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要求,闡述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應包括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支持、現代化的管理體制機制以及現代化的管理人才和手段等方面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構建出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各指標的內容。
關鍵詞: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引言
水利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設施,也是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所涉及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關鍵,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水利工程管理要求從傳統的經驗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管理模式轉變,以適應水利工程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涉及諸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依據國情,科學地建立水利工程的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客觀地反映水利現代化的水平。
1 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的內涵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漸進的、動態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域都具有不同的內涵,對水利的要求及相應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傳統水利是通過建設各種水利工程來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現代水利則更加注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科技手段和現代化的管理,發揮水利工程的基礎作用,同時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好水資源,從而實現水與經濟、社會、環境及市場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對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了相應的具有時代意義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針,以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保證,實現水利工程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科學化、法制化、社會化,創建一流的、先進科學的水利工程管理體系,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良性運行模式,持續發揮水利資源的效益。
2 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應包括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支持、現代化的管理體制機制以及現代化的管理人才和手段等方面。
2.1 加強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
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通信、網絡等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信息采集與工程監控、通信與網絡、數據庫存儲與服務等,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2.2 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是現階段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理念的核心內容。要樹立以人為本、公共安全、公平公正、環境保護意識。根據新時期水利發展面臨的情況,完善發展思路,建立適應發展需求的發展模式以加快發展步伐。
2.3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權責分明、職能清晰的管理體制,建立經營規范、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維護體系。實現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嚴格的觀測工作制度、檢查制度、安全鑒定制度等;推行規范化的工程維修養護管理;健全與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推進依法治水。
2.4 管理人才培養
建立一支適應工程管理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結構合理的管理隊伍。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培訓力度,制定激勵機制,培養一批高、精、專的人才隊伍。
2.5 優化配置水資源,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能力
加強水的管理體制,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按市場經濟的規則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利經濟駛入良性循環。充分發揮水利工程作用,提高抵御洪澇和干旱的能力,建立防洪安全保障體系。
3 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在水利工程現代化建設中,要對其進行綜合評價,這就需要根據我國國情,科學地設置水利現代化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遵循實用、簡明、科學的原則,客觀地反映水利現代化水平。
3.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為了能夠客觀、準確而且比較全面地反映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建設發展水平,在確定指標體系時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則:
(1)指標體系要符合我國水利現代化的目標和要求;(2)指標體系要有代表性和可比性;(3)指標體系要有系統性、層次性和協調性;(4)指標體系要體現社會管理和工程管理不同層次的要求;(5)指標體系要考慮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兩個方面;(6)指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導向性。
同時,還要考慮到此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要使綜合性與具體性相結合,動態性與靜態性相結合。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為了反映水利現代化進程,有些指標可以定性,有些指標可以定量,因此水利現代化的評價體系和方法應包括定性評價、定量評價與綜合評價三部分。水利現代化評價指標見表1。
表1 水利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
3.3 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綜合評價
(1)對于正向指標
式中,SMD為水利現代化的綜合實現程度,MDI MDi為第i項評價指標的實現程度,n為評價指標的總個數。
4 結束語
根據以上對我國水利現代化的定性評價和定量分析,目前我國水利現代化水平的綜合實現程度為45%,而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水利現代化水平為170%以上。從水利基礎設施數量上講,雖然我國位居世界前列,但效益和質量水平都比較低,管理水平就更低。而且,我國國土面積大,有著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發展水利事業是保障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來看,要在21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預計2020年全國建成小康社會時,我國防洪安全體系基本可以達到保障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目標,水資源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水環境治理將進一步加強,水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屆時,我國水利現代化綜合實現程度可望達到79%左右,預計再經過30年的努力,到2050年水利現代化綜合實現程度可達到100%。這將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目標,只有與時俱進,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水利現代化研究課題組.國家現代化與水利現代化[J].中國水利.2004(4):24-28.
[2]汪恕誠.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促進和諧社會建設[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7,5(4):1-2.
作者簡介:馬永祥(1975-),男,回族,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勘測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