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地下網管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揮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上輕下”的隨意性由來已久,城市排水系統等地下管網建設嚴重滯后,這一現象制約了城市的發展,也造成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極大浪費。
關鍵詞:城市地下網管;網管建設;嚴重滯后
一、目前我國城市網管建設現狀
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網管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個普遍問題:欠賬多、投入少。一些特大城市由于資金實力強,情況相對較好。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因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舉辦的因素,會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起到很大地促進作用,但總的來說,在城市網管建設上資金短缺是一大難題。以往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部分是政府投資,但現在市場化發展已成常態,由于投資不到位,有很多管線得不到及時維護,特別是很多中小城市,此類基礎設施建設更是滯后。
“只做‘臉上功夫’是現在許多城市建設的通病;而地下設施,能湊合就湊合用。等出了問題再去填窟窿。”但地下管道系統好比一座城市的“五臟六腑”,分工不同、特性不同,排布的位置都有講究。不同地區的城市地下管道規劃也呈現出差異性。比方說,北方有供熱管道,南方大部分城市就沒有供熱管道。
據估算,國內城市每年因施工造成的地下管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約400億元。幾乎是日日更新的大都市之下,許多管道系統卻保持停滯,有些甚至已有上百年歷史。從全國范圍來看,近年來城市地下管線系統出問題確實已不是個別現象。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1至10月,北京市政系統發生的事故中,有96%屬于地下管線事故。
二、城市地下網管建設的重要性
地下管線是保證城市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體系,為城市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運營條件,是城市的“生命線”。地下管網建設是城市建設最基礎的一項工作,老百姓關注城市美觀、舒適,但實際上安全才是最大民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地下管網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城市地下管網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到城市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被稱為城市的“血管”和“神經”。2013年9月6日國務院印發〔2013〕36號文件《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保證城市健康發展。目前,城市地下管網包含燃氣、熱力、供水、排水、中水、電力、通信信息、廣播電視、工業等等若干大類,分別由城建、電力、廣電、電訊等多個部門自行建設和管理。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經濟社會活動的迅速發展,城市管網的重要性及由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引起的諸多矛盾日益凸現。
三、城市地下網管建設存在的問題
缺乏嚴格的規定,沒有統籌。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中有一種現象值得思考,就是只重視地上的建設,而忽略城市地下的建設,這就為城市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很多問題。城市地下網管建設滯后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城市內澇,由于雨水、污水管網投資不足,管徑小,管網少,設計、施工不合理,一遇到強降雨就會造成城區內澇,雨水倒灌,公路成河,造成交通擁堵。其次,城市各種管網建設各自為政,自成體系,如供水、供電、供暖、通訊等,誰挖誰的溝,誰建誰的網,造成了城市道路剛修好,就又開腸破肚,開展拉鏈工程,這就加大了投資成本,造成重復建設,既影響成城市交通又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各種井蓋多,浪費大,沒有任何好處。
普遍存在的情況有:一是在城市的規劃設計中重上輕下甚至有要上不要下,投入不到位,建設不符合城市建設要求,還有在施工中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城市功能不能發揮,一些地方甚至是逢雨就澇,小雨小澇,大雨大澇,暴雨必災,城市成澤國,大街大道成大河,嚴重影響市民生活。二是規劃設計功能單一,缺少統籌兼顧,造成城市道路亂開濫挖,每天挖街不止,今天電信的挖,明天供氣的挖,后天供電的挖,一些新街道剛建好就挖,群眾怨聲載道。三是沒有科學的規劃管理,各建設部門各自為戰,造成沒有哪一個部門能完全掌握地下基礎設施的全貌。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或改造過程中時有各種地下管線遭到損壞的事故,造成停水、停電、通訊中斷等現象,影響城市的正常生產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四、科學有效地解決城市地下網管建設
地下管網的建設往往涉及多個單位、部門,在建設城市地下網管時要理順相關部門的權責。在行政程序中一定要將管網圖拿到檔案館進行存檔,以便管網出現變化后,及時進行更新。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頒布了地下管網建設的相關行政規章。在新修或改擴建每一條道路之前,政府的相關部召集需要埋設地下管線的相關單位開協調會,讓這些單位做好相關工作。完善管道圖紙資料的管理,建立管道臺帳,摸清管道占用情況。同時,建立圖紙動態修改機制,確保圖紙與現場相符,為運行人員和道路施工提供準確的圖紙資料。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地下管線工程以及報廢、漏測的地下管線工程信息資料要及時更新,并向城市規劃管理信息中心匯交。確保地下空間資源的統籌規劃、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做出規定。在進行地下管線故障檢修時,可以精確查到“病癥”所在,不需要胡亂“剖”路查病癥了。建立免費的共享服務機制,供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查看。
立法加強地下管線檔案管理,要求管線工程建設單位在規劃報建時,須先查詢施工地段原有地下管線情況,新管線建好后必須及時報送“歸檔”。要嚴格規劃和道路建設審批,杜絕隨意開挖。北京、昆明這些城市的做法很值得借鑒:道路建設后三年、五年如無特殊情況,不許開挖。
從長遠來看,建設地下管線共同溝(將地下管線進行集約化、集成化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是比較好的方式,城市綜合管溝可以一次性綜合投入,避免重復開挖地面,而且可以統一管理,方便維修,減少管理成本。所謂“共同溝”也被稱為城市地下管道綜合走廊,是指將設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類公用類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通道的隧道結構。“共同溝”節約空間、檢測方便,維護更加簡易,是未來城市地下管線發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單位:許昌鯤鵬電力設計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