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兵團的城鎮化建設對兵團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結合兵團農三師各團場團近年來城鎮化建設的實際,各團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公共設施,改革戶籍制度,提高人口素質,發展各團特色小城鎮等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兵團;戶籍制度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發揮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城鎮是聯結鄉村和城市的一個重要環節,城鎮化是兵團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最終結果。兵團的城鎮化建設對兵團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對于兵團來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關鍵在團場。小城鎮建設是兵團加快城鎮化步伐的重要依托。城鎮化作為社會生產力變化所引起的生產、生活和居住方式改變的過程,對解決兵團當前團場職工致富以及農業、工業和畜牧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十分重要。近些年,農三師為加快城鎮化進程,在小城鎮建設中各個團場建立多元投資體制,注重小城鎮建設的統一規劃、注重規模、合理布局,引導職工進鎮、建鎮的政策、措施等,取得了明顯成效。
1 農三師城鎮化研究現狀
農三師在喀什地區境內,師部所在地為喀什市。該師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緣的葉爾羌河和喀什噶爾河流域,有“冰山之父”美譽的慕士塔格峰融化的雪水匯集到葉爾羌河,孕育著農三師萬頃綠洲。該師占地面積8043平方公里,下轄62個企事業單位,其中農牧團場18個,總人口16.9萬人。現轄18個農牧團場,耕地面積103萬畝,總人口83萬人,職工總數3.6萬人。由于日照時間長、積溫高,該師具有生產棉花、水果、小麥、水稻的優勢。
農三師的小城鎮從2007年開始建設,目前已在逐步擴大,各團場的小城鎮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快,修筑鎮區道路、建設給排水、集中供熱;健全城鎮功能,大大改善了小城鎮的鎮容鎮貌。目前,小城鎮建成通電率100%,排水設施率100%,自來水普及率100%。公路和各個住宅樓相通,馬路寬敞,路燈、健身器材、廣場等休閑娛樂的基礎設施齊全方便。
2 農三師各團場城鎮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各團場城鎮化率差異大,區域發展不平衡
農三師城鎮化整體水平不高,且各團場城鎮化率差異較大。農三師各團場主要以行政力量推進,以國家和對口援助部門投資為主,市場作用有限,經濟基礎薄弱并且發展不協調。一般來說,各團場的城鎮化率與團場的成立及發展早晚有密切關系。從成立時間看,45團和46團都屬于麥蓋提縣,45團已經成立了47年而46團則才成立13年,可以說,45團各項設施已經建立趨于完善的時期46團才剛剛從其克里克農場建立升級為團場,所以45團的城鎮化率比46團的城鎮化率高,這樣的發展差距導致農三師的各團場城鎮化率差異大。從位于喀什市的距離遠近來看,41團離喀什市最近它享受了地域優勢所以城鎮化率較高而距喀什較遠的49團城鎮化率相對低些,這就導致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2.2 先天自然條件差
團場小城鎮地域條件、氣候、環境較差。干燥少雨,水資源主要來自于冰川融水和地下水。冰川融水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地下水水質較差,造成水資源總量和結構性的短缺。除了水資源總量不足以外,推動城鎮化的工業化過程,也會引起嚴重的城市水質污染,造成結構性缺水,使供水問題嚴重。冬寒夏熱、大風、沙塵暴、地沙化、鹽漬化嚴重這些特征決定了城鎮外部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不穩定性,易于受到風沙的侵蝕和人類活動的污染,惡劣的自然條件制約著團場經濟社會的發展。
2.3 城鎮化擴大過程中資源環境壓力加劇
由于農三師建立在沙漠邊緣的綠洲上生態環境比較敏感和脆弱,資源環境受人類活動影響顯著。伴隨著城鎮化進程以及人口、產業的發展,資源環境壓力進一步加劇。近幾十年兵團城鎮化和生態環境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城鎮化過程中對資源、能源的開采與利用,廢棄物的大量產生是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
3 促進農三師各團場城鎮化發展的建議
3.1 加強中心城鎮建設,形成體系完善、功能合理的城鎮體系
一是增強團部的規模和輻射能力。需要通過集聚人口,提高團部的需求,拉動消費需求;通過集聚工業、商貿物流及其他服務業,提高團部的供給能力,向各連輸送更多的服務,密切團連聯系。二是發展條件較好的連形成中心連,構建“中心城市-中心團場-中心連”等各個層次的中心,構成完善的城鎮體系。目前,依靠各團自身的能力,還不足以形成強有力的中心,需要借助援建這一外部力量,加快城鎮化進程。
3.2 提高人口素質以促進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人是推進農村城鎮化的主體之一,人口素質的提高對農村城鎮化水平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兵團要發展首先要留住人才,在留住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吸引人才,以促進新疆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3.3 改革戶籍制度
改革戶籍制度的目的是加快人口集聚,把團里職工的戶籍從農村改為城市,讓職工成為真正的城市人,身份的轉變是職工進入城鎮的第一步。
3.4 積極發展各團特色小城鎮
農三師地處沙漠綠洲,交通便利,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除農業型小城鎮外,積極發展各團的特色小城鎮,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突出產業,把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化增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各團城鎮化的跨越式進步。
4 農三師各團場城鎮化進程介紹
近年來,農三師利用喀什市具有政府職能的優勢,借助喀什市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比較優勢,將政府承擔的市場監管、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向團場延伸,不斷提高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闖出了一條城市、團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農三師共大大小小13個團場,在對口支援省市的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將以兵團精神為引領,加快構筑以喀什市為龍頭、團場小城鎮為依托、城團一體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體系,全力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目前在廣東省對口支援團場的城鎮規劃的進程中不斷展現新的風貌。結合兵團團場自身的特點:以團部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帶動城鎮化,使兵團城鎮化具有一定的優勢:職工在原先身份的基礎上具有城鎮化居民的雙重身份,幾乎不面臨失地的境況,夏季可以白天去連隊繼續耕種自己的土地,夜晚回到團部休息,冬天等農閑季節可以在團部以城鎮化居民的身份生活,這樣大大降低了一般城鎮化進程中的失業和閑散勞動力的風險,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業衰退的風險。城鎮化離不開樓房等生活設施,但樓房不是城鎮化的全部,管理好一個城鎮,比建設更難。城鎮化建設之路中,短期內成為城鎮化居民具有不可避免的特點:文化教育水平低、環境保護觀念淡薄,所以不乏出現職工住進一個新建的小區,從窗戶扔垃圾、在門口倒臟水的習慣沒有改。所以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環境問題、社會保障體系、衛生醫療狀況、社會風氣社會治安都是需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而逐步進行改觀的。城鎮化建設的道路是長期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要依靠原有的農業為產業平臺,還要不斷拓寬產業渠道,克服兵團產業模式單一的弊端,這樣不僅能帶動團場城鎮化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城鎮化規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陸紅梅.兵團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風險調查研究[J].建筑與規劃,2013(2).
[2]陳科.新疆兵團新型城鎮化發展及對策研究[J].規劃研究,2012(7).
[3]馬麗.對新疆喀什地區城鎮化的思考[J].實事求是,2011(5).
[4]張慧.新疆農村城鎮化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6.
[5]杜宏茹.新疆小城鎮空間組團發展的戰略思考[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