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社會發展對于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煤炭資源的開采速度也越來越快,可以說是維持我國能源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型產業。而隨著煤炭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在深井開采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礦震問題,對采礦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文章結合深井多煤層聯合開采的情況,利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微震現象的原理、類型、規律等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其對于采礦活動的影響,為安全生產提供了相應的保證。
關鍵詞:深井;多煤層;聯合開采;微震類型
在我國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比例中,煤炭占據了70%以上的比例,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隨著社會對于煤炭需求的日益增加,煤炭的開采量不斷增大,開采深度也越來越深。在這樣的情況下,礦井圍巖應力增高,沖擊礦壓問題也成為較為嚴峻的問題,礦震在深井開采中嚴重影響著安全生產的進行。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針對礦震問題,進行嚴格地分析和研究。下面以某煤礦深井多煤層的開采為例,對微震類型進行研究。
1 煤礦概況
該煤礦為多層煤礦,采煤層可以分為數層,其中前三層儲煤呈北傾趨勢,距離地表較近,可以簡單開挖后進行露天開采,目前也已經開采完畢。4~8層屬于淺層開采,距離地面約30~80m,其開采也相對簡單。9~11層屬于當前開采的重點煤層,煤層平均厚度為6.5m,屬于厚煤層,結構簡單,煤層相對穩定。但是,由于礦井是主副斜井加回風立井,采用兩進一回的通風方式,距離地面超過100m,屬于深井多煤層聯合開采,如果出現礦震,對于煤礦開采人員的人身安全有著巨大的威脅。因此,需要對微震原因、類型等進行分析,切實保證生產安全。
2 開采深度的影響
對于具有沖擊傾向的煤巖層,通常情況下,只有在開采深度超過500m之后,其沖擊的危險性才會顯著提高,小于500m雖然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仍屬于可以控制和預防的范疇。經過相關的測量,該井現有工作面的開采深度為100m左右,并沒有超過這個界限,因此也并不具備發生沖擊地壓的限定條件。
3 開采技術的影響
開采技術對于深井開采的安全性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需要重點進行分析。在該煤礦的深井開采過程中,可能引發礦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3.1 頂板復合沉降的影響和周期破碎
在進行深井開采時,由于采空區域使用的頂板出現沉降,使得拖曳煤柱區的頂板產生了相應的拉張作用,由于開采深度的增大,兩個煤層之間的符合沉降也會變大,從而使得頂板受到的拉力增大,底板受壓破碎,從而引發巖體的破碎,導致微震現象的發生。這里對煤層進行分組,設4~8層為丁,9~11層為戊,11層以下煤層為己。
由于主要開采面位于9~11層,則主要對戊組工作面的開采活動進行分析。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已經出現過多次礦震情況,結合實際開采狀況進行分析,排除施工因素的影響,主要對尚無開采活動的區域進行分析,也就是與己組工作面相接的區域。結合之前的微震活動規律,隨機選擇該區域連續五日的頻次活動進行分析。通過對相應數據的分析和研究,在該區域的微震震源的深度范圍內,存在著兩個比較明顯的震源中心,尤其是工作面鄰近工業廣場保護煤柱邊緣的部分,更為顯著。這就表明該工作面在開采活動的影響下,底板的一部分和頂板的大部分出現了破裂,進而引發了微震的發生。
3.2 孤島工作面
由于開采環境的特殊性,該組在開采過程中形成了孤島工作面,使得局部的應力迅速增大。在開采活動中己組工作面中呈條帶狀分布著較強的礦震,初步判定極大可能是由于頂板存在的戊組孤島工作面所致。
3.3 下分層工作面的切眼外錯
在開采活動中,開采工作面曾連續多次出現微震現象,導致開采工作多次緊急停工,嚴重影響了生產的順利進行。在發生礦震的位置,切眼外錯分層的切眼深度為25m~30m,并且存在孤島工作面,經過分析,微震產生的原因應該是應力的疊加造成了局部應力的增強,區域巖體無法承受過大的壓力,產生破裂所致。
3.4 上分層工作面遺留煤柱
在產生微震的原因方面,上分層工作面遺留的煤柱也可能成為重要因素。由于煤層停采之后,受開采技術和相關因素的限制,會在停采線至外段綜采開采切眼之間遺留相應的煤柱,極可能造成應力的集中,引發礦震。
4 地質條件的影響
在開采工作面內,沿切眼內側的斷層延伸方向,存在一個北東向的強礦震集中分布帶,震源平面向著西南方向傾斜,加上該地地質構造受到炮采時震動的影響,形成了一定的松動和破壞,抗干擾能力降低,可以由此推測出,在斷裂帶的兩側部分,地質條件相對較差,并且存在一定的延伸,在這種地質條件的影響下,極有可能引發工作面內高能量微震的反復發生。結合以往的微震情況和對地質構造的分析,引發礦震的強度最高可以達到MLl.4(3.2X105J)。
同時,在戊組小斷層帶中,存在一個北東向分布的礦震集中帶,在開采過程中,也曾經多次引發強礦震,且礦震強度一度達到MLl.9(3.7X106J)。由此可以推測,在今后的開采過程中,受地質條件的影響,仍然可能發生較強的礦震,需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5 結束語
結合上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就目前而言,深井多煤層聯合開采的微震類型主要有四種,分別為:
(1)頂板運動和沉降誘發型礦震、巖爆和沖擊地壓。在該煤礦的開采過程中,鄰近工業廣場煤柱邊緣區域,其基本頂彎曲下沉拖曳和周期破斷,可以對多個工作面產生顯著的影響,從而導致該區域出現礦震、巖爆和沖擊地壓。
(2)局部應力疊加產生的煤體壓縮型沖擊低壓。下分層切眼或停采線外錯、上分層工作面遺留煤柱以及上個煤層組遺留的孤島工作面,都可能造成開采過程中局部應力的集中和增大,在開采過程中,如果沒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可能引發煤體壓縮型沖擊地壓。
(3)斷層活化運動型礦震和沖擊地壓。在斷層附近進行煤礦的開采活動時,由于施工的影響,可能引發已有斷層的活動,進而發生礦震。針對斷層的大小,誘發礦震的危險性也有著一定的差別。對于大型斷層,其安全距離為300m,而對于小型斷層,其安全距離為100m,在開采過程中,要對斷層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切實保證在安全距離外進行開采。
(4)深部爆破施工誘發型巖爆。主要是指在煤礦開采過程中,使用雷管進行爆破施工時引發的微震,這種情況屬于人為因素,可以通過細致的計算、分析等,將影響降到最小,而且可以提前進行預防,因此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
參考文獻
[1]寇建新,呂有廠,李宏杰.深井多煤層聯合開采微震類型分析[J].中國煤炭,2011,(11):94-98.
[2]何世久.復雜地質條件下深井筒強突出多煤層揭煤技術[J].現代礦業,2012,(6):66-67.
[3]黃慶國,高潤平.特厚煤層綜放面高精度微震監測技術的應用[J].中國煤炭,2010,(11):121-124.
[4]李鐵,蔡美峰,蔡明.分層開采煤礦的礦震能量釋放模型與能量釋放譜[J].煤炭學報,2007,(1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