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中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投資者并沒有直接去經營管理企業,這樣就有可能存在著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建立怎樣的股利政策,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手段。文章將從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現狀,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現狀的原因分析以及規范和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建議三個方面來闡述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
關鍵詞:投資者;利益保護;政策
1 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現狀
股利政策在上市公司的財務政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股利的發放關系到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又關系到公司未來發展。因為股利政策的重要性,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會制定一些不利于中小股東利益的股利政策的現象,近年來,在證監會監督和市場的引導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逐漸觀范,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1 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現象帶有普遍性
有關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4月30日,滬深兩市1718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09年年報,其中687家不進行股利分配占40%,在2008年披露的年報中剔除ST類型上市公司1353家公司連續三年對投資者一毛不拔,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1.74%,連續5年以上(含5年)未分配給任何股利的達到239家,占14.72%,連續10年以上(含10年)未分配給任何股利達48家,占2.96%。這些上市公司并非沒有能力進行股利分配,而恰恰相反有些公司在各項財務指標在滬、深兩市位居前列,盡管中小投資者提出異議,但卻沒有任何回應。
1.2 股利分配形式多樣化
股利分配形式應是現金股利(也稱派現)和股票股利(即送股),但在 我國許多公司股利分配形式有派現、送股、既有派現又送股、派現加轉增、送股加轉增等,甚至將配股也作為股利分派的一種方式。股利分配是盈余的分配,而轉增股本則是指公司將資本公積金轉化為股本,轉增股本并沒有改變股東的權益。配股則是上市公司向原股東發行新股、籌集資金的行為,是一種有償的增資發行。嚴格上講,轉增股本和配股并不能算是股利分配,因股東財富并沒有增加。但在我國上市公司這種股利分配形式比較普遍。
1.3 股利政策的不穩定
我國上市公司基本上沒有穩定的股利政策,股利分配政策的隨意性很大,股利能夠傳遞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信息在我國很難實現。投資者很難根據股利政策去推測將來的股利變化。由此引發的股價變動將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不只是公司信譽受到影響,并且破壞了企業財富最大化目標,從而也貶低了企業價值。
而在國外證券市場,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傾向于采取穩定的股利政策,除非公司有重大變故,股利支付率受公司利潤波動的影響很少或幾乎不受影響,即使公司虧損公司管理層也盡量保持穩定的股利支付率。
1.4 股利政策受大股東意愿支配
由于股權相對集中以及治理上的缺陷,一些上市公司董事會對股利分配的方案從有利于自身的利益出發,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為董事是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在資本多數決的原則下,控股股東很容易獲得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的選任控制權,致使董事會成員很多是控股股東的代表,最終控制著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等重大決策權。有些上市公司股東取得的股價是“原始股”,從二級市場的股價是不一樣,但享受同股、同權、同利。
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現狀的原因分析
2.1 證券市場的制度缺陷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著內幕交易、市場缺乏透明度以及市場主體不規范等問題,這些問題歸結起來,都是因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2013年8月16日11時5分左右,上證綜合指數瞬間突破2198.85點比開盤上漲122.87點,很多權重股紛紛漲停,然后逐漸下跌,至收盤上證綜合指數還跌7.53點。調查發現,此事件為光大證券烏龍指所致。后證監會發布光大證券屬于內幕交易。造成這樣的原因是證券市場監管基礎性制度缺陷所造成的,致使中小投資者蒙受無端的損失。
2.2 股權結構不合理
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往往是國有股和法人股占到很大比重,在民營企業中,有些還存在夫妻股東、父子股東、兄弟股東,他們同樣也占據到很大的比重,控制著企業的經營決策以及股利分配決策。在這樣的股權結構里,他們不愿意分配股利,存在著少派發股利甚至不派發股利現象。
2.3 股市成為“圈錢”市場
我國證券市場建立的初衷,是為國有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問題,發展到現在,證券市場有各種形式的所有制結構,有些民營企業一旦上市“一夜暴富”,身價幾十億,同時把融到的資金,不知投資什么項目,有的亂找項目投資,有的干脆存銀行,收取利息。
2.4 股市成了投機市場
由于股利分配很少,甚至不分配,那么中小投資者看中證券市場并不是股利分配,而是通過低買高賣的短期投資獲取股票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愿意投資有題材股、重組股、概念股,而不愿投資業績比較好,股價比較平穩的股票,這樣造成業績差有題材的股票被人為炒高??v觀國外的證券市場,他們都偏好現金股利,因此他們投資看重的是有現金分紅能力的“績優藍籌股”。
3 規范和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建議
3.1 完善相關法律使強制分紅政策上升到法律規范層次
證監會于2006年4月26日發布了《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該辦法對股利分配的規定是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三年實現的年平均可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二十。2008年10月7日證監會又發布了《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對于股利分配的描述“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三十”。這些政策的規定,對上市公司沒有強制約束力,有相當多的上市公司分紅,其目的是為再融資,融資的金額往往遠遠超過股利分配的金額。至于這種問題,應將強制分紅提升到國家法律,有利潤的上市公司必須按一定比例分紅,否則,嚴厲處罰。
3.2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我國上市公司一般設置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參加的會議,中小投資者也可以參加會議。股東作為出資者,可以決策企業的經營方針,但由于中小投資者所占份額較少,往往沒有話語權;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由股東會選舉產生,中小投資者要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幾無可能。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法律、法規應強制規定,董事會、監事會成員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中小投資者代表參加。
3.3 加強證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加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方面可以規范上市公司的行為,切斷與機構聯手做假的機會,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避免投資者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投資者的損失。
監管部門應制定相關法律,要求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披露信息,尤其對股利政策的披露,對于用留存盈余進行項目投資的上市公司,必須要求其提供詳細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的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原紅旗.中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財經研究,2001(3).
[2]李常青.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現狀及其成因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1999(9).
[3]王艷茹.論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1).
[4]馬秀萍.基于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政策探析.
[5]陳麗華.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6]張孝梅,王勇.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
[7]周駿.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現狀研究.
[8]王曉梅.股利政策、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利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