巖的情況也要進行必要的分析。樁端進入中、微風化巖的嵌巖樁。樁全斷面進入巖層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巖或其他未風化硬質巖時,嵌巖深度可適當減少,但不宜小于0.2m。當場地有液化土層時。樁身應穿過液化土層進入液化土層以下的穩定土層,進入深度應由計算確定,對碎石土、租中砂、礫、堅硬粘性土和密實粉土且不應小于0.5m,對其他非巖石土且不宜小于1.5m。當場地有季節性凍土或膨脹土層時,樁身進入上述土層以下的深度應通過抗拔穩定性驗算確定,其深度不應小于4倍樁徑,擴大頭直徑及1.5m。樁的種類很多,包括預制樁、擠土樁、沉管灌注樁、人工挖孔樁,鋼樁、夯擴樁。樁型的選擇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工程地質情況、上部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分布、施工條件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綜合確定。
2.3 后澆帶的設計
因調整地基初期不均勻沉降而設的后澆帶的帶寬應控制在800mm~1000mm。自基礎開始在各層相同位置直到裙房屋頂板以及內外墻體均設后澆帶。后澆帶內的混凝土應采用比原構件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施工時后澆帶兩邊粱板必須支撐好,直到后澆帶封閉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后澆帶解決問題是施工期間的混凝土自收縮,它對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結構應力集中沒有效果,更不能替代伸縮縫。后澆帶部位的鋼筋應連續通過,一般不宜斷開,即只將后澆帶處的混凝土臨時斷開。但有時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不允許留后澆帶應在結構設計圖紙上用詳圖明確表示出來基礎后澆帶的斷面形式,當地下水位較高時,應在基礎后澆帶下設置防水板并增設一道附加舫水層。
3 結束語
在建筑工程中,結構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證。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設計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同時要保證設計的可行性。建筑工程結構設計,設計人員要不斷積累更多的知識,只要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結構的設計,保證建筑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艷霞.建筑結構設計中的結構概念應用[J].中華民居,2010.
[2]孫立新,黃曙華.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安全問題的控制與管理[J].價值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