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國畫正處于多元發展的格局中,工筆畫的影響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結合當代工筆的表現現狀,通過案例說明、作品分析;探討了當今中國工筆畫的兩大發展趨勢。
關鍵詞:當代性;淡彩;重彩;意境
中國傳統工筆畫的歷史發展悠久,形成自己獨居特色的工筆藝術風格,在上千年的時間里已經走的非常成熟,從唐代的仕女圖到元代的人文畫,都表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工筆畫發展到今天之所以生生不息,因為藝術形式的獨特性及鮮明的風格;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人們視野的擴大、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傳統工筆畫語言已顯得不能滿足大眾的要求,所以當代工筆畫家重新審視工筆畫創作,對工筆畫圖式語言與式樣進行反思,他們擺脫陳舊的模式,強調更新繪畫觀念,如何用創新的思想、嶄新的工筆畫語言去表現當代社會的多樣性,去挖掘這個時代的真、善、美。當代工筆畫的藝術家把創作建立在相應的背景文化下,運用新的繪畫語言與材料,甚至帶來觀念上的突破,使傳統繪畫圖式的徹底發生了改變;今天中國工筆畫這顆藝術奇葩一直保持其永恒的生命力。
一、淡彩形式的表現法
淡彩是一種表現方式,是要創造的一種藝術境界。工筆淡彩畫的表現方法其實就是去表現一種清靜、淡雅、朦朧的藝術境界。工筆淡彩畫的產生和發展與中國的社會文化,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中國繪畫主要以文人畫家的審美理想為主,以“淡”為宗,追求一種雅正之氣,追求一種寧靜、空靈、虛幻的藝術境界。例如:畫家林人箐的作品,她所有的作品都透露了淡雅之氣,透著一種幽深古遠的情調,她特別鐘情于蘆葦、野草和那無名的小花。她擺脫了傳統花鳥題材的局限,大膽將一些單純的形態納入畫面——表現那些大自然中許許多多不知名的小花,畫面沒有其他元素來襯托,構圖簡潔,主題突出一直是她主要的風格,在色彩方面單純、單一,使畫面營造出朦朧之美;她在創作藝術作品中她打造著自己的語言符號。
藝術理想的追求與表現從工筆畫的初創時就有,東晉顧愷之的畫就表現出一種淡泊之氣;唐宋是工筆重彩畫的鼎盛時期,藝術家們表現出了超凡脫俗的個性和清雅的工筆淡彩畫作品;元、明之后,文人畫興起、工筆畫創作也趨清淡之勢。以陳洪綬,任頤為首的一些畫家創作了很多工筆淡彩畫作品。工筆畫中的色彩也是整體畫面的構成關系之一,也服從于整體畫面構成需要,而“意境”的表現又是自古以來中國畫家所刻意追求的。要創造一種“意境”,色調就要達到一種境界,隨意賦彩,畫家就可以根據創作需要,隨心所欲,大膽想象和創作。如:在雷苗的作品中,花鳥畫題材范圍非常的廣泛,生活中的一切內容都可以成為畫面的主角。她所描繪的多是折枝花卉,雖簡潔單純,但卻將花卉的萬種風情收放在那看似簡單的細節中,沒有了根系,離開了枝干,顯得孤寂,被置于世界的一角是作品的靜物,如:作品《梧桐與甘藍》。她創作時選用的素材似乎都是不經意,且隨處可見的修飾物或是信手拈來的一些小細節,但是經過藝術性的加工之后,呈現出來的卻是生命表現出的另一種狀態,給整個畫面增添了另一種氛圍和情調,呈現出淡雅、別有風情的畫面,體現出精致、細膩、朦朧之感在創作中。在現代淡彩工筆畫中,隨意安排,根據不同的畫意,采用不同的色調從整體創作需要出發,雖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實,卻符合藝術的真實。這些創新的手法更加的豐富了畫面的表現力,使現代工筆淡彩畫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巨大沖擊力。
二、重彩形式的表現法
重彩是近幾年來我國流行的一個畫種,而且出現了蓬勃發展的現狀,現代重彩畫技法的表現也不斷創新和豐富,風格出現了多種狀態;出現具有中國時代氣息的作品。藝術家們突破傳統的色彩限制和表現形式,拓寬了表現空間與審美意境,以工筆畫家唐勇力為例,他的畫作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神秘和超現實的氣氛,像古代壁畫中的模糊面孔,帶有一種古樸斑駁之美。畫面運用的是虛染法和脫落法,仿照唐代人物造型及色彩的感覺。傳統的工筆畫是在輪廓線內平涂渲染,而他的作品則是內外都染的方式,輪廓線處理得氤氳朦朧,一切都自然的融為一體。作品的自身韻味和特點非常的突出。
現在的作品語言多樣、想法豐富、手段材料都開始豐富的探索,例如當代工筆畫家陳孟昕的作品,他喜歡畫大視野的畫面,把目光放在生活的空間中,自然景觀和人文氣象融合在一起,表現出生命與家園共同的生命。他在整張紙上運用潑墨的方法去潑彩,水與彩會撞出另有風味的肌理效果,然后針管筆代替了毛筆,使線更加流暢及豐富并具有時代性,色彩運用互補色,使畫面顯得厚重而獨特,他的作品語言豐富、氣勢縱橫、超越陳規是當代難得可貴的藝術作品。其實當代重彩畫的種類視野非常個寬闊,它不僅表現著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境、勾線、造型等,又接受當代藝術中一切優秀的裝飾法則,色彩豐富,表現手法寬泛,以其強烈的感染力與視覺沖擊力,強烈的時代氣息來抒發了畫者的心聲。現代重彩在中國顯現出了極大的繁榮狀態,因為重彩畫建立新的語意結構、新的秩序,創造出具有鮮明時代性、民族性的“個性”作品。
三、結語
現代社會是多元的,文化藝術也是多元的。當代性工筆畫種類繁多,但是適合當代人審美趣味與表現空間意識的,嶄新的繪畫語言圖式也是符號現代社會的;工筆淡彩與工筆重彩畫,一淡一濃,各有千秋。淡彩畫表現清雅之美,重彩畫表現濃麗之美,區別于材料的使用。這種區別也不絕對。工筆淡彩畫以“淡”為美,但是過于清淡又難免失于單薄。在“淡”中加些重,在水中加些粉,也是一種嘗試與探索。它使工筆淡彩畫淡中有重,薄中有厚,相存并蓄,更能增加工筆畫的表現力。工筆畫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一種優秀形式,其創作和表現方法應該是多樣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工筆畫創作會更加繁榮興盛。
【參考文獻】
[1]李廣元.東方色彩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
[2]林木.中國美術史上的水墨與色彩[C]//東方華彩——中國巖彩畫二十年發展論壇.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1
[3]鄧軍.論中國畫色彩傳統的演化歷程[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