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譚競搏,出生在鞍山市一個普通的家庭。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不老實,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這也預示了我不安于現狀、勇于挑戰的個性。上幼兒園以后,我的興趣是閱讀,媽媽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書。印象最深的是一本百科全書,一有空我就看,尤其是歷史和地理方面的,深深地吸引了我。
印象中,媽媽從來沒逼我學過什么,如果想讓我學什么,她會事先和我商量。有一天,媽媽拉著我的手,說:“別的小朋友都報特長班了,你想學什么呀?”我晃著小腦袋,不假思索地說:“報科學班吧。”可哪有什么科學班呀?媽媽給我列舉了幾個,我選擇了乒乓球、鋼琴和聲樂。但是,媽媽也有她的原則,只要我參與了,就得堅持下去。可我也有動搖的時候,小學四年級,我突然不想打球了,因為又累又枯燥。我和媽媽說了,她并沒有生氣,而是對我說:“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不行!我們不是商量好了嗎?你可要兌現承諾喲!”我本來是想逃避的,可媽媽的話使我自慚形穢。于是,我硬著頭皮堅持下來,最終也并沒覺得很辛苦。
初中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段時期。起初,我不太喜歡學習,認為只要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就可以了。每天,我都會拿出很多時間玩游戲、看電視,雖然成績還可以,但基礎并沒有打牢,尤其是語文和英語。
過了一年多,一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態度。一天,我和幾個同學正在網吧瘋狂地玩游戲,突然進來一位女士。我還以為她是普通的網民呢,等她走近了才發現是李老師。被抓的后果自然是請家長,不過,李老師的話我一直記得。她說:“別的同學我可以不說,因為他們基本是沒希望了,但你不一樣,你有天賦和資質,可不要辜負老師對你的期望啊!”這席話對我觸動很大,我開始思考人生,并在乎關心我的人,使自己對學習保持足夠的興趣。
我比較喜歡物理和數學,便讀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六個數》等科普書。從中,我知道了牛頓的三大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麥克斯韋的方程組。隨著興趣越來越濃,我也走上了競賽之路。作為學習委員,我還參加了鞍山市鐵東區初中生知識競賽,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慢慢地,我也逐漸成熟起來,明白了如何面對生活,怎樣利用時間。我開始找到自我和外在的平衡點,加倍努力,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遼寧省實驗中學。
其實,能進入這所高中,源于一個意外的機會。那年,遼寧省實驗中學舉辦了地級縣市學生的招生考試,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名了。在考試中,我發揮超常,被保送到理科實驗班。
一開學,我就決定在物理競賽這條路上走下去,但高中課程又不能落下。我一邊學習正常的課程,一邊參加培訓班,兩者兼顧起來。在課堂上,我認真聽講,寫筆記,及時發問。我還精選了一些習題,向老師請教,以便掌握解題的方法。在培訓班,我以多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來保持熱度,溫習老師講過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增加難度。我在紙上寫下演算過程,這樣可以減少運算失誤,培養邏輯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對于沒有思路或方法過于繁瑣的題目,我就把它們抄在本子上,以供復習之用。就這樣,我的成績保持在年級前十名。
就在這個時候,心態問題又開始困擾我。一次競賽,我特別緊張,基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什么,而越緊張就越怕兩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我這樣想著,就更加緊張了,誤用了兩個基礎公式,最后筆試成績很差,剛過及格線。之后,我認真反思,是功利心導致了失敗。我總想拿獎,而并沒有專注于題目,結果不盡人意。在實驗的過程中,我深入地理解物理公式,去感受隱藏在儀器、數據后的樂趣。次年,我獲得了全國高中生物理競賽省級一等獎,并獲得了保送資格。
之后,我主攻數學和物理,以應對清華大學的保送生考試。在數學聯賽中,我獲得了全國高中生數學聯賽省級一等獎。這給我帶來更大的自信,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又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我參加了保送生考試。筆試的題目很難,但這次我并沒有緊張,我先將時間集中在物理上,用40分鐘完成了這個部分;數學只有五道大題,每題30分,我決心做到最好,就拼命地思考,但最終只做完兩道半。出考場時,我沮喪地低著頭,心情并不好。爸爸安慰我:“上午的筆試已經結束了,無論答得如何,也不能改變結果,你需要面對的是面試,所以別想太多了。”我也覺得不能過于糾結,于是積極準備面試。
在三位面試老師面前,我還是有點緊張,畢竟這次考試關系到自己的前程。第一個問題是“描述令你感動的事”,我說了一件,老師讓我再說一件,我又說了一件。這時,我靈機一動,講完第二件事后便問:“老師,您不會還想讓我再說一件吧。”老師聽完后沒有太大的反應,就說:“本來是想問的,現在就不需要問了。”就這樣,面試很成功,三位老師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一個星期后,結果出來了,我通過了考試,被保送到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系。接到通知時,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覺得渾身輕松了許多。目前,我自學了高等數學和英語,看了很多小說和電影。我還想利用這個假期去云南,開拓一下眼界,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