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國內相關管制員工作負荷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簡介,研究了工作負荷的定義,通過考察管制員工作的過程,以及影響工作負荷的主要因素和它的分類方法。并且根據上述討論分析超出工作負荷的情況并結合主客觀因素給出降低負荷的建議。
關鍵詞: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負荷;區域管制
1 管制員工作負荷定義
由于空域內航空器的飛行對管制員形成了客觀上的需求,管制員為滿足這些需求需承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壓力,這些壓力可以轉化為時間上的消耗,通過時間消耗來緩解承受到的壓力和完成客觀上的要求,這個時間消耗的長短就是管制員工作負荷的大小。
2 工作負荷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非平飛狀態的飛機的量。
2.2 航路間的沖突。
2.3 有影響航空器間的各種間隔。
2.4 管制員必須調配沖突的比例。
2.5 移交處需要協調飛行的難易程度和數量。
2.6 軍航飛行的影響;天氣對空中交通管制的操作上的影響。
2.7 各種臨時限制禁飛空域的范圍對管制員調配工作的影響。
2.8 限制區、禁區、最小超障高和相關飛行活動等。
2.9 對縱向和側向間隔的要求。
2.10 扇區容量的大小。
2.11 雷達和信號的覆蓋能力。
2.12 陸空通話的效果。
管制指令工作時間
上升高度,保持 6.0s;下降高度,保持6.0s;保持高度,平飛 5.0s
由于調配間隔(上升、下降、保持)高度、調速 8.0s;
(左、右)偏航飛行 7.0s;機組應答機識別 4.0s;雷達識別,雷達看到 3.0s ;進入扇區飛機(上升、下降、保持)5.0s;
離開扇區,聯系其它,再見 5.0s ;和相鄰單位移交 6.5s ;
3 計算公式
若第K種工作負荷經驗負荷指數為tk,則
式中 N為記錄的次數
T為統計中第k類管制通話的第j次測量時間段的長度
這樣就獲得常用管制指令通話(包括管制員所發指令和飛行員復述的指令總和)的平均時間。指令種類表示具體管制指令的種類,工作負荷欄列出統計的管制指令所需時間,以秒為時間單位。對于管制人員來說,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對雷達屏幕上的情況進行監視,對照進程單,思考制定指揮預案。工作負荷如果始終處于看和聽得見的部分,不僅管制效果不好,而且使管制人員處于十分疲勞之中,對整體管制的安全也不利。并且,留有一定的空閑思考時間,對于管制人員保持清晰的思路很有益處。但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統計這兩部分管制過程的負荷相對困難。因這些負荷不是通過聽得見的實際通話的時間長短來表示,而且是人到看不見的無法量化的部分,導致量化難度較大。為了計算方便,并考慮到區域管制中心的實際情況。一般情況我們假設隱性工作和當中的空檔時間占整體工作量的60%左右。因此,總體工作負荷S可以表示為:
求得單一種類負荷值,將在時間段M種的負荷值相加得到總的看得見部分工作負荷。根據假設,總工作負荷為看得見部分工作負荷的5/3倍,乘以系數5/3,就得到在某一時間段管制員的總工作負荷S。
4 英語指令對工作負荷的影響
目前由于很多原因,管制員在與國內機組進行陸空通話時還是使用普通話。這樣管制員表達起來比較方便。但隨著民航的發展,飛經我國區域的外航飛機越來越多。在與他們通話時按照國際民航組織規定必須使用標準的英語。在我們這種非母語國家,這樣就無形中增大了管制員的工作負荷。通過實際觀察,非母語國家管制員發出英語管制指令時長明顯比發出普通指令時考慮的時間要多,通話時間也會適當增加。且飛行員的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當他們復誦管制指令時ATC檢查復誦也要比平時長,且偶爾還會出現要求再次復誦的情況,這些都無形中加大了ATC的工作負荷。因此,非母語國家管制員在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理解能力的同時,在實際工作中,應當盡量采用規范或標準的管制用語、格式進行表達,通過合適的通話技巧及輔助設備監控來幫助ATC消除因英語非母語語言而導致的理解能力的不同而帶來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還需要了解不同國家飛行員的英語熟練程度、通話表達習慣、口音等,便于管制指揮順利進行。有經驗的管制員在進行管制指揮時,對某些國家飛行員的發音(如:韓國、俄羅斯、東南亞、日本等)引起特別關注,以便于指令傳遞的順暢。管制員還應掌握英語通話的語速、節奏,并結合當時飛行沖突調配的實際情況靈活應對,便于對方的抄收和理解。這在空域飛機較多和通信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尤為重要,適當的語速、節奏可以不僅會減少錯聽,漏聽管制指令,還會提高工作效率。在通話的最后應復誦證實或認真聽取對方的復誦。個別情況下單調重復一句比較冗長的指令并不能使對方是否了解自己的管制意圖,這時不如將指令拆開,用單獨的一個一個的指令來代替一長竄的指令數據,同時密切監控飛行動態。從表面上看,這樣做好像比較笨,但實際上,這樣做恰恰是十分奏效的。與其與機組不停重復一個指令,還不如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溝通,找出一個令雙方都能接受的管制方法,快速準確處理問題。
5 減輕管制員工作負荷的建議
5.1 建立管制員職責的動態調節機制。
5.2 減少管制員的錯誤來源。
5.3 提高管制員的情境意識。
5.4 合理安排管制員排班制度。
參考文獻
[1]韓松臣.扇區容量與管制員工作負荷的關系研究[J].空中交通管理,2000.
[2]D.K.Schmidt:A queuing Analysis of the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Workload,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1978.
[3]Pawlak: Williams,Navigation,and Control Conference and Exhibit,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8: 67-74.
[4]Noriyasu Tofukuji: An Enroute ATC Simulation Experiment for Sector Capacity Estimation,IEEE Transaction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1993.
[5]Ofukuji: An airspac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n-route sector by air traffic control simulation experiments,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Part1,1996.
[6]空中交通服務計劃手冊[文件號 9426-AN/924]第一(暫行)版(1984):國際民用航空組織,1999,9.
[7]邢詒吉.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戰術分析,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2003年川大智勝杯全國民航空管論文大賽,2003,11-16.
[8]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中國民用航空無線電通話手冊》,第一版,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