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占有主要地位,因而,中國的服飾形制也被打上了深刻的儒家“烙印”。儒家重禮儀,講求中庸之道,所以,中國的傳統服飾始終以繁冗,寬博的主要特征出現。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服裝的深厚文化底蘊,當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時,中國傳統的服裝與西方服裝體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裝界更加注目于東方古老的文化精粹,使得服裝舞臺上的東方情結閃爍不滅。
關鍵詞:中國元素;服裝設計;運用
在人類服飾這一斑斕的史冊中,中國服飾是最奪目的一章。盡管自近代以來,中國也無例外地受到因工業文明而引發的西服東漸的沖擊,但是,中國曾擁有過的“衣冠王國”的聲譽是不容貶損的,中國服飾文化發展的巔峰在唐朝,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不僅使大唐人飽覽了異域的風采,同時也使世界人民認識了中國。對于歐洲大陸來說,東方國家都有其古老、優秀而又獨特的文化藝術傳統,而服飾更是別具風格。我國古代有貫口衫、深衣、襦裙、鎧甲、背子、比甲;近代有長袍、馬褂和旗袍,其中,我國少數民族的服裝也是構成燦爛的中國服飾元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當今,越來越多的西方設計師也從中國服飾元素中尋找靈感。所謂“中國元素”是指具有中國典型民族特色的設計元素,這些元素包括:中國的絲綢、錦緞、麻、藍印花棉布等面料;旗袍、中山裝、兜肚、立領、斜襟、對襟、開衩等款式;團花、牡丹花、纏枝花、龍鳳和漢字等裝飾紋樣;大紅、大綠、明黃、藍等色彩艷麗的民族色彩;鑲、嵌、滾、盤、繡等中式工藝。綜觀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都注重傳統文化與時尚的巧妙結合,作為藝術文化的精華,中國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是表達個性美的重要手段。在諸多的中國元素中,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的傳統色彩、傳統圖案、傳統工藝、傳統款式的運用。
一、中國傳統面料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面料是構成服裝的物質基礎,它直接決定著服裝設計的風格和款式,傳統的服裝面料以其獨特的面料質感、紋理、圖案及文化內涵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語言,例如用絲綢制作的女裝可體現女性的柔美、溫婉;用傳統棉布、藍印花布可表現服裝的古典、質樸。在設計實踐中,我們可以把這些傳統面料所蘊含的民族氣息直接嫁接到設計作品中,以此設計語言來突出設計作品的民族特色,使設計作品更具民族風情,因此在現代服裝設計中以這些面料為設計材料,結合現代審美并加入細節的創新,就可以設計出既時尚又兼具民族風格的服裝作品。
隨著紡織技術的迅速發展,千姿百態的新型面料給現代服裝設計帶來了無窮的想象空間、但傳統布料的獨特風格仍然保持著無法替代的魅力,絲綢、綾緞、錦緞、麻和藍印花布等均有著濃郁的中國特色,在現代服裝設計的舞臺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絲綢以其柔軟、細膩、飄逸、華麗著稱,用絲綢制作的女裝更能體現女性的嬌媚、溫婉。近年來,由于很多國際服裝設計大師用絲綢面料設計的女裝在世界舞臺上獨領風騷,使絲綢的魅力大放異彩。此外,運用織錦緞、綾緞圖案層次性強、色彩濃厚、沖擊力強的特點,也可制作出裝飾效果強烈的現代服飾形式、而麻和棉布印花面料則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面料品種。
二、中國傳統色彩帶給現代服裝設計的驚艷
在國際時尚舞臺上,提到紅色就會讓人聯想到中國,尤其是紅和綠在中國傳統服飾中運用的最為廣泛,在近年來的流行色中,中國紅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中國紅意味著平安、吉祥、喜慶、康壽、福祿、尊貴、和諧、團圓、成功、勇敢、興旺、熱烈;意味著百事順遂、逢兇化吉、驅病除災。中國人喜歡紅色,紅色已成為中國的象征。在對中國元素的繼承中,許多的設計師都選擇了“中國紅”這一設計元素。而黃色作為金子般的顏色,曾是皇室的專用色彩,在中國的傳統服飾文化中,它給人以富麗堂皇、威嚴、神圣之感,應該說黃色以其特有的明亮和艷麗被廣泛運用于各類服裝設計中,往往給人以華貴高雅的氣質和感覺。
三、中國傳統圖案常常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的精華
中國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體現在對中國傳統圖案的繼承上。如龍紋圖案、雙魚圖案、鳳凰圖案等都是比較流行的圖案。“福”、“壽”、“龍鳳呈祥”等圖案反映了人們在勞動的基礎上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梅蘭竹菊”等圖案象征了高雅的格調與品質。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服飾圖案還有團花、牡丹花、纏枝花和漢字等。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這些傳統圖案經過改良被廣泛運用于各類表現中國特色的服裝設計中,設計師通過刺繡、印染、手繪、貼繡、編織等不同的工藝手法,把這些圖案裝飾在各種服飾及配件的裝飾處理上。通過各種典型的圖案造型,將其點綴在服裝的不同部位,使服裝蘊涵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
四、中國傳統的款式造型 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靈活運用
中國傳統服裝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展變化,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的特點是:服裝造型寬松、采用直線式裁剪以及平面化的結構處理,只是在不同時期服裝的寬松程度和長短上有所不同,但均屬于二維平面裁剪。服裝講究“天衣無縫”應盡量減少接縫,宜做無省縫處理。這樣,其精神氣質,會具有飄逸、動態之美。會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合。
在服裝設計中對于中國傳統服裝的式樣應用,無非是展現其寬大的風貌和復古的興起。例如較有代表性的(1977~1978秋冬)伊夫圣洛朗的中國風格的作品。其所表現的上衣都是寬松型的,傳統的平面結構手段能夠迎合簡約的風格,除了式樣上的設計承襲寬大之風,更多的是用傳統的領、襟等局部設計加以有效強調。
在西方,設計師們積極從世界各民族傳統服飾中汲取養份,并使之轉化成永恒的時尚藝術。中國風格的高級時裝,讓一種沉靜的氣質傾然而出,成為這個繽紛世界里讓人駐足欣賞的美麗風景。并以其厚重的歷史感與新鮮的時尚感,席卷了變化萬千的時尚舞臺。這一切主要得益于國際頂尖品牌的設計手法非常多樣化,而且運用極其靈活,絲毫沒有生搬硬套的痕跡,概括其設計手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現代時裝外形輪廓與中國服飾元素的混合;二是中國化元素非中國化運用,也就是“中國化外形”而“非中國化設計。” [2]
【注釋】
[1]華梅.中國服裝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05)
[2]喻英.中國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安徽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報,2002(02)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