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三個樂章講解在演奏這首《降B大調長號協奏曲》遇到的有關氣、舌、唇、手的靈活的運用和完美的結合,呼吸的強弱不同變化以及與唇的風口變化等因素、手腕的連貫動作,再加上手臂的合理運用和完美組合,才能體現出內在的氣息流動和語句的抑揚頓挫。針對每個樂章中所遇到的一些技巧問題(如把位的移動、跳音、連音、顫音、氣息等)如何運用加以詳細的講解,從而讓我們更為清晰的演奏這首《降B大調長號協奏曲》。
關鍵詞:連貫性;氣息的控制;技巧練習;音樂表現
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是一位著名的俄羅斯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社會活動家。是俄國民族樂派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著名的「俄國強力五人組」中重要的成員之一。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特別是俄羅斯歌劇藝術的巨匠。他的歌劇共有十五部,包括音樂劇、史詩歌劇、神話歌劇、抒情喜歌劇和神怪歌舞劇等體裁,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誕節前夜》、《薩特闊》、《沙皇的新娘》、《薩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劇《金雞》是一部尖刻的諷刺作品,它預言沙皇專制制度和獨裁政治終必滅亡。同歌劇相比較,他的交響音樂作品數量較少,但同樣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的這類作品集中在兩段時期寫出: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響曲》、交響組曲《安塔爾》和交響音畫《薩特闊》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則有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隨想曲》和《第三交響曲》等。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間,他幾乎沒有采用過純粹的交響音樂的形式來寫作。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交響音樂創作都有標題性、敘事體和音畫式的傾向,他的交響音樂作品的情節,同俄羅斯的傳說、東方的民間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場面有著很密切的聯系。
他的交響音樂作品,一般說來都有強烈的民族特點,有時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他的這方面的杰作,一直是世界交響音樂舞臺常演曲目的一部分。里姆斯基的這首《降B大調長號協奏曲》是其早期作品之一,也是唯一一首他創作的長號協奏曲。這首作品有著強烈的民族特點,同時還帶有著濃厚的東方色彩。共分三個樂章。整曲篇幅較小,結構嚴謹,其內容緊湊,音樂語言精練,將長號的各種技術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最有代表的長號協奏曲之一,歷經一個多世紀經久不衰,目前在國際舞臺仍有重要地位。可以說是長號曲子中的經典作品之一。
一、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為快板樂章,降B大調,4/4拍,為再現的三部曲式。主題中的三連音分解和弦采用上行分解形式出現,具有明顯的動力性,體現了長號明朗的性格特征,并且這一主題貫穿著整個樂章。
第二部分又透露出一絲憂郁的氣質,較長線條的旋律寬闊而悠遠,與第一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2小節過后,激昂的旋律就將情緒拉回到了明朗與樂觀,這是本樂章的再現部分。隨著飽滿而富有力量的演奏,本樂章宣告結束。
樂章的開頭就以一個f力度的吐音三連音分解和弦上行接四分音符連線開始的。把最自然的聲音展示給聽眾,我們需要在練習中注意,氣、舌、唇、手的配合,感覺就像用針一樣鋒利的、帶點的音頭。運用舌頭敲擊上牙的同時,發出“ta”的聲音,同時把氣帶出去。感覺上是干凈的、清晰的,之后接上連線的四分音符要做到氣的連貫性。在對比段中作者運用了跳音(Staccato)與連線(Legato)的并用,從而使旋律線條寬闊而悠遠,與第一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本段練習中要注意音樂的連貫性。因此演奏時我們要用軟吐。運用舌頭柔軟地上下運動來輕觸上牙齒,同時發出“la/lu”的聲音,不同音高,運用舌尖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既要使吐音清晰又要保持連貫。再現段中的降B音由于第一樂章是快板速度因此在此音的處理上要多加小心。再練習中要提前做好準備,把氣息吸滿并且注意與嘴型的配合。
二、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為具有再現二部曲式,如歌的行板,降G大調,6/8拍。進入第二樂章,如歌的旋律娓娓道來。而長號溫柔的一面在本樂章一覽無遺。對比段中降e小調悲傷的旋律依稀能夠看出全曲主題的影子,但情趣依然變化不相同。抒情地、委婉地演奏出細膩的情感,洋溢著朦朧之美的哀傷曲。其中,長號和伴奏相繼奏出和的曲調,經多次反復出現,較為內斂、深奧風格的旋律貫穿整個樂章。降D大調結束后出現了全曲的第一個華彩樂段,由全曲主題中的分解和弦上行的進行素材發展進行而成。速度由慢漸快,力度由弱漸強,預示著輝煌的最終到來。與主題形成了鮮明對比。華彩段結束后,緊接著出現了激昂的旋律,與長號在高音區的吶喊引出第三樂章的主體。
本樂章開頭就以演奏性的旋律出現,在這一樂章我們要把長號的最柔美的聲音展現給聽眾,所以在演奏時要注意音樂的流暢性。
要想奏出音樂的流暢性,我們就要用連音來演奏這個段落部分。演奏時伸縮管一定要移動的輕、穩而準確。要控制好呼吸,使一個音到另一個的中間沒有雜音并且氣息不斷。如果兩個音是在同一個把位吹奏連音,要靠嘴唇肌肉的收縮動作來完成。連向較高音時,除必須收縮嘴唇肌肉外,呼氣量也要相對增大;連向較低音時,將嘴唇放松,呼氣量要相對減少。本樂章以降D大調結束后出現了全曲的第一個華彩段。在這段華彩中仍然出現了跳音(Staccato)與連線(Legato)的并用。雖然演奏華彩時是比較自由的,但也要在節奏型內。演奏這段時要注意升、降記號的臨時變化。整個樂句的速度是由慢漸快,力度由弱漸強。本樂章主要以演奏性的旋律為主。
三、第三樂章
本曲的終樂章,為其有再現的三部曲式,快板樂章,bE大調,2/4拍。本樂章是全曲最為龐大的一個樂章,第一部分采用進行曲式結構,大量的同音反復進行與輕快的附點節奏音型,體現了長號莊嚴與活潑歡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這也賦予了本樂章旋律多變這一大特點。而這一特點不僅僅體現在性格上,也體現在速度和力度等方面。樂曲進行到第二部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漸漸增多,使樂曲的緊張感進一步爭強。在本樂章再現段出現時將樂曲推向高潮。在全曲結束之前,出現了本曲第二個華彩段,相比第一個華彩段,本段的篇幅更大,對比性更強,是本曲最精彩的部分。結尾也很有特色,在伴奏樂器慢速的鋪進之后,速度突然變快,在一片歡騰中結束全曲。
本樂章的開頭就以長號在高音區的F音演奏顫音(tr)開始,而長號的顫音技巧在眾多的長號器中是最難完成的。他不同于鍵閥樂器演奏顫音可以用手指的顫動就可以完成,長號的顫音時需要用嘴唇作顫動來完成顫音的全過程。因此練習顫音這一技巧需要長時間的慢速練習1-2個月后才能提速。為了能夠達到效果就必須由慢開始練習。以此類推。
每天堅持練習1-2個月后開始逐漸提速并延長音符時值。這個練習我們要在平時練琴時解決完成。推薦教材:《雷明頓長號技術練習》第23頁。
之后是伴奏樂器的激昂演奏,緊接著進入本樂章的第一部分。進行曲式的結構與附點音型的增多,使我們要在演奏這個樂章時注意節奏的準確性。第二部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增多,提高了樂曲的緊張感。在Q段出現了前八后十六三連音的節奏型,在演奏這一段時,我們要用節拍器先把節奏準確的唱好,這樣在演奏時才能準確無誤。
本樂章的再現段出現時把整個樂曲推向了高潮。在全曲結束之前出現了本曲的第二個華彩段。而華彩段是作者理解樂曲后自由展示的空間。作為以聲音的強、弱、長、短為表達手段的音樂,所有的表現形式諸如節奏、色彩、旋律、結構等都以強、弱的方式在時間空間中展現。在本段華彩出現了大量的分解和弦進行,在演奏這段前我們要充分練習降B調的分解和弦。在演奏這段時我們還要注意在本段中出現的低音,在演奏低音時我們要有足夠的氣息,同時配合演奏低音區的嘴形。整個華彩樂段結束后,在伴奏樂器的慢速鋪墊之后,速度突然加快,樂曲在一片歡騰中結束。
在長號演奏中,演奏技巧無處不在。演奏過程中諸多的要素:演奏者氣息的靈活控制、節奏的自由把握、音色的明暗潤澀、力度的強弱、以及對音樂形象、音樂內涵整體的理解等等,這些都對完整的演奏好一首曲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廣大的演奏者在今后演奏中就呼吸、長音、節奏、聽覺及音樂的表現等方面更為重視,本文針對這首《降B大調長號協奏曲》演奏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體現進行了詳盡分析。
【參考文獻】
[1]菲立普·法卡斯.銅管樂器演奏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3]開尼斯·維克.長號吹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