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潘西煤礦綜采工作面在開采過程中突水的情況,根據運輸巷起伏不平的特點,針對復雜的現場環境,分析研究了虹吸原理的應用條件,通過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實現自然疏水,達到高效排水目的。
關鍵詞:虹吸原理;煤礦;采區排水
1 概述
1.1 工作面概況
潘西煤礦主要開采煤層為煤3、煤19兩個煤層,煤19下距奧陶石灰巖含水層平均為60米,自開采以來累計發生10余次底板出水事故,給礦井的安全生產帶來威脅。煤19后六采區6195綜采工作面運輸巷沿煤層布置,長906米,呈里底外高樣式,最底處標高為-639.9米,最高處為標高為-633.0米,高差6.9米。6195工作面上平巷標高-548米,工作面長195米,裝備綜采支架和采煤機,實現綜合機械化采煤(圖1)。
6195運輸巷連接后六運輸上山,原煤經6195運輸巷至后六運輸上山下運,運輸巷通過6195片口車場連接后六軌道,后六運輸上山和后六軌道巷道傾角均為26度。
1.2 運輸巷排水情況
6195工作面2010年11月正式生產,2011年7月份底板陸續出現多處小股涌水,總計流量達95m3/h,分散多處的出水點最終積聚在運輸內,經運輸巷外排。
根據現場情況,在運輸巷最低點處擴修臥底,安裝6臺潛水泵(18.5kw和22.5kw各3臺),巷道內敷設¢108mm管路和¢159mm管路各一趟,設控制閥門連接6臺潛水泵,正常情況下3臺運行,3臺備用,涌水經兩趟管路排至6195片口車場后沿水溝流經至后六軌道實現外排(圖2)。
2 問題的提出
運輸巷內多臺潛水泵的投入,在狹小的巷道空間難以維護,并且造成電能和人員的浪費。通過對現場條件分析,由于排水高差不大,能否利用虹吸原理呢?下面對利用虹吸原理實現自然疏水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
3 虹吸現象及基本條件
3.1 虹吸現象
虹吸現象在我國很早就被發現并得到應用,古代稱“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等稱謂。據史料記載,宋朝就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把峻嶺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記載,目前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還常用一根去節彎曲的長竹管飲酒,也是應用了虹吸現象。
3.2 虹吸原理
虹吸原理根本原因是由于壓強差在起作用,當彎管兩側中同一液面的壓強不同時,管中的液體就會向著壓強較小的一側流動。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后再流到低處。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3.3 實現虹吸的基本條件
要想利用虹吸原理就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管內先裝滿液體;(2)管的最高點距上容器(要吸取水地點)的水面高度不得高于大氣壓支持的水柱高度;(3)出水口比上容器的水面必須低,這樣使得出水口液面受到向下的的壓強大于向上的大氣壓,保證水的流出。
4 應用分析與實施方案
4.1 應用分析
要想在現場應用虹吸原理實現自然疏水,首先要滿足三個基本條件:
(1)通過一臺大流量潛水泵充水,排出空氣,滿足管內裝滿液體要求;(2)確認準確標高。經測量運輸巷最高點標高為-633.0米,積水點標高為-636.5米,高差3.5米,通過計算,管路阻力損失5.5米,合計9米,大氣壓支持的水柱高度為10米,滿足大氣壓支持高度;(3)在后六軌道加接管路,延長至后六軌道下頭,這樣充滿水的管內兩端產生壓差,能夠保證水的流出。
4.2 實施方案
利用運輸巷已敷設的¢159mm排水管路,現用連接方式不變,在¢159mm管路積水點端加閥門和吸水籠頭,只留一臺潛水泵與¢159mm管路連通(管內充水用),其他閥門全部關閉,巷道內管路接頭密封處理。在運輸巷最高點處¢159mm管路上方設放氣閥門一個,車場加接管路延深至后六軌道下頭處并加控制閥門,用以限制流速和阻水排凈空氣。
4.3 應用后排水方式
正常情況下現場五臺潛水泵停運并關閉各泵閥門,一臺潛水泵運行供¢159mm管路,確保管內充滿水,自吸用閥門全開,軌道下閥門開度保持流量微小于工作面涌水量,保證自然疏水穩定。當吸水點水量積攢較多時,開啟第二臺泵通過¢108mm管路外排。
5 關鍵措施與注意事項
根據虹吸原理的三個基本條件,關鍵做好以下三點:
(1)管路空氣排出與密封。由于巷道排水管路較長,管接頭多,難免有個別接頭處密封不嚴使空氣進入,影響自吸排水過程。首先在整個管路最高點(標高-633米處)設置一個放氣閥門,其次是采用增加一層膠墊的方式,增強管接頭密封性能。
管路首次使用時采用潛水泵充水,出水口閥門關閉(同時做為限流量閥門),打開位于運輸巷最高點的放氣閥門,即可保證管內滿水。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結合一臺潛水泵運行,消除因管接頭密封不嚴而進入空氣造成的影響。
(2)嚴格控制虹吸上水段高差。雖然理想狀態下能夠達到10米,但現場實施起來非常困難,一是管路阻力影響,會降低吸水高度,二是管接頭密封不嚴造成空氣進入,也會大大影響吸水高度。若現場應用,需精準測算高差,并準確計算管路損失,控制在9米以內為宜。
(3)控制管內流速。管內流速過大必然造成負壓增大,溶于水中的空氣會釋出,中斷自吸過程。因此必須在出水口處加限流量閥門,保持管路內水流穩定。
(4)由于最高點放氣閥位置與吸水口和出水口較遠,首次充水運行前需提前確定聯系方法,前后默契配合,選擇經驗豐富的人員。
6 應用效果
6.1 直接減少了三臺潛水泵運行,現場只運行一臺潛水泵即可滿足排水需要,不僅提高了排水效率,而且減少了電力消耗。
6.2 現場只運行一臺設備,其他停運,相應的維護維修工作量降低,可減少1-2名維修工。
6.3 在用機電設備數量少,降低設備發生故障的機率,間接降低機電事故,減少對區域供電系統的影響,提高了供電系統的穩定性。
7 結束語
虹吸原理普遍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只要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利用,便會發揮他的長處,達到預期效果,實現低投入低成本高產出的目的,為企業節支降耗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于勵民,仵自連.礦山固定設備選型使用手冊[M].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