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設計影響著生活,生活也影響著設計;藝術設計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過五個方面對藝術設計與生活的關系進行研究。
關鍵詞:藝術設計;生活;關系;研究
設計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一種主觀能動行為,是將人類社會發展積累的科學技術、人文歷史及審美情趣相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改造人類生活環境的造物活動。它作為影響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與人類文明、文化呈共生關系,并不斷地改變人們的生活。設計即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物資文化浸潤文化氣息的設計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藝術素材來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藝術家篩選,再創造,這個升華的過程就是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名匠裝飾把設計作為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以設計為核心進行精細施工,以設計為核心提供全程服務,以設計創造價值,以設計贏得客戶,以設計引領市場。通過品牌價值、原創設計、創新工藝、綠色環保、節能智能等平臺創造不可復制、不可替代的附加值。
一、設計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藝術是生活的提煉、加工和再創造。藝術家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容,運用到藝術中去,反過來又充實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的享受。作為藝術的表現方法,絕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復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華。在這個提取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的時代不同、內容的不同、環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產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這些不同,才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審視、品味作品,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設計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例子:藝術就是生活的濃縮與提煉,它有時會把一些生活中的東西做的更純粹,更極致。它是美的,純粹的,帶著創作者的個人傾向,必定是展現,提取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就這一點說,比起日常的紛繁復雜,良莠不齊是高了。或許不是很準確,但舉個例子,文學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就使得作品與現實有了差異,更強烈,更震撼,等等。
二、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使用與生活
從古人開始,仔細觀察生活,創造生活。把美好的東西用藝術設計的方式保留、呈現,如:新石器時代的船形彩陶壺和人面魚紋彩陶盆。它們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實物加以創造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充實了平凡的物質世界。目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各種品牌的手機,除了功能的不斷更新,外觀設計上更是琳瑯滿目,能滿足不同人的審美需要。汽車、飛機的設計改變了我們出行方式,給生活帶來了便利合適的家居設計,讓人感到舒服,如淳樸、和諧、可觸動人的心靈得以凈化,去享受家居中陳設的協調感,以致在家休息的時間,能充分恢復體力和精力。成功的店鋪設計,里面的擺設簡單,有條不紊,讓人感到舒服。總之,生活中設計無處不在,而它正以一種強大的力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設計是來源于生活,生活自然來自于酸甜苦辣,沒有經歷坎坷和幸福的人生不叫生活,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說的就是不管誰只要在生活就不會脫離傷心或是一些不幸;而生活又不純粹是單一的不幸,就像自然萬物一樣,事事都有兩面性,所以說快樂同樣伴隨著生活的節奏前進,每個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也就是說,自然才叫生活,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獨特角色,將這些角色融合在一起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完整的戲劇,我想說的就是,生活來源于實踐,實踐是人生酸甜苦辣的結果。
三、藝術設計造就藝術,藝術是生活的重要成分
藝術設計深深根植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作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非常廣泛,作用也非常大,往往我們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比如大家在選擇沙發背景墻上的一件藝術作品時,都會表露出自己對這件藝術的不同評鑒。同樣,人們在選擇同類物品時,也無不處處都在用審美的眼光。當今的藝術設計正面臨著新的挑戰,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一個以大眾媒體、遠程通信和電子技術服務等軟件形式普及的數字化社會,藝術設計本身也在經歷一種面向非物資性的信息實際。新的環境不但產生了復雜的消費者,而且為設計打開了一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參照體系的世界,藝術設計將適應時代的浪潮,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從而更好的服務于社會。設計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設計成為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的戰略和途徑,作為經濟的載體,設計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生活中設計藝術是隨處可見的,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各種發明創造,滿足了人們基本的物質需要之外,對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四、設計藝術與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藝術來自生活,又是升華生活的產物。我們從中外的美術名作中,都看到這種關系。例如,唐代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步輦”是宮中的一種交通工具),表現了唐太宗接見藏族吐蕃王朝的使者的真實情景。通過對唐太宗的和睦喜悅和使者嚴肅誠懇的神態的刻畫,紀錄了一千多年前漢藏兩個民族團結友善的關系,那便是著名的文成公主和吐蕃王聯姻的重要歷史事件。宋代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罕見的風俗畫長卷,它生動地描繪了北宋首都汴梁在清明時節的種種景象:寧靜的城郊、繁華的街市、高大的城墻、絡繹不絕的轎子、牛車和南來北往的駝隊和船只。在如此復雜的畫面中,竟有條不紊地安排了五百多個各色人物形象。其真實生動,場面浩大,使人覺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這些作品都非常鮮明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
五、設計藝術與生活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千古絕唱《二泉映月》表現了對月光、泉水的經驗而期待著清冷、凄涼的音樂形象,借景抒情,這源于阿炳對現實下層勞動人民凄涼生活的深刻體驗與觀察,從而創作了如此驚世之作。現代青年人愛唱的通俗歌曲《寂寞沙洲冷》,我認為寫此首歌詞與譜曲的人很可能與這歌有相同的生活經歷,才能寫出能引起某些人共鳴的如此感人之作。自然、生活給藝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藝術盡情地表現自然,表現生活,并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藝術設計提供了人日常生活的物資基礎和條件。人的日常生活是生活方式具體話的形式和內容,它既是社會的,又是個人,藝術設計使生活方式處于美和藝術化的層面上,從而使生活具備了藝術文化的意義;藝術設計是人為自己生活的藝術化而設計出的一種創造性方法,亦是人通過日常生活而理解純藝術,進入藝術境界的一種普及化的方法;藝術設計是對物的設計,也是一種對物的使用方式的設計。物的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具體內涵之一,使用方式的改變對生活方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恒的天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審美的要求越來越高。美來源于生活,美更來自于我們的內心。我們的眼,發現了美。它傳達于我們的心靈。美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是客觀地呈現出來的人的精神現象。它直接訴諸感性而不訴諸理性。藝術不追求直接的實效,它追求的是美——實效的象征。所有的設計創意都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悟,是一種對未來生活和工作的描摹。室內設計提供了一種場所的氛圍、品位,設計師自身的品位決定了設計的價值。”一塵不染、素凈澄明。設計師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間凈化,把屋主的氣質和品位含蓄地表現出來……而這一切的靈感都源自對藝術的熱愛。“室內設計不是單純的‘裝修設計’或‘裝飾設計’,而是一門系統的設計科學。當代室內設計更多地體現出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注重空間序列的內在規律和風格。我們不僅要滿足使用和裝飾功能,更要求通過對空間的重新釋義來創造藝術內涵,使設計中的每個要素都通過內在的和諧達至統一。設計是很講究個人的悟性和感悟力的。” 一個完整的設計,無論是室內設計還是家具設計,從內到外都應該符合整個時代的潮流,應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讓空間功能和內在情感通過設計釋放出來,讓人與環境互動。”
藝術中的情感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而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后者的產生有相當明確的現實原因和功利色彩,即根據自己的利害而決定情感傾向,前者則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藝術創作是以一種審美的態度審視和體會著世界,這種情感更持久、更深刻。比如,我們在看到一個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的無業游民時,大都會生出厭惡的情感,而魯迅從這些人身上發現了阿Q,再加上其他類型國民的劣等形象,綜合創造了一個不朽的藝術典型形象,他對阿Q的情感是對中國國民的憐憫、難過和痛恨。如齊白石的《蝦》,主要運用淡墨,層次多變、富有透明感,生動地表現出蝦在水中浮游的動勢,以及蝦外硬內柔、透明如玉的身軀。這幅畫之所以能達到這樣高的藝術水平,是與齊白石長期觀察蝦的生活習性,以及他對國畫藝術語言的熟練運用分不開,因而,齊白石所畫的蝦享譽中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看出,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觀察或感受、或體驗,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提煉、分析、取舍、概括、綜合等藝術加工,進而形成于生活的藝術作品的。就繪畫的姊妹藝術——電影,在排演老舍先生的劇本《龍須溝》時,導演就經常帶著演員們到舊北京城這條臭水溝的居民區里深入生活,諸多電影的拍攝也都是如此,強調深入生活,其目的就是為了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有真切的感受。藝術設計與生活息息相關,藝術設計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綜上所述,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是生活升華后的結晶。藝術就是生活的濃縮與提煉,它有時會把一些生活中的東西做的更純粹,更極致。它是美的,純粹的,帶著創作者的個人傾向,必定是展現,提取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這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設計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者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